给应用题填条件.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047272 上传时间:2023-07-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给应用题填条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给应用题填条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给应用题填条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给应用题填条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给应用题填条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给应用题填条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给应用题填条件.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给应用题填条件教学目标(一)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已学过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能力.(二)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应用题的结构和学过的数量关系,正确地给应用题填条件.难点:知道要解答题里的问题需要什么条件,培养学生逆向思维能力.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1.选择合适的问题,再解答.(投影片)(1)学校买了15个足球,又买了20个._?一共买了多少个?还剩多少个?算式:15+20=35(个)口答:一共买了35个足球.(2)李军家养白兔和黑兔一共26只,其中白兔有10只,_?还剩多少只?黑兔有多少只?算式:26-10=16(只)口

2、答:黑兔有16只.2.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1)小红拍皮球.第一次拍15下,第二次拍10下.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两次一共拍多少下?第一次比第二次多拍多少下?第二次比第一次少拍多少下?第二次再拍多少下就和第一次拍的同样多?算式:15+10=25(下)、15-10=5(下)口答:(略)(2)小猫钓了12条鱼,吃了8条,_?学生可能提出下面的问题:还剩多少条?还有多少条?算式:12-8=4(条)口答:(略)师:一道简单应用题,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如果缺少什么需要补充完整再解答.(二)学习新课1.教学例2.出示例2,李光有一本,第一次贴8张照片,两次贴多少张照片?(1)指名读题,找出条件

3、和问题.(2)质疑.师:这道题能不能算,缺少什么?生:这道题不能算,缺少一个条件.师:今天我们学习给应用题填条件,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后再解答.板书课题:给应用题填条件(3)分析出示三个条件.选一个合适的条件,画上线,再算出来.还剩多少张?送给奶奶3张,第二次贴6张,师:这道题要求什么?生:求两次贴多少张照片?师:要求两次贴多少张照片,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生:要求两次贴多少张照片,需要知道第一次贴多少张,还要知道第二次贴多少张.师:题里告诉哪个条件,还缺少什么条件?现在给出了三个条件,看看哪个条件是题里所缺的条件.让学生展开讨论.(指名回答选哪个条件)(4)读题后列式计算.选好条件后请一名同学把题

4、目完整地读一遍.算式:8+6=14(张)口答:两次贴14张照片.(5)仿例练习“做一做”让学生看教科书第75页做一做.师:这道题要求什么?生:这道题要求白马比黑马多几匹?师:要求白马比黑马多几匹,需要知道什么条件?生:要求白马比黑马多几匹,需要知道白马有多少匹,黑马有多少匹.师:题里给了什么条件,还缺少什么条件?生:题里给了一个条件是“有35匹白马”,缺少的条件是黑马有几匹.师:右边给出三个条件,哪一个合适,自己判断以后,用线和左边连接,再算出来.让学生独立完成算式.集体订正.2.教学例3.出示例3,湖边原来有22只小船,_,还剩多少只?(说出缺少的条件,再算出来.)(1)指名读题,找出条件和

5、问题.(2)分析.师:这道题缺少什么?生:缺少条件.师:缺少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生:应该补充一个条件.师:应该补上什么条件呢?我们应该怎样想?请同桌同学互相讨论.使学生知道从问题入手思考.要求还剩多少只,应该知道哪两个条件?现在已经知道原有22只小船,还需要补充什么条件?师:所填条件必须适合所要解答的问题,否则就不能计算.学生回答:“租出去×只”,或“划走×只”,(3)解答.根据学生补充的条件,老师给予肯定后再列式解答.(三)巩固反馈1.校园里有白菊花和黄菊花一共32盆,_,黄菊花有多少盆?选一个合适的条件,画上线,再算出来.(1)粉菊花有10盆,(2)白菊花有8盆

6、,(3)紫菊花有6盆,算式:_口答:黄菊花有_盆.2.口头补充条件后,再解答.(1)二年级组织参观雷锋叔叔事迹展览._,女生有20人,男生有多少人?算式:_口答:男生有_人.(2)停车场原来停着30辆汽车,_,现在停着多少辆?算式:_口答:现在停着_辆.3.商店有25台电视机,_,_?(说出缺少的条件和相应的问题后,再解答)启发学生这样想:已经知道有25台电视机,缺少什么条件呢?可以是“又运来×台”,或者“已经卖出×台”.根据条件再提出不同的问题,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课堂教学设计说明前面已学过根据应用题的条件提问题,这节课学习给应用题填条件,这样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应用题的

7、结构和已学过的数量关系,提高解答简单应用题的能力.巩固反馈中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第1题是从三个条件中选择一个合适的;第2题是让学生给应用题填缺少的条件,这比选择条件要难一些,并且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尤其是第(2)题比较灵活,可以填“开走×辆”也可以填“又开来×辆”,用不同方法解答,第3题让学生补另一个条件和问题,就更难一些了.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

8、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本节所讲授内容也可以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用2课时进行教学.第一课时教学例2,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九中的第14题;第二课时教学例3,完成“做一做”中的习题和练习十九的第58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

9、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板书设计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为什么?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