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学设计(最新10篇)

上传人:Sup****ng 文档编号:548998021 上传时间:2024-06-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6.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画风》教学设计(最新10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画风》教学设计(最新10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画风》教学设计(最新10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画风》教学设计(最新10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画风》教学设计(最新10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画风》教学设计(最新10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画风》教学设计(最新10篇)(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画风教学设计(最新10篇) 画风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思路: 画风一文贴近儿童生活,语言简单朴实,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学生还是第一次遇到,所以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可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采用贴头像的方法弄清每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风摸不着,看不到。孩子们平时又很少细心观察风与其他事物的关系,所以对于如何画风没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分角色读文中体会三个孩子的思想,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同时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画风,进一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2、 1、会认7个生字。 2、重点抓住三个孩子的对话领会他们的创意。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分角色朗读课文,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有风的声音的磁带。(四人一组)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根据当天的天气,聊风) 1、猜谜语。 师:孩子们我们来动脑筋猜个谜语好吗? 出示谜语:(课件)云儿见它让路,花儿见它点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谜底:风并板书风) 2、师:说说风分享你的知识。 你们知道哪些风或风的成语呢?(课件) 你还

3、知道哪些古诗中写到了风?(风村居草) 小结: 多奇怪的风啊风摸不着看不到,没有颜色,没有味道,可刮在脸上却能感觉到、用耳朵能听到,听,播放风的声音,你能把它画下来吗?(补充课题)(板书:画风) 那风无形无色看不见,摸不着,能画出来吗?真的能吗?今天这节课周老师与大家一起学习的课文画风。(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3、师: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这一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围绕课题发现问题,大胆质疑,很好地唤起学生学习的情趣和好奇心,产生读书探究的欲望,促进主体的发展。) 过渡:小朋友们真善于思考,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认真读书,善于思考的孩子一定能够在课文中找到它们的答案。请大家打

4、开书,翻到66页15课。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自由读课文 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1)、同学们各自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两遍,快的同学读三遍。 (2)、读准字音,用笔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借助课本拼音或同学、老师认识。 (3)、标出自然段。 2、检查生字。(过渡:同学们,读完了吗,现在老师想与你分享读书的收获。) (1)、课文中是谁把风画出来了?你圈出了吗?(请1、2个学生来回答。)(课件出示人名) 齐读,男生读,女生读。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怎样认识他们记住他们的名字呢?(交流) (2)、他们分别是谁? (课件,指出文中的每个人物

5、) (课件出示)孩子们,向他们打个招呼吧? (3)接读课文。能读好的举手。 (同学们,课文能读通顺了吗,能一起分享你读书的收获吗?读的正确流利要是读出感情更好了,为了给老师一个惊喜,给同学们一个惊喜,现在请大家再读一遍,准备准备。) 小结:读得还不错,成功总是属于敢于挑战的同学。通过倾听大家读我们明白了:这篇课文讲的是(宋涛、陈丹、赵小艺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风画出来的故事。课件) 过渡:认识了这三位好朋友,你喜欢他们吗?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他们画风的句子。(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三、细读感悟。 1、自由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 读书要求:默读第二至第八自然段。 找出他们动脑

6、筋画风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读一读,说说你的体会。 2、分享读书的体会。学生展示句子,课件一一出示。 师:有答案了吗?谁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只见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说着,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她读书细心吗?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谁呢?能不能换成小朋友的名字,说得更清楚些?随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请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上面的句子。 3、师:那赵小艺他们的画到底是怎样的呢?想不想看看他们的

7、画呢?课件逐幅出示赵小艺三个人的画:你看到了些什么?这是谁画的画?能给它配上课文里的句子吗? 师:配得好吗?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画和相应的文字) 过渡:多聪明的孩子啊!他们知道风看不见、摸不着,不能直接画出来,但他们善于动脑筋,互相启发、互相提醒,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了风。这三个小朋友正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课件展示第九自然段,教师引读,识字显。) 4、学生读这一自然段,拓展练句子。师小结课文画风的内容(小诗) 四、分角色朗读。 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1)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提

8、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2)、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一遍,教师巡视指导。 (3)、每组派代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朗读表演。 五、有趣的作业。 过渡: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三个小朋友,他们善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善于动脑,我们要向他

9、们学习,做个人人喜欢的好孩子。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的画笔描绘出来。 画风教学设计 篇二 教材简说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学生分析: 学生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学生更喜欢赵小艺,

10、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小朋友们,你们了解风吗?能说说你感受到的风吗?有风的时候,会出现什么不同的景象呢?风是什么颜色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画风这个故事 二、识字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

11、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湿显 三、写字指导。 (1)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迠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2)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

12、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 丹舟 涛寿 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第二课时: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今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

13、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知道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