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五上.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9008151 上传时间:2023-09-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诵读五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经典诵读五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经典诵读五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经典诵读五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经典诵读五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诵读五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诵读五上.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筹笔驿唐李商隐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译文及注释猿鸟犹疑畏简书, 猿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风云常为护储胥。 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徒令上将挥神笔, 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终见降王走传车。 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管乐有才真不忝, 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关张无命欲何如? 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很差较差还行推荐力荐他年锦里经祠庙, 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梁父吟成恨有余。 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注解筹笔驿:旧址在今四

2、川省广元县北。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作品收录为李义山集。水调歌头 (宋)苏轼

3、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译文】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

4、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作品赏析】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本来甚为明显,苏轼因为政治处境的失意,以及和其弟苏辙的别离,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但是他没有陷

5、在消极悲观的情绪中,旋即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终于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人。与父苏洵,弟苏辙(zh)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 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 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诗文有东坡

6、七集等,词有东坡乐 府。子罕以不贪为宝 (先秦) 左丘明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子罕寘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有个宋国人得到一块玉石,将它献给子罕。子罕弗受。子罕不肯接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献玉石的人说:“我曾经把这块玉石拿给雕琢玉器的人鉴定过,他认为这玉是一块宝玉,所以我才敢进献它。” 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

7、人有其宝。”子罕说:“我把不贪图财物的这种操守当作是宝物,你把玉石作为宝物。如果你将玉给予我,我们两人都丧失了心中的宝,还不如我们都拥有各自的宝物。”稽首而告曰:“小人怀璧,不可以越乡。纳此以请死也。” 献玉的人跪拜于地,告诉子罕说:“小人带着璧玉,不能安全地走过乡里,把玉石送给您,我就能在回家的路上免遭杀身之祸。” 子罕寘诸其里,使玉人为之攻之,富而后使复其所。于是,子罕把这块玉石放在自己的手里,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处,请一位玉工替他雕琢成宝玉,卖出去后,把钱交给献玉的人,让他富有后再让他返回家乡。 注释:1、子罕:人名,春秋时官员,宋国国相,又名乐喜; 2、示:给看; 3、以为:认为 4

8、、或:有人; 5、诸:之,代词,放入文中具体解释。于,介词,放入文中具体解释,在本文意思是,把玉献给谁; 6、弗:不; 7、尔:你; 8、故:所以; 9、若:假如; 10、与:给; 11、人有其宝:各人保有自己的宝物; 12、以为:把看作; 13、以为:认为; 14、皆:都; 15、丧:失去; 16、献:进献,进贡; 17、玉人:从事玉石加工、雕琢的匠人; 18、怀:藏; 19. 稽首而告:献玉人跪拜着所述。 稽首,跪拜; 20. 请死:请求免于死难; 21. 置诸其里:把献玉人安置在自己的住所。里:乡里,文中指子罕所居住的地区; 22. 为之攻之:替献玉人雕琢好那块玉。道理启示:宋国那个献玉

9、的人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玉,所以把美玉献给子罕,而子罕认为人世间最珍贵的是廉洁。这叫“人各有其宝”,或叫人各有其志。这是不同的人生观的反映。我们要赞扬子罕洁身自好、不贪钱财的品质。做官的要是都有子罕这样“不贪”的品德,那社会就光明得多了。 人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那才是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 孙子兵法虚实篇(上)孙武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

10、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翻译:孙子曰: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

11、者,致人而不致于人。 孙子说:凡先占据战场等待敌人的就主动安逸,后到达战地而疾行奔赴应战就紧张、劳顿。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因而,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设法调动敌人而自己不为敌人所动。能使敌人主动上钩的,是诱敌似利;能使敌人不能到达预定地域的,是制造困难阻止的结果。敌人闲逸,就想方设法使它疲劳,敌人若饱食,就设法使它饥饿,敌人安稳,就使它疲于应付。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在敌人无法紧急救援的地方出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条件下进攻。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行军千里而不劳顿,因为走的是没有敌人的地方;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

12、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进攻一定能得手,是攻击人不设防的地方;防守必然能牢固,是防守着敌人不敢进攻或不能进攻的地方。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所以善于进攻的,使敌人不知道何防守;善于防守的人,使敌人不知向哪里进攻。神乎神乎,至于无声,微妙呀!微妙到看不到形迹;神奇呀!神奇到听不出声息。故能为敌之司命。所以能掌握敌人的命运。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进攻而使敌人无法抵御的,是冲击它空虚的地方;后退而使敌人无法追到的,是迅速得使它来不及追赶。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军想要决战,敌人尽管在高垒深沟,却不得不同我军打仗,因为

13、是进攻它必然要救援的地方;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我军不想决战,虽然画地防守,敌人也无法来同我作战,是因为设法调动它,使它背离所要进攻的方向。 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因此,要使敌人暴露原形却不让敌人察明我军的真相,这样我军的兵力就可以集中而敌人的兵力就不得不分散。我专为一,敌分为十,是以十攻其一也,则我众而敌寡;我军兵力集中在一处,敌人兵力分散在十处,这就能用十倍于敌的兵力去攻击敌人,这样就会造成敌寡我众的有利态势。能以众击寡者,则吾之所与战者,约矣。能做到以众击寡,同我军当面作战的敌人就有限了。吾所与战之地不可知,不可知,则敌所备者多;敌所备者多,则吾所与战者,寡矣。故备前则后寡,备后则前寡,备左则右寡,备右则左寡,无所不备,则无所不寡敌人防备了前面,后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后面,前面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左边,右边的兵力就薄弱;防备了右边,左边的兵力就薄弱;处处防备,就整体薄弱。寡者,备人者也;众者,使人备己者也。造成兵力薄弱的原因是处处设防,形成兵力集中的优势在于迫使敌人处处防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