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家乡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开题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家乡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开题报告(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将家乡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研究开题报告研究单位:资源县机关幼儿园一、研究背景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现在的幼儿生活在电子时代,活动在室内居多,从小和动漫、卡通、电脑为伴, 玩的多半是电子、 绒布玩具,电脑游戏, 而且可以经常吃到包括肯德基在内的洋快餐, 也可以天天穿新衣, 在当今物质条件优越的孩子们身上已很少看到带有民间色彩的东 西。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指出:“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和综合利用 农村得天独厚的丰富的社会和自然资源, 创设农村幼儿教育所需的物质条件和人力条 件为幼儿提供感受和体验家乡文化的机会,从而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认同感,加深 对家乡文化尊重和热爱的情感,为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
2、统奠定基础。”因此,立足 教师熟悉的家乡民俗文化资源开展幼儿园园本课程的开发与利用策略研究是一个很 有价值的课题,符合新纲要对幼儿发展需求的新理念。近年来,资源县各级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充分发挥民 俗文化资源在建设文化中的积极作用。 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的资源县围绕 “生态立县、 旅游兴县”的发展思路,坚持走“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经营之路,积极打造富有 内涵的旅游文化。为了挖掘民俗文化,提升文化内涵。政府专门建立了相关的组织, 制定了保护民俗文化资源的政策意见和方案, 在民族文化艺术开展了一系列有效的抢 救、保护、传承工作,进一步落实对资源县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 1995
3、 年,资源县把 五排三乡七月半山歌节和大埠头(县城)放河灯祭祖的习俗进行了嫁接、整合后形成 了七月半河灯歌节。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民间参与”的节庆运作模式,资源 县围绕“灯”、“歌”两大主题,完成了一年又一年的精彩演绎。几年来,资源县走出 了一条传统民俗节日文化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的发展之路。 在保持原有文化特 色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创新思路,准确定位,将民俗节日融入到百姓的日常生活当 中,让百姓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使百姓在参与中传承着民族的传统文化,融入到时 代发展的节拍。另一方面,大力倡导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民族文化和爱国爱乡知 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 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 活
4、动,将家乡民俗文化引入中小学生、 幼儿的生活与学习视野, 促进民俗文化生命力不断衍生, 让优秀传统文化 “活”起来, 融入新时代、新生活、新生命、找到新位置,求得新发展。因此,依托资源县丰富的 民俗文化资源进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在耳闻目睹中亲 身了解家乡优秀的地域文化,丰富了教育活动的内容,为幼儿提供尊重、亲近、体验 本土文化的机会, 从而产生爱祖国、 爱家乡的美好情感, 而且使民间传统的、 优秀的、 适宜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材料得以传承到下一代;另一方面,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 丰富的课程活动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内涵发展,真正构建富有人文精神的幼儿 园园本文化特色
5、。因此,本课题研究对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积极而重要 的引领促进作用。研究的理论依据1. 陶行知教育思想。“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让幼儿在家乡这个天然的生活课堂中得到锻炼和 成长,将教育生活化, 生活教育化, 使教学成为孩子的乐园, 使教学充满创造的活力, 使师生成为创造的主人。“教学做合一”:民俗文化特色课程的开发,不片面强调幼 儿对机械性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根据孩子的需要、兴趣选择教学内容,把目标、内 容编织成主题网络, 然后再组织幼儿在厚实的民俗文化情境中去主动探索、 积极求知、 自主建构、自由创造。“六大解放”教育理念。人与环境的互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条
6、件, 民俗文化特色课程开发注重解放幼 儿的手、脚、眼睛、鼻子、嘴巴、空间让幼儿接触、感知、观察,注重通过对周围生活环境的认知,激发对民俗文化的兴趣,培养幼儿爱家乡的情感。2. 地方课程和园本课程开发的理论。我国地方课程的开发,始于 1993 年实行的新的义务教育课程计划,它改变 了全国大一统的课程格局,增加了地方课程,突破了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了国家统 一管理课程的制度, 逐步实行国家课程、 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相结合的课程结构体系。 南师大虞永平教授认为“幼儿园课程是早期儿童文化化的优秀文本。民间艺术的生活 性、审美性、实践性和综合性决定了其对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有重要的价值。”因此 开发地方课
7、程,充分利用尚未被开发的地方教育资源,为当地教育服务,对于孩子来 说,地方文化是他们身边的、熟悉的,更易于幼儿知识的获得。3. 纲要指导思想。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要将“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 爱劳动的情感”作为保教主要目标之一。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要“充分利用社 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4. 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 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中应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 与者和知识的积极建构者;教师应是有利于学生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民俗文 化特色课程的开发以突出幼儿在主题活动、环境创设中的主体地位为核心,充分利用 民俗文化资源,让幼
8、儿融入自然、融入社会,为幼儿自主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活跃 幼儿身心,提高他们在活动中的主动性,增强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及创新意识,促 进幼儿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本课题在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价值。家乡民俗文化在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尚显缺失, 在学前教育领域如何彰显民俗文化 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更属新的课题领域。 2001 年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 随即在全国各地幼儿园掀起了围绕纲要精神探求多元课程模式的热浪,之前的幼 儿园课程几乎以“国家课程”为主,“大部分的教育内容与儿童的现实生活脱节”, 传统文化课程资源的开发只是少量渗透在幼儿园“整合主题教育”课程之中,内
9、容也 仅仅极少数涉及到节日文化知识的传承与了解。近年来,不少省、市幼儿园在园舍设 施设备等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 园本文化的内涵建设作为幼儿园长远发展的 生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一些专家的指导下,类似的研究课题也出了一些成果。 中央教科所王化敏关于 与农村的高质量幼儿教育是较早而且较为系统 的研究,其中提出要依托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面,使广大教师建立“人尽其能、 物尽其用”的教育资源观和价值观。另一些研究大多以幼儿园实践操作中主题活动的 开发与设计为主,理论层面深入不多。 2009 年,广西省学前教育研究会在南宁召开, 会议主题着力围绕 “地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各与会幼儿园结
10、合本园实践对 “利 用本土资源开发幼儿园课程”作了会议交流。从目前来看,有关家乡民俗文化课程资 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尚是新的课题,在中小学课程研究中,除课程模式、课程内容 方面的探讨外,整合师资培训、社会支持系统等的研究项目也十分鲜见,因此本课题 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二、对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的核心概念是“民俗文化”和“幼儿园课程”。民俗文化:是依附人民的 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 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 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 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它具有普遍性和传承性和变异性。它是
11、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然而,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多以 教材为主,教师们实施教材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忽视掉幼儿生活中蕴含的民俗文化中许多有价值的资源,从而缺失了对幼儿进行民俗文化教育的机会。幼儿园课程是指:基于幼儿发展需要,为幼儿提供的各种教育内容、方式和经验 的总和。包括幼儿园所实施的各领域的课程和各种活动。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课程资 源”的概念,要求教师要善于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讲求教学资源的多样性、灵 活性和生活性。而新课程理念更是强调以人为本,关注人生命的整体发展和可持续性 发展。因此,将课内与课外结合起来,把活动和幼儿生活的世界结合起来,是幼儿园 课程实施和优化的
12、关键。将家乡民俗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是指:充分利用家乡最典型、最有代表性,与幼 儿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具有乡土气息的、能为幼儿所接受的民俗文化主题教 育内容来完善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和结构等,有效促进课程的实施,提高课程实施的效 果。也旨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研究如何充分利用家乡民俗文化资源,发挥民俗文 化资源活化课程的功能, 使幼儿园课程实施成为面向幼儿发展和生活的真实的教育过 程。三、研究的基本内容及操作要点研究的内容家乡民俗风情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民间游戏资源的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家乡风光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名优特产资源的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收集本县民俗文
13、化相关资料,了解其现状,并进行系统化的整理。筛选出适合于 幼儿园开展的教育活动,把民俗风情、民间游戏、家乡风光、名优特产等有机的融入 到课程之中 ,贯穿幼儿的一日活动,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的和谐发展,丰富教师的特色课程资源操作要点1. 开发和生成家乡民俗文化特色的主题活动 在幼儿家乡民俗文化教育主题资源的开发过程中, 我们不仅要认真实施预先设定 的教学计划,同时也应注重主题的开发与生成,鼓励师幼在互动中超越预定的要求, 弹性灵活地执行计划。并根据幼儿的经验、兴趣与思考,和孩子们共同寻找新的主题 资源。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幼儿家乡民俗文化教育 家乡民俗文化具有很强的实用
14、性、娱乐性,它不受时间、场地、人数、材料的限 制。因此,我们将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把一些民间的工艺等作了适当的 改编,投放到区域,并带入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中。幼儿园、家庭、社会三者形成共育合体 家庭资源是幼儿家乡民俗文化主题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资源。 为激发家长 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从课题研究开始,我们就将一方面通过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我园 课题研究的重大意义,向家长说明课题研究的目的、计划、步骤和方法;另一方面通 过发放“家乡民俗文化教育问卷调查表”,了解家长的想法,听取家长的好建议,力 求与家长达成共识。陈鹤琴先生提出:“大自然、大社会是活教材。大自然、大社会中活生生的人和 事都
15、是学生学习的对象。”因此,我们还将充分抓住社区这一丰富的教育资源,与社 区合作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传统民俗活动。同时,邀请社区民间艺术团体来幼 儿园传经、献艺,如民间歌舞表演、剪纸表演,教幼儿学做面泥等等,大大开阔孩子 们的眼界。2. 运用生动有趣的家乡民俗文化主题教育的教学方法。情绪感染在家乡民俗文化教育主题活动中,教师要以自己的情绪感染幼儿,引起兴趣,激 活情感。如教师对作品表示出喜爱之情,或在描述、讲解过程在中,将自己的情感融 入其中,并溢于言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唤起幼儿的情感共鸣,激起幼儿的情感 投入,推动审美感知和想象等活动的开展。多通道感受、理解 教师在家乡民俗文化主题教育
16、活动中,引导幼儿运用听觉、视觉、触摸觉、运动 觉等多种感官,调动情感、思维、想象、动作、语言等多通道参与,反复品味,启发 联想,促进理解。如在民间美术活动中引导幼儿听、看、做、想、说等,以更好的帮 助幼儿认识、把握作品所表现的意蕴。多形式尝试表现 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多种尝试、表现的情境与条件、鼓励、支持幼儿尝试创造。如 通过各种有趣的小游戏及区角活动、 编构活动等途径, 鼓励幼儿大胆地用绘画、 语言、 动作等形式把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表现出来, 并对幼儿的创造性表现给予支持与 表扬,以不断提高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3. 创设丰富多彩的家乡民俗文化教学环境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萌发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情趣。把民间文 化渗透于环境布置中,创设富有民间文化气息的环境,使之呈现出浓郁的民间文化教 育氛围,让幼儿能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