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十二五规划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988964 上传时间:2022-07-2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6.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物十二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文物十二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文物十二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文物十二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文物十二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物十二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物十二五规划(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家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国家文物局二O年六月目录前 言 1第一章 发展形势 2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战略 6第三章 发展目标 10第四章 主要任务 13第五章 重大工程 26第六章 保障措施 32第七章 实 施 35-IX.1前言我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华民 族创造并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珍贵文物。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 化资源和战略资源,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传 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体现着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文物博物馆事业,事关文化传承、历史延续,事关社会 发展、文明进步,事关民族团结、祖国统一,事关国家安全、 国家形象。保护好、利用好、传承好文物,

2、发展好文物博物 馆事业,始终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始终是全社会 的共同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 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编制本规划。本规划主要 阐明“十二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 是未来五年全国文物博物馆工作的行动指南,是各地区各部 门推动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重要依据。本规划的规划期是 2011-2015 年。第一章 发展形势一、“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成就“十一五”时期,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物博物馆工作。 党的十七大将包括文物博物馆事业在内的文化建设纳入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布局

3、,明确要求“重视文物和非物质 文化遗产保护”。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 为新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部署了主要任 务,设立了“文化遗产日”,为文化遗产保护营造了良好的 社会环境。“十一五”时期,是文物博物馆事业加快发展的五年。 国家文物保护投入大幅增长,“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发 展目标如期实现。文物博物馆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文物保 护能力建设明显加强。一批文物博物馆法规制度相继实施, 文物保护制度初步建立。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长城资源调 查、重大文物保护工程、灾后文物抢救保护、基本建设中文 物保护、大遗址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保护、水下文物保护等 重点文物保护工作扎实推进,文物

4、保护状况得到切实改善。 博物馆体系逐步完善,博物馆免费开放取得重大突破,公共 文化服务水平日益提高。文物博物馆事业对外交流合作成绩 斐然,有力推动了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文物科技工作取得长 足进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得以提升。文物行政执法督察机 制初步建立,文物安全形势有所好转。文物博物馆工作队伍 稳步壮大,人才培养得到加强。文物保护知识逐步普及,全 社会积极参与文物保护势头方兴未艾。文物保护成果进一步 惠及公众,文物博物馆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持续增 长。文物保护对象和范围进一步拓展,文物保护理念和管理制度不断创新,文物博物馆事业初步实现由政府行为到全社 会共同参与的转变。这些都为“十二五”时期

5、文物博物馆事 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一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主要发展情况发展指标2005 年2010 年“十一五”增长率()不可移动文物总数(万处)40余80余100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1271235285文物保护维修项目(项)1355250785文物藏品(万件/套)2304.212864.2224一级文物(件/套)537016720925文物库房面积(万平方米)80.90126.1256文物机构(个)4030595948文物科研机构(个)8810823博物馆(个)2320302030文物系统博物馆(个)1581243554民办博物馆(个)328免费开放博物馆(个)1893文物系统

6、从业人员(人)8298810247123高级技术职称人数(人)4326581334陈列展览(个)796330156279观众人数(亿人次)1.775.21194未成年人参观人次(亿人次)0.401.35238文物事业费(亿元)30.92122.44296全国文物单位总收入(亿元)75.84187.04147注:统计数据主要选自全国文物业统计资料,国家文物局办公室编。二、“十二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展望“十二五”,我国仍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 时期,仍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仍处于工业 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历史阶段。 这一时期,文物作为能够

7、服务于当代和未来发展的不可再生 的稀缺资源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文物博物馆事业的战略意 义和社会影响日趋上升。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物博物馆事业 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再上新台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 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快速增长,文化 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利用的热情日益高 涨,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这些有利于文物博物 馆事业科学发展的良好态势将得以保持和持续增强。与此同时,一方面,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 频发的自然灾害和自然腐蚀,对文物的破坏与威胁依然存 在。另一方面,制约和影响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问 题依然突出:文物博物馆事业的区域发展不平

8、衡问题仍将持 续;文物保护的法律制度和技术标准尚需健全,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现象仍然存在;文物管理体制尚需理顺,文物安全 监管机制亟待完善;文物博物馆管理部门、保护机构、人员 队伍及其能力建设尚无法完全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文物保 护科技有效供给不足,成果转化亟待加强;博物馆体系有待 完善,博物馆发展质量亟待提高;文物博物馆公共文化产品 供给能力仍显不足,公共文化服务质量亟待提升;文物利用 需要进一步凝聚共识、提高效益;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利 用的途径仍需拓展,民办博物馆发展亟需引导,民间文物收 藏行为亟需规范,等等。总之,文物保护能力建设与文物资 源大国的地位不相适应,文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水

9、平与人 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适应,文物工作开拓创 新能力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使命不相适应。文物博物馆事 业既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也进入了保护压力 不断累积、保护形势依然严峻的“矛盾凸显期”。因此,各 地区、各有关部门都要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强烈的忧患意 识,切实抓住机遇,积极应对挑战,解放思想,奋发有为, 推动文物博物馆事业又好又快地发展。第二章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战略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严格 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始终坚持“保护为主, 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

10、的文物工作方针。围绕国 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文物博物馆事业科学发展为主题, 加快构建法制完备、体制健全、机制合理、规范有序的文物 保护体系和文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文物保 护、利用、传承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文物保护质量,全力 加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努力实现文物本体保护好、周边 环境整治好、经济社会发展好、群众生活改善好,充分发挥 文物博物馆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作用,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积极贡献。二、基本原则(一)保护为主 把保护文物、传承文明作为文物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 根本。保护是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前提,利用是文物博物 馆事业发展的过

11、程,管理是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手段,传 承是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目的。坚持依法保护和科学保 护,遵循文物保护规律,保护文物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保护 文物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立科学保护文物的长效机 制,推进文物的抢救性保护与预防性保护的有机结合。加强 文物的日常保养,监测文物的保护状况,改善文物的保存环 境。(二)提高质量把提高质量作为文物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核心任务。 统筹兼顾文物博物馆事业的规模发展和内涵发展,更加注重 文物保护理念的转变,更加注重文物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 改革,更加注重文物保护模式和利用途径的创新,更加注重 文物博物馆工作的制度建设,有效提升文物博物馆管理的精 细化、规范

12、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文物博物馆工作质量,确 保文物安全和永续传承;提高文物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质 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三)围绕大局 把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文物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前提 和基础。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合理利用好文物资源,构 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优势和新动力。充分释放文物资源潜 能,充分挖掘文物资源价值,使文物博物馆事业成为促进经 济社会发展、优化城乡面貌、彰显地域魅力、改善生态环境、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四)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作为文物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基本理念。 树立文物资源属于人民、文物保护成果惠及人民的理念。鼓 励公众参与文物保护

13、利用工作,确保公众在履行文物保护义 务上各尽其能,在共享文物保护成果上各得其利。尊重中华 民族的悠久历史,敬畏历代先民的创造智慧,关注当代人的 民生需求,爱护后代人的发展资源,维护文物资源共享的代 际公平,在文物保护中传承文明,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 园。(五)改革创新把改革创新作为文物博物馆事业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加快构建有利于文物博物馆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 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凝聚改革发展的共识,提 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力求在重点 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上取得突破。推进观念创新、体制机 制创新、科技创新、传播手段创新、保护传承方式创新,促 进文物博物

14、馆事业在参与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实践 中焕发活力,发挥文物博物馆资源的综合效益。三、发展战略(一)基础优先以文物立法、文物调查建档、人才培养和文物安全保障 为重点,建立文物博物馆基础工作的长效机制。发展规划优 先安排基础工作,财政资金优先保障基础工作,公共资源优 先满足基础工作。充分发挥人才第一资源作用,壮大优化文 物博物馆人才队伍。健全文物保护管理机构,加大公共财政 投入,完善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和基本装备。(二)能力先行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重点,加强文物部门和文 物工作者的宏观管理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科技保护能力和 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文物行政部门由办文物博物馆 事业向管文物博

15、物馆事业、由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由部门 管理向行业管理转变。突出文物博物馆基础理论和宏观战略 的先导作用,增进文物博物馆法律制度和技术标准的规范作 用,强化文物行政执法和安全监管的保障作用,发挥文物博 物馆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三)科技支撑推进文物保护利用与现代科学技术的有机融合,增强文 物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创新能力和传播能力。加强文物科技的 研究、应用和推广,掌握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的共性技术和关 键技术,解决文物保护的热点、难点和瓶颈问题。积极应用 现代科技手段挖掘、传承和改良文物保护的传统工艺和技 术。加强现代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利用、管理、传播和传 承中的应用。(四)示范引领着力培育一批文物保护利用的示范工程、关键技术、品 牌活动、先进机构、领军人才,引领文物博物馆事业在创新 中发展。发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国家 考古遗址公园、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的示范作用,促进文物 博物馆工作质量全面提升。实施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和重 大文物保护科技项目。开展馆藏文物保存环境、国有文物收 藏单位藏品定级、文物安全防范设施和文物博物馆公共文化 服务质量达标创建活动。创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全国文 物系统先进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