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ocx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9027709 上传时间:2023-04-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0.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导入: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播放。这首歌是李叔同的送别)。古往今来有多少文人墨客因为送别而忧伤落泪,并挥笔写下了许多动人的诗篇。诗仙李白曾经写过的一首送别诗你们还记得吗?(赠汪伦)指名背。这情谊比桃花潭水还要深啊!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齐读赠汪伦的后两句。2、今天我们要学习李白的另一首送别诗。(板书课题)二、解题 1、个性读题(1)生自由练读题目,读的时候不要平均用力,你觉得哪个词重要就着重读哪个词,试着读一读吧。(2)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相机点拨:听出来了,你想强调“黄鹤楼”,黄鹤楼是送别的地点。他强调的是“送”,为什么呢?( 因为这是一首送

2、别诗。)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强调的是“孟浩然”,孟浩然是谁?(李白要送的人,也是李白的好朋友。)你强调“广陵”,广陵是要去的目的地,也就是今天的扬州。扬州可是唐朝最繁华的城市,也是当时国际上有名的大都市。李白年轻的时候曾经到扬州游玩过一段时间,他说他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热闹的城市。(3)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自已再读一读题目。2、请同学们借助文中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从他的回答中,我们知道李白要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去广陵。师:黄鹤楼知道吗?百闻不如一见,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示图片) 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使

3、黄鹤楼名声大振。 “之”是什么意思?(去、到。)师:广陵是哪?(引导学生从诗句中找扬州)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在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从黄鹤楼顺流而下就能到达扬州。(4)同学们,你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了吗?3、感性读题(1)古代交通不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就成了一种时尚,当时的送别诗差不多和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多。像送友人别董大山中送别易水送别等等等等,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三名一别”。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两人一样的才华横溢,一样的风流潇洒,他们互相仰慕,情投意合,相

4、间恨晚,无话不谈,彼此不再寂寞。快乐相处之后的离别,显然是那样难舍难分。(2)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读诗题吗?指生读后齐读。三 、听古诗朗诵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注意听准字音。四、节奏朗读1、自由练读全诗。2、指名读。3、师范读。4、 学着老师的样子读给你的同桌听。看谁能读出节奏美。5、指名读。(读通、读顺、读熟)6、古诗还讲究押韵,这首诗的一、二、四行的最后一个字,读一读,你发现什么?它们的韵母相同或相近,是这首诗的韵脚。我们在朗读时对韵脚要恰当重读,非韵脚音读得轻一点儿,更能读出古诗的韵律美。谁来试试看?(诗人颇具匠心地选择了“楼”“州”“流”三个声调悠扬的韵脚

5、,吟诵起来余音袅袅。)范读。 7、齐读。五、感悟诗境,品读古诗。 (1)四人小组自主学习诗意。师:现在小组合作,谈谈你对古诗的理解,尤其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每位同学都要发表自己的想法。 1、(出示幻灯片)“故人西辞黄鹤楼”: “故人”是什么意思?“老朋友”在这指谁?(孟浩然)辞? 何谓西辞?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西辞黄鹤楼老朋友辞别了西边的黄鹤楼。浩浩荡荡的长江水自西向东流,顺流而下就能到达广陵。哪个同学能帮我找出黄鹤楼和扬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贴出【黄鹤楼】、【扬州】贴对了吗?生:对。评价:真厉害!师板书:黄鹤楼、广陵(扬州)。为什么贴在这儿呢?能结合诗句说一说吗?指名说。2、“烟

6、花三月下扬州”:“烟花三月”告诉了我们什么?下?为什么用“下”?从“西”和“下”看得出来作者用词特别准确。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乘船)到扬州去。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 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下扬州(出示课件)师: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想去看看吗?边看边想可以用学过的哪些诗句来形容这美妙的春天?生:(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师:杨柳如烟,可诗人却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师:杨柳依依,可诗人仍然没有心情去欣赏,那是因为师:(同学们真了不起,积累了这么多绝美的佳句)师:烟花三月的景美,老师相信你们的语言会更美,齐读这两句诗。(出示课件)

7、师: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置身于烟花三月的美景之中,带着感受再来读这两行句。 3、师:在这诗情画意的季节,诗人却却无心赏景,那是因为 (生 :他的好友孟浩然要走了。) 师:孟浩然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望什么呀?(出示课件)指名说:船。几只?生:一只。师:诗人称这只孤孤单单的船为?生:孤帆。消失在哪儿了?碧空?4、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出示课件)李白还在望什么啊?生:江水。哪句诗告诉我们?生:唯见长江天际流。(出示诗句)一起读一读。唯?唯见是什么意思?天际? 只看见什么呢?对,只能看见江水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呀?生:舍不得。这又是怎样的情啊?生:依依惜别、难分难

8、舍。(师板书:依依惜别)是啊,怎样才能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自己读看看。指名读。师:帆尽了可情未了了。(课件出示两句古诗)一二组读。师: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组读。师: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男同学让我们一起送孟浩然。(生读)这是豪壮的相送。师: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生读)这是柔情的相送。(2)导读: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老师情不自禁想吟诵。师范读。你们也来读一读。生齐读。师生配合读。老师读一、三句,你们读二、四句。 (3)送上祝福的话。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白望着孤帆远去,江水滔滔,会在心里默默地对远去的孟浩然说些

9、什么呢?(江水是永远流不尽的,我们之间的情意是不会断的;今番远去,何时再能相会?愿你一帆风顺,一路平安)能否用上我们积累过的送别诗来送送孟浩然?(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能不识君。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六、拓展 1、黄鹤楼的这一别别出了李白与孟浩然的深情,别出了孟浩然与李白的厚谊。时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怀,又为这次送别写下了一首五言诗。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扬州,江送黄鹤楼。 眼望帆去远,心逐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帆去远,心相随啊!多么的情深意长啊!我们再来读一读。我来读你们接。2、滚滚长江东逝水,不思量,自难忘。如果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你一定会想起两个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会想起一首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你一定会再次深情吟诵3、是啊,相见时难别亦难,从这首千古流传的送别佳诗中,我们感受着古人那浓浓的情意,其实这样的深情谁没有遇到过呢?谁没有这样的亲人朋友呢?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感受诗人王维和朋友依依惜别的深情。七、作业课下,背诵默写这首诗,可以搜集送别的古诗读一读,背一背;还可以把这首古诗改编成一篇小故事,好吗?下课。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 广陵(扬州) 依依惜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