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9037553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装在套子里的人导学案学案设计人:蒿 莹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课学案参与人:蔡娇宏 蒋雪 梁海凤 课时:3课时【学习目标】知识和能力:1.了解作者契诃夫及其作品;2. 正确认识别里科夫的人物形象及其时代意义,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反动与黑暗。过程和方法:1.理清小说结构,分析别里科夫生活和思想上的套子的具体内容; 2.学习抓住肖像、语言、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3.学习领会作品中幽默讽刺手法和细节描写的运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通过对别里科夫形象的把握,认识沙皇俄国专制制度的黑暗和腐朽,从而憎恶、痛恨一切反对进步、畏惧改革的习惯势力。【学习重点】正确认识别里科夫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

2、【学习难点】欣赏小说的讽刺手法【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是19世纪俄国最后一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情趣隽永、文笔犀利的幽默讽刺大师,短篇小说的巨匠,著名剧作家。一生创作了3470多篇小说,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说;后期转向戏剧创作,他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具有典型意义的人和事,通过幽默可笑的情节进行艺术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来反映当时的俄国社会。其代表作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前者成为见风使舵、善于变相、投机钻营者的代名词;后者成为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者的符号象征。契诃夫以卓越的讽刺幽默才华为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

3、增添了两个不朽的艺术形象。他的作品深刻地揭露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病态,猛烈抨击了沙皇专制制度,有“短篇小说之王”之称。他与法国的莫泊桑(我们曾学过他的我的叔叔于勒),美国的欧亨利(我们将学他的警察与赞美诗) 并称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大师”。 他的作品揭露了沙皇政府对人民的残酷压榨和剥削,讽刺庸俗腐朽的市侩习气,同情被侮辱与被损害的“小人物”。他八十年代开始创作,九十年代是他创作的盛期。 这时期他由于到沙皇流放犯人的库页岛去旅行,进一步了解了沙皇统治的罪恶,作品的批判性日益加强。契诃夫的小说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这就是朴实、简练,艺术描写的客观性,同时富于幽默感。他自己说过:“简练是才能的姊妹。”他的小

4、说没有多余的东西,很少有抽象的议论。他善于用不多的文字表现深刻的主题。2、写作背景: 契诃夫的这篇小说发表于1898年,它通过别里科夫这个文学形象反映了十九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黑暗现实。十九世纪末期,在俄国正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工人运动逐渐展开,马克思主义已在全国传播,工人阶级的政党正在形成,一场革命风暴即将到来。188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被刺身亡,继位的亚历山大三世加强了专制恐怖统治。沙皇政府面临着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形势,极力加强反动统治,疯狂镇压人民,在全国造成了阴沉郁闷的气氛。这种专制统治剥夺控制了人们的自由,而且到处都有耳目,老百姓稍有“越轨”,就会遭到无情的迫害。沙皇政府的忠实卫道者

5、纠合起来,对抗进步的潮流,竭力维护腐朽没落的沙皇统治,也极力维护沙皇的反动统治。他们死守着旧有的阵地,仇视和反对一切新鲜事物。这种人不但出现在官场,而且也出现在知识界。当时,民主和自由已越来越成为人们的普遍要求。尤其在进步的知识分子和贵族中间,要求自由民主、改变专制秩序的呼声日趋强烈。【课堂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字音削( )铅笔 陶冶( ) 胆怯( ) 暖和() 憎恶( ) 降服( )辖制( ) 撮合( ) 怂恿( ) 怔( )住 讥诮( ) 谗言( )滑稽( ) 安然无恙( ) 祈祷( ) 2.阅读小说,抓住“套子”,理清情节 第一部分(第 段第 段) 第二部分(第 段至倒数第

6、段) 第三部分(最后 段) 2. 小说是文学画廊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它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说说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写出你的认识、体会和问题 。二、合作探究自杀?他杀?“别里科夫之死”专案组调查年夏季的一天,沙皇统治下的俄国。在一所中学的男性职工宿舍里,发现一具中年男尸。据查,死者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死因一直未明。 一个世纪以后,在2011年10月19日,抚顺五中高二一班师生特组成“别里科夫之死”专案调查组,对这一事件进行立案调查。 调查一:案发背景(一)案发背景。1898年。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由于受欧洲进步文明的影响,俄国人民要求自由民主的呼声越

7、来越高,但沙皇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却采取一切手段进行镇压,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全国警探遍布,告密者横行,人们生活在沉闷乏味和忧惧之中。这年夏季的一天,人们在一所中学的男教工宿舍里,发现了一具死尸,死者为男性,中年,属非正常死亡,死亡原因疑点很多。死者生前为该校希腊文教师,平时行为古怪,谨小慎微,但又刻板古旧,以他的思想辖制着全城。在这年的五月初突然病倒,大约一月后死亡。死前正处于恋爱中,甚至于打算结婚。 调查二:现场勘查(二)现场勘查。死者僵直仰躺在床上,被子蒙头,头发蓬乱,脸色苍白,眼球突出,一脸恐惧,似乎生前正遭受某种恐吓或痛苦。耳内塞有棉花球。身穿羊毛衫,床头堆放有黑眼镜、棉大衣,床边放有

8、雨鞋、雨衣、雨伞。房间里没有任何打斗的迹象。一张女士照片扔在地下,一张漫画揉成一团。最令人奇怪的是,房间的大箱子里几乎存有政府多年所有的公告和文件,并标注着具体发布日期。 调查三:死者档案资料姓名:别里科夫。性别:男。出生日期:年月日。生前职务:某中学希腊文教师。住所:校男教工宿舍。婚配情况:未婚。口头禅:千万别出什么乱子。 特征:晴朗的日子也穿雨衣、雨鞋、带雨伞,穿棉大衣,竖起衣领,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团堵着耳朵眼儿。 人际关系:无密友,但却辖制全城,曾与女友密哈益沙维奇华连卡之弟柯瓦连科有过冲突,于死前一个月被其推下楼梯,但彼此没造成大的伤害。 死前状况:郁郁寡欢,闭门不出达一月之久

9、。死亡日期:1898年6月底或7月初。 调查四:采访有关人士 华连卡、柯瓦连、 科布尔金(“我”)采访对象()华连卡问:请问您与别里科夫关系如何?答:由于校长太太的竭力撮合,我们差一点结了婚。问:差一点儿?为什么最终没结成呢? 答:他生病前的一天到我家,从楼梯上滚了下来,那实在是太可笑了。(忍不住想笑) 问:那他怎么会从楼梯上滚下来呢? 答:这个我不太清楚,您还是去问我弟弟吧。 采访对象()柯瓦连科 答:那天晚上他来我家,乱七八糟地说了一些奇怪的话,令我非常气愤,于是就让他走,他却威胁我,说要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我一气之下,就推了他一把,没想到他居然滚下去了。 问:那么他说了什么让您如此

10、生气呢? 答:他总是有那么多奇怪的想法干扰我的私生活,什么不许骑自行车,不能在大街上拿着书走,甚至不能穿绣花衬衫,简直荒谬透顶。我本来就不喜欢这个人,这一来更讨厌他了。 问:那么这件事会不会成为他死亡的原因呢? 答:噢不,这绝对不可能。因为他当时安然无恙地爬了起来,离去时步伐也很稳健。但他当时看到我姐姐,好像十分尴尬。 采访对象()布尔金 问:您觉得别里科夫是个怎样的人呢? 答:一个怪人。您要是见过他一面,就决不会忘记他。因为即使在暖和的天气里,他也裹着棉大衣。还有,他总是说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 问:您认为华连卡的笑对他有什么影响吗? 答:噢,他一定想不开的,要知道,他这种人最害怕出乱子了,眼

11、下就要跟华连卡结婚,却自己闹出这么个乱子,他心里一定受不了的。 问:有什么人和他结过怨吗? 答:没有。但实际上每个人都讨厌他,不会有人会为他的死亡悲伤。但也决没人会冒着危险去杀他,全校甚至全城的人都受着他的辖制,什么事都怕呢。 每组一个大问题,自主探究,然后小组讨论,可一人执笔,共同写出该项调查报告,并确定一人宣读结案报告 本小组通过对别里科夫一案的调查与分析,得出结论:别里科夫之死既属于他杀的范畴,又属于自杀的范畴。一方面,从别里科夫日常穿着与习惯,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思想是极为保守的,仅仅是看到华连卡兄妹骑自行车,他便无法接受,而华连卡并无恶意的笑就足以让他想不开,以至郁郁而死,因此,本小组裁

12、定,思想的保守和顽固,是促使别里科夫自杀的原因之一,或者说,正是这种极端保守顽固的思想杀死了他。另一方面,别里科夫的死亦属他杀。华连卡的一笑是别里科夫致死的直接原因,但从根本上说,原因却是沙皇统治者采取的高压政策,可悲的是,别里科夫本人甘当统治者的鹰犬,心灵僵化死亡,这才是杀害别里科夫的罪魁祸首。综上所述,本小组做出最终裁定:可怜的沙俄人民应当奋起推翻沙皇的残酷统治,从根本上解除人们思想保守之源,而保守的人更应该张开开放之眼,明眼看世,摒弃一切腐朽的旧制度,让思想重现生机。本案引发的思考: 三、拓展探究我们身上和周围,是否也有这样那样的套子?你如何看待这些套子。参考:合理的套子:进步的道德规范

13、,学校的校规校纪等。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不合理的套子:各种不良习惯,错误的思想观念等。阻碍个人和社会进步。可多用一点时间,放得更开些,让学生联系实际,畅所欲言。明确:别里科夫身上的套子:别里科夫是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的产物。这里的套子实际上是一种象征,象征别里科夫维护旧制度、旧秩序,害怕和反对一切新事物的保守和腐朽,象征着沙皇政府的一切法令和专制统治。套子也可以说成是规矩,模式等。总之是一种限制、约束,甚至是束缚,它限定和主导人“应该怎样、不该怎样”。没有套子的绝对自由是没有的。但如果走了另一个极端让套子阻碍了发展和进步,也是无法容忍的。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套子”,思想上的、习惯上的,等等。这些“

14、套子”束缚着人们的思想,阻碍着社会的进步。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有一个打破“套子”的问题。(1)有些人做事呆板教条,从不敢越雷池一步,缺乏创新,这是一种套子。(2)有些人的思想讲话,思想僵化,唯上级是从,唯领导之命是听,这其实也是一种套子。(3)有的人生活乏味,几十年生活方式或习惯从不改变,不敢尝试一些新的生活方式,这也是一种套子。我们今天学习这篇小说,应该作更广阔的关于“套子”和“套中人”的思考。对于“套子”,保留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套子”实际上是指限制人的思维、行动的各种思想观念、纪律、法律、制度和生活环境,它对人的要求往往是“应该这样,不应该那样。”那么,我们的生活

15、的“套子”要不要保留呢?“套子”的分类:合理的套子:生活中必要的规章制度、进步的道德规范、在民主基础制度上制定的法律、法规。落后的套子:已经过时的违反客观实际的套子,如封建社会繁琐的礼仪。反动的套子:反动统治阶级制定的愚弄人民压迫人民的法律、制度、观念。如课文中的沙俄的各种反动法律、条令;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三从四德”。无论什么时代,无论什么社会,都会有各种不同形式的“套子”和“套中人”出现。因为时代是在不断发展的,社会是在不断进步的,既然有变革,就总会有反对变革的人出现。当然,这些人当中,除了极端地维护自己的利益,仇视社会进步,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旧秩序统治者外,更多的是一些墨守成规、因循守旧者,他们对一些新生事物的出现会产生暂时的不适应和不理解,甚至满怀恐惧,他们主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