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1A地块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1.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9016707 上传时间:2023-03-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3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G21A地块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G21A地块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G21A地块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G21A地块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G21A地块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G21A地块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21A地块大体积混凝土专项施工方案1.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A2+598-CC+89段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特房.山水尚座(特房2009G21-A地块)大体积砼施工方案编号: TCE/JS C 007-15-2010版本号:1.0编制人:厦门特房建设工程集团有限公司二一年九月十五日施工组织(方案)设计审批表 项目名称特房2009G21-A地块业主特房集团编 号TCE/JS C 007 15 -2010版本第一版编 制 人 执行时间公 司 审 核 意 见技术质量部工程管理部审批意见总工程师目录第1 章 编制依据04第2 章 工程概况04第3 章 施工难点06第4 章 技术准备064.1 对原材料的要求 074.2 对商品混凝土的要求 074.3

2、 主要技术措施 084.4 混凝土的配合比 114.5 1.8M厚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验算114.6 2.4M厚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验算144.7 测温方案 24第5 章 施工部署 325.1 商品混凝土 325.2 混凝土浇筑施工安排 335.3 底板混凝土浇筑施工条件 385.4 混凝土试验 39第6 章 混凝土浇筑 406.1 进场混凝土质量的控制 406.2 浇筑方法 406.3 泌水处理 416.4 混凝土的振捣 426.5 混凝土表面处理 436.6 防止柱钢筋移位 43第7 章 施工缝处理 447.1外墙水平施工缝 45第8 章 安全与环保措施 458.1 混凝土泵送设备的主要安全措

3、施 458.2 环保措施 46附 图 48第1 章 编制依据1.1 设计图纸:业主提供的项目施工图。1.2 现行的国家和省、市的有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 50496-2009)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高层建筑箱型基础与筏型基础技术规范 (JGJ 6-9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 50108-200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204-2002)混凝土矿物掺和料应用技术规程(DBJ/T 01-64-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 107-87)混凝土泵送技术规

4、程(JGJ/T 10-95)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 50164-9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0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9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 46-2005)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 50194-93)第2 章 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厦门市湖边水库片区,下湖村东侧、仙岳路与金山路交叉口西南侧地块,总建筑面积约97081.50 m2,建筑总高度99.2M,地下2层,地上32层。主要功能住宅。标高0.000相当于绝对(黄海)18.15。上部结构体系为剪力墙结构。半地下室为框架结构。地基采用冲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筏板承台。基础混凝土

5、总量约为12000M3。在地下室范围内,上部主楼区域延伸下的剪力墙强度为C40,其它的混凝土墙、柱为C30。承台、底板、外墙和水池侧墙混凝土采用C30级配密实的混凝土,防水等级为一级,设计砼抗渗等级地下二层为P10,地下一层为P8,地下室顶板为P6。地下室底板厚度为350、300,1#5#单体幢号下筏板承台连底板厚度为1800,局部电梯基坑处承台板厚3800。第3 章 施工难点3.1 本工程工期短、时间紧,底板混凝土总量大,必须全盘考虑、精心安排、采取周密的技术措施保证质量。3.2 底板混凝土浇筑基本安排在冬季,气温低不利于混凝土表面控制。3.3 施工场地狭小、不利于交通和多台输送泵的布置。第

6、4 章 技术准备基础底板的施工,除必须满足国家和地方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要求外,采取必要的预控措施防止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温度变化和收缩产生裂缝是施工技术准备的关键。根据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机理,在抗裂验算的基础上通过控制原材料质量、降低混凝土的温差(入模温度、水化热温升)、减小地基的约束以及控制降温速率、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应力松弛特性、延长养护期、表面布设温度筋、加强施工过程控制等几个方面综合安排抗裂技术措施。4.1 对原材料的要求拌制混凝土的各种原材料除了必须满足相关国家规范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4.1.1 水泥:1) 采用4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2) 采用低水化热水泥,水泥的7d 水化热

7、指标不高于275kJ/kg,不得使用带有R 字样的早强水泥。3) 水泥的碱含量须满足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的总碱量不大于2.25kg。4.1.2 粉煤灰:粉煤灰的级别不低于II 级,不得使用高钙粉煤灰。4.1.3 粗骨料:宜采用531.5mm 级配均匀的机碎石,含泥量不得大于1%,孔隙控制在39%以内。4.1.4 细骨料:为减小混凝土的后期收缩,宜采用中粗砂,细度模数2.53.0,不使用人工砂。砂的含泥量不得大于3%。4.1.5 外加剂:4.1.5.1 外加剂应采用低碱、低水化热的外加剂。4.1.5.2 不得具有早强性能。4.1.5.3 不添加任何膨胀剂。4.1.5.4 使用高效减水剂。4.2

8、对商品混凝土的要求除必须满足规范要求外,还应符合以下规定:4.2.1 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为C30(P10)。4.2.2 水灰比控制0.45 以下。4.2.3 砂率控制在40%以内。4.2.4 为保证混凝土的抗裂能力,兼顾施工要求,混凝土的入泵坍落度宜控制在160mm 之内,误差上限+20mm,下限-40mm。4.2.5 缓凝时间宜为810h。4.2.6 混凝土到工地的温度:254.2.7 为保证水化热不超过本方案抗裂计算的要求,试配时须对各试配配合比作混凝土或混合胶凝材料的水化热试验,并及时将试验结果上报本项目部。4.3 主要技术措施4.3.1 采用60d 混凝土的强度,降低混凝土早期强度,

9、本方案确定C30P10混凝土每立方米中水泥用量为:42.5 级普通硅酸盐水泥270kg; 4.3.2 采用中低水化热水泥,7d 水化热指标不高于275kJ/kg。4.3.3 采用三掺法,即在混凝土中同时掺加高炉磨细矿碴粉和粉煤灰,以保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同时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4.3.4 在满足泵送要求的条件下,降低砂率,防止混凝土因收缩产生裂缝。4.3.5 不使用膨胀剂。4.3.6 分层浇筑:对主楼下电梯基坑处、集水井处承台3.8m 、4.8 m厚的承台,综合考虑机坑内降水、总体施工组织、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等因素,分层浇注分层厚度为2.4 m。两次浇筑间隔宜控制在10之内。4.3.7 混

10、凝土入槽前,对槽内四壁及槽底洒水降温。4.3.8 混凝土初凝前,表面用平板振捣器做两次振捣,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两次振捣后,用刮杆刮平,再用木抹子做两遍压实抹平,最后表面扫毛。4.3.9 加强养护,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松弛特性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及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差可控制在25以内。降温速率宜控制在1.52。4.3.10.1 浇筑完成后14d 内,采用蓄水养护,蓄水深度为150mm,蓄水围堰高度不低于200mm。4.3.10.2 两次抹面压实后立即盖一层塑料薄膜,同时随浇筑进度分格砌筑蓄水围堰。4.3.10.3 蓄水养护至少7d,如果7d 后,为下道工序施工方便要求

11、改变养护方式,养护方式可改为采用塑料膜加草袋的方式,即一层湿草袋上盖一层塑料薄膜。变换养护方式时,应先铺草袋再洒水。4.3.10.4 保温保湿养护至少14d。4.3.11 做好浇筑后的测温工作,设专职测温工,及时将测温数据录入预先编制好温度曲线的描绘程序和温度应力的计算程序,实时掌握混凝土内部温度和应力的变化情况,推断下一时段的温度和应力变化趋势,根据计算结果决定是否调整保温层的厚度。4.4 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本章第4.1、4.2、4.3 条确定的原则,参考搅拌站统计资料和试配数据,确定混凝土单方主要材料用量。4.5 1.8M厚混凝土温度裂缝控制验算 (1)、混凝土的水化热绝热温升值按照设计要

12、求,施工水泥选用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单方水泥用量270Kg,混凝土龄期为60天。混凝土的入模温度25。式中:Th-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mc-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 F-混凝土活性掺合料用量(Kg/m3)70 Kg K-掺合料折减系数。粉煤灰取0.250.3,取0.25 Q-水泥28d水化热(Kj/Kg),查施工手册表,取Q=375 c-混凝土的比热,取0.97kj/(kgK) -混凝土密度,取2400(kg/m3) =402、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1(t)=Tj+Th(t)式中:T1(t)-t龄期混凝土中心计算温度() Tj -混凝土浇筑温度() (t)-t龄期降温系

13、数,查表。则混凝土中心温度为入模温度+Th=25+40=65各龄期混凝土内部的中心温度计算:(浇筑层厚度按1.8M查表,系数线性插入)当t=3d,T(3)=T0+T(t)(t)=25+430.528=44.70当t=6d,T(6)=T0+T(t)(t)=25+430.508=43.84当t=9d,T(9)=T0+T(t)(t)=25+430.437=40.791当t=12d,T(12)=T0+T(t)(t)=25+430.347=36.92当t=15d,T(15)=T0+T(t)(t)=25+430.268=31.03当t=18d,T(18)=T0+T(t)(t)=25+430.192=30.26当t=21d,T(21)=T0+T(t)(t)=25+430.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