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二).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48994327 上传时间:2023-06-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二).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调研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 1本试卷6页,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卷纸上,不能写在本试卷上,标“”处表示此处的答案应写在答卷纸上。一、积累与运用(28分)1.用课文原句填空。(10分)忽如一夜春风来,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人生自古谁无死, 。 (文天祥过零丁洋) ,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 ,草色遥看近却无。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长风破浪会有时, 。 (李白行路难)春蚕到死丝方尽, 。 (李商隐无题)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 ,在乎山水之间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2、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发出了“ , ”的呼喊,这充分体现了杜甫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2分) ( )A. 虐待(n) 裸露(lu) 相形见绌(zhu)B挑衅(xn) 牟取(mu) 孤陋寡闻(lu)C蓬蒿(go) 干涸(h) 如法炮制(po)D缄默(jin) 酬和(h) 颤颤巍巍(chn)3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2分) (1)粗制滥造 左右逢源 一视同人 任劳任怨(2)沧海桑田 莫哀一是 众目睽睽 长吁短叹第(1)组 改为 第(2)组 改为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为避免校园不再发生踩踏事故,教育局要求学校经

3、常性地开展安全教育。 B.环境整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的原因是全体市民共同努力的结果。C.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了火爆荧屏,这让很多人谈起了亲子教育的话题。D. 在阅读文学名著的过程中,常常能够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人生的真谛。班级开展“背起行囊走四方”语文活动,请你也参与到活动中来。5.张扬同学搜集到一些风景名胜的相关对联,但下联搞混了,请选择其中一副对联,选出和它匹配的下联,并用规范、工整的楷体把这副对联抄写在下面田字格内。(3分)上联:荷花夏送一湖水 下联: (玄武湖赏荷亭)上联:矶头月涌千帆过 下联: (燕子矶烟雨楼)上联:烟雨湖山六朝梦 下联: (莫愁湖胜棋楼)上联:六朝豪华千古梦

4、 下联: (鸡鸣寺)上联:红霞白鹭明秋水 下联: (白鹭洲)备选的下联:五更清晓数声鸡 英雄儿女一枰棋 江上风清一燕来 黄菊丹枫映画桥 柳雾春笼十里堤上联: 下联: 胡晓健同学搜集到了下面两则材料,觉得很有意思,请你一起参与问题讨论。【材料1】古汉台网专讯 位于湖南长沙市宁乡县的已故前国家主席刘少奇故居五一假期迎来大批游客,却发生游客踩刘少奇雕像头部拍照的不文明现象。有湖南网民爆料称,本月2日在刘少奇故居修养亭拍下令人发指的一幕,一名年轻男子踩上了刘少奇雕像的头部,叫嚣着让同伴给他拍照。不少游人看到后气愤不已,纷纷批评该名男子,可男子和他的同伴并不理会,继续拍照。发贴的网民称,当时有试图阻止对

5、方,其他游客都谴责男子不文明行为,“我的父亲甚至还严词指责,可是他理都没有理,他的朋友也无一劝解。冲上去打他不也是不文明?”事件曝光后,网民炮轰该名男子缺德,有网民说:“没质素,景点的警察到哪去了!”“侮辱已故国家领导人,这是典型的三无人员,无聊,无知,无耻!”不少网民促人肉搜索该名男子,并要求他道歉。【材料2】漫画:遗“陋”6. 用一句话概括【材料1】的主要内容。(2分) 结合【材料2】,你准备对暑期计划外出旅游的同学发短信提醒说:(30字以内)(2分) 7.名人传叙述了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如果有一天,你能背起行囊去其中一位名人生活的地方作一次旅行,请你完成下列畅想文字。(4分) 漫

6、步在 (作品中的人名)生活的 (作品中的地名),想起他曾经在这里 (作品中人物的相关经历、事件),就仿佛离他更近了。二、阅读理解(42分)(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两题。(4分)初夏睡起 (宋) 杨万里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8这首诗紧扣初夏的景物 、 ,描写生活风情,诗趣盎然。(2分)9.体味“闲看儿童捉柳花”一句中“捉”字的妙处。(2分)(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1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

7、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绍圣元年十二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山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选自苏轼记游白水岩)【注】幼子过:苏轼的第三子苏过。缒:zhu,用绳子拴住人或物放下去。馀甘:即橄榄。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4分)

8、潭中鱼可百许头 以其境过清 折处辄为潭 顾影颓然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 (1)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12两个选文善于抓住特征写景,甲文中对潭中游鱼的刻画,形象地写出了潭水的 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乙文中“ ”四字,譬喻生动,写出了水的势壮、声宏、色鲜。两文都是作者各自在被贬之后写就,含蓄表达了 的感情。(3分)(三)阅读端午的鸭蛋选段,回答13-16题。(13分)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

9、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我对异乡人称道高邮鸭蛋,是不大高兴的,好像我们那穷地方就出鸭蛋似的!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袁枚的随园食单小菜单有“腌蛋”一条。袁子才这个人我不喜欢,他的食单好些菜的做法是听来的,他自己并不会做菜。但是腌蛋这一条我看后却觉得很亲切,而且“与有荣焉”。文不长

10、,录如下:腌蛋以高邮为佳,颜色细而油多,高文端公最喜食之。席间,先夹取以敬客,放盘中。总宜切开带壳,黄白兼用;不可存黄去白,使味不全,油亦走散。 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鸭蛋的吃法,如袁子才所说,带壳切开,是一种,那是席间待客的办法。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蛋的黄是通红的。苏北有一道名菜,叫做“朱砂豆腐”,就是用高邮鸭蛋黄炒的豆腐。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端午节,我们那里的孩子兴挂“鸭蛋络子”。头一天,就由姑姑或姐姐用彩色丝线打好了络

11、子。端午一早,鸭蛋煮熟了,由孩子自已去挑一个,A鸭蛋有什么可挑的呢?有!一要挑淡青壳的。鸭蛋壳有白的和淡青的两种。二要挑形状好看的。别说鸭蛋都是一样的,细看却不同。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挑好了,装在络子里,挂在大襟的纽扣上。B这有什么好看呢?然而它是孩子心爱的饰物。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13.选文主要写了三方面内容,先写了 ,然后写了高邮咸蛋的特点,最后写了 。(4分)14.选文第一段作者说对袁枚(即袁子才)并不喜欢,为何还要引用他文中的一段话?试做简要分析。(3分) 15.选文第三段中划线

12、的A、B两句都是问句,这两句在文段中有哪些作用?(3分) 16对文中句子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句中的“吱”字写出了筷子一扎下去的动感,以及吃咸鸭蛋时的快感,绘声绘色,写出了事物的特色韵味。)B.“端午的鸭蛋,新腌不久,只有一点淡淡的咸味,白嘴吃也可以。”(这一句中“白嘴吃”是方言,带有较为鲜明的地方特色,它的意思就是不需用筷子,可用嘴吃。)C.“有的样子蠢,有的秀气。”(这句话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鸭蛋的不同生动地描述了出来,一枚枚鸭蛋也像一个个人一样,各有各的特点,惹人怜爱。)D.“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这一居中“曾经沧海难为水”引自唐诗,“文白夹杂”,让人忍俊不禁,为文章增添了不少幽默和趣味。)(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721题。(14分) 如今,除了去动物园,恐怕已很难看到野生动物了。小区里的绿化虽然越来越好,但都是些人工培植的花草,野生植物也基本见不着了。在人们的印象里,野生动植物似乎离我们越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