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鹤楼送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南村教学区牛匠小学 宋杜娟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重点:能通过文诗对照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1.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黄鹤楼送别。2.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述)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学会用课题概况课文主要内容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3. 李白,唐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孟浩然,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杰出代表,他们之间流传着一段
2、佳话。这段佳话由这首脍炙人口的诗而展开。二、 初学古诗1. 出示古诗。指名读(有哪位同学想来诵读一下这首诗,其他同学认真听一听,看看有哪些难以理解的词语)2. 想读出诗的意思吗?这首诗就藏在课文中。自由读课文,找出相应的句子划出来。(学生自学)3. 交流(1)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a. 你找到与之对应的句子了吗?(生读)出示:暮春三月,长江边烟雾迷蒙,繁花似锦,年轻的李白正在黄鹤楼上为大诗人孟浩然饯行。b. 我想,你肯定也从这对应的句子中找到诗句中词的意思了。(2)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a.“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又为我们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画面呢?b.出示:白帆随着
3、江风渐渐远去,消失在蓝天c.在他的朗读的中你捕获了哪些信息?李白此刻的心情用一个成语来形容的话,可以叫?三、披文入境1.文中有个词也可以形容李白此刻的心情?(板书:依依惜别)这个词出现在哪一小节,你能找出来吗?2.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仰望蓝天白云,一会儿远眺”(1)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思考他们在干什么吗?他们是在告别还是在赏风景?从哪里看出他们不是在赏风景的?(2)平时你会把什么藏起来,这里藏的是什么?离别在即,他们为什么这样?把情藏在心中,借赏风景来掩盖自己离别的忧伤。像这样不忍分别就是依依惜别。(3)请你把这藏于心底的深情娓娓道来。指读3.千里送君,终有一别。时间慢慢流逝,不能不说再
4、见了,(出示)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学生接读)(1)这段离别之言又包含李白怎样的情感?自由读,读到有体会为止。(2)告诉老师,你体会到了什么?夫子是什么?当时的李白比孟浩然整整小了十二岁,这年龄上的差距并没有影响他们的交往。那么孟浩然是什么样的魅力吸引着在当时已小有名气的李白?李白仅仅是敬佩他的人品?还敬佩他什么?有人是这样评价孟浩然的?(出示人物语录)你知道他的诗篇吗?(3)把李白对孟浩然那样如高山一样的敬仰读出来。(4)就这样的朋友要离开了,李白会有这么样的感受?你能读出来吗?你读出了一份情。4.面对李白炽热的情感,年长一些的孟浩然会无动于衷吗?他接过酒杯,(学生接读)(1)孟浩然喝下了这
5、杯饯行酒,告诉我,这酒是什么味的?(2)这是李白和孟浩然的真情告白,同桌分角色来演绎这离别的场景。离别的淡淡愁绪在你们的演绎之下浸透心扉。5.不忍别终须别。友人登上小船杨帆而去,留下的却是在这样一副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1)凝视什么意思?凝视必然要有一个焦点,这个焦点就是?此刻的李白眼中只剩下了什么?原来“孤帆”就是这样来的。(2)看着远去的小船,李白会想些什么?(3)你真是李白的知己,来吧,把李白的心情读出来(指读)(4)什么也不用再说了,不用音乐,你的朗读就是最好的渲染。四、总结全文1、一千多年过去了,黄鹤楼依然静静地静静地矗立着,可那首百转千回、缠绵悱恻的离别之歌久久萦绕四周。男生们,像李白一样把这首诗中依依惜别之情吟诵出来。(齐读黄鹤楼送别)女生们,用你最真挚的情感把依依惜别之情吟诵出来。(齐读黄鹤楼送别)让我们一起这依依惜别之情吟诵出来。(齐读)2一首诗,一故事。一美文,一段情。最后,让老师送上一首歌,让我们走进烟花三月,感受其独特的美丽播放烟花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