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教办基二〔2014〕12.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962556 上传时间:2023-03-1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17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教办基二〔2014〕1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安教办基二〔2014〕1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安教办基二〔2014〕1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安教办基二〔2014〕1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安教办基二〔2014〕1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教办基二〔2014〕1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教办基二〔2014〕12.doc(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阳市教育局文件安教办基二201412号安 阳 市 教 育 局关于做好2014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推选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教体局,局直各单位: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4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工作的通知(教基二201494号)精神,为做好我市2014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推选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推选范围我市推荐参加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的范围包括基础教育各阶段、各领域取得的教学成果。凡按国家有关规定批准设立的基础教育阶段学校(中小学、幼儿园、特殊教育学校)、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教师及其他个人,均可申报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教

2、学成果要反映我市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的重大成果,其内容包括课程、教学、评价、资源建设等方面,可以是综合性的,也可以在某些方面有所侧重。中小学教材目前暂不列入奖励范围。二、成果要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必须符合国家教育方针、政策,体现时代精神和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教学规律。必须围绕解决基础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创造性地提出科学的思路、方法和措施,经过实践检验,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效果显著,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教学成果的产生必须直接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变革,接受教学实践的检验。教育管理、升学制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

3、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经费投入机制等与教学工作密切相关,但只是对学校教学起着辅助作用、甚至支撑作用,不是直接对教学过程本身进行改革与实践探索,同时也主要是政府职能而非一线教师职责,因此上述内容不纳入此次成果推选范围。各单位向市教育局推选的教学成果应在教育教学理论上有建树,或者提出自己的理论或发展和完善已有理论,或者在教学改革实践的某一方面有所突破,对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实现培养目标产生重大或显著的成效,在市内或县内产生较大影响,发挥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省教育厅要求在评审时,特等奖、一等奖教学成果须经过不少于4年的实践检验,二等奖须经过不少于2年的实践检验。三、推选程序和材料要求(一)申报基

4、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成果主持人或主持单位向所属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市教育局不直接受理任何个人或县(市、区)属单位的申请。局直各单位向市教育局指定科室提出申请。(二)申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单位,该成果应体现单位意志,由单位派人主持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实施与总结的过程,并以单位为主提供物质技术条件保障。申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的个人,应当主持并直接参加了成果的方案设计、论证、研究、实施和总结的全过程,做出主要贡献,并至今仍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与实践探索。退休人员申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必须一直从事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至今没有间断,其成果仍在教育教学中发挥示范引领

5、作用。教学成果由两个以上单位或个人共同完成的,可联合申请,完成单位或个人跨地区、跨部门的,应向成果主持单位或主持人所在单位或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申请。(三)申报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需提交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反映成果主要内容和实践检验过程的报告以及关于实践过程及效果的佐证材料等。成果主持人或主持单位按照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及填报事宜的说明有关要求,认真准备,确保报送材料的完整、真实、规范。四、推选名额分配(一)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局直各单位受理申报成果,须先行开展评选,在市教育局下达的限额范围内择优推荐,保证推荐成果的质量和水平。推选名额分配(见附件1)(二

6、)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各地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的推荐,由一线教师主持和中小学幼儿园主持完成的成果原则上不少于推荐总数的70%。五、推荐成果评审市教育局将成立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委员会,负责实施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审、推选工作。成果评审采用会议评审方式,以审阅申报材料、综合评议、投票表决等方式进行,必要时进行实地考察或现场答辩。我市将对评审出的基础教育教学优秀成果进行表彰,并择优推选出15件报送省教育厅参加基础教育省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从2014年起,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评审每两年进行一次。六、异议处理各单位报送的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荐材料,市教育局在受理成果推荐材料后将在“安阳教育信息网”上予以公示

7、。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公示的教学成果权属、实践时间与实践单位等持有异议,需在公示时间内向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一科、二科提出;异议以书面形式(包括必要的证明材料)提出。单位提出异议,需在异议材料上加盖本单位公章,并写明联系人姓名、通讯地址与电话;个人提出的异议,需在异议材料上签署真实姓名,并写明本人的工作单位、通讯地址和电话。市教育局对提出异议的单位与个人予以保密,并组织调查、核实。对存在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成果的,一经查实,将对单位或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取消推选资格。七、其他(一)请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指定具体部门和专人负责本单位基础教育教学成果推选工作,于2014年2月25日前将联络人姓名、联

8、系方式报送至基础教育二科。(二)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填报事宜的说明、2014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市级单位(省直管县、重点扩权县(市)信息表、2014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汇总表,请在“安阳市教育信息网站”下载。(三)材料报送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局直各单位报送的每一项研究成果均须认真准备如下材料:1. 按要求认真填写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2. 撰写反映成果主要内容和实践检验过程的报告。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成果的主要内容、效果与反思,字数不超过8000字。3. 支撑成果的其它文字材料,如论文、案例等,总

9、字数不超过1万字。为便于网络申报,上述3项文字材料要用计算机录入(小四号字体),电子档为PDF格式,不得剪贴。需签字的必须亲笔签名。同时,使用A4纸打印,双面印刷,竖装。4. 关于实践过程及效果的佐证材料、获奖证书复印件等。5. 教学成果中如含视频材料,按AVI、MPEG、MOV等格式制作,其播放时间不超过20分钟。上述1-4项须提交纸质材料,一式10份;同时,1-5项应制成申报材料CD-R光盘1张(不超过500M)。除上述材料外,市教育局不再接收其它材料。如确有反映成果水平的其它材料,可在单位(个人)的网站上展示,并在申报表的附件目录中提供相应网址和展示材料目录,保证网页开通运转,供专家在评

10、审中查阅参考。6. 纸质材料报送。请各单位将每项成果材料独立装牛皮纸袋,在纸袋正面贴上所附材料明细表。CD-R光盘应单独装袋注明。7各单位要将每项成果材料的电子文本同时以存储U盘的方式报送到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科,并确保电子文本与纸质材料的一致。8请各单位在组织初评的基础上,于3月7日前将相关申报材料报送到市教育局基础教育二科。各单位报送材料不再返还,请自行做好备份。联系人:王志强(基础教育一科,5116821);王保亮(基础教育二科,5116815);李敬东(教研信息中心,5116995);附件:1.2014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推选数量限额 2. 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3. 20

11、14年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汇总表4.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报表填报事宜的说明 2014年2月20日附件12014年各县(市、区)教育局、局直各单位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报送数量限额单 位数 量安阳县3林州市3汤阴县3内黄县3文峰区2北关区2殷都区2龙安区2高新区1安阳新区1局直各单位各单位限报1项附件2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申 报 表成 果 名 称 成 果 完 成 者 所 在 单 位 市级教学成果奖励等级 推荐单位名称及盖章 推荐时间: 年 月 日编 号 河 南 省 教 育 厅 制成果持有者承诺书在申报成果奖过程中,本人自愿做出如下承诺:对填写的各项内容负责,成果申报材料真实、

12、可靠,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未弄虚作假、未剽窃他人成果。成果持有者签字: 所在单位主要负责人签字(签章): 年 月 日一、成果类别(一)在下列所属基础教育阶段、领域中打“”(限选一项)1学前教育2小学教育3初中教育4高中阶段教育5特殊教育6其他,如成果内容涉及上述两个及以上阶段或领域,或涉及基础教育与其他教育的衔接等(二)在下列所属改革与实践探索领域中打“”(限选一项)01幼儿园保育教育02幼儿园环境创设与资源利用03幼儿园教育评价04幼儿园教学研究与指导05幼儿家庭教育指导06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07中小学课程开发与实施08中小学教学方式、组织形式改革09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10中小学教育技术

13、教学应用与资源建设11中小学教学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12中小学教育教学综合改革13特殊教育改革研究14其它(三)在下列所属学科或具体的实践探索领域中打“”(限选一项)01幼儿发展观察分析与指导02幼儿学习与发展领域研究与实践03幼儿园教育活动适宜性与有效性研究04幼儿园一日生活组织与指导05幼儿游戏研究与实践06幼儿园保育教育综合改革07活动区玩具教具材料与幼儿发展的适宜性08幼儿园社区教育资源的研究与利用09幼儿发展评价10幼儿教师专业发展评价11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价12园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化发展13学前教育区域教研机制与教研网络建设14面向家庭与社区的学前家庭教育指导150-3岁婴幼儿发展研

14、究与指导16公益性早期教育服务模式探索17中小学德育课程与教学(含小学1-2年级品德与生活、小学3-6年级品德与社会、初中思想品德、高中思想政治等)18综合实践活动 (含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等)19语文教育20数学教育21外语教育22历史教育 、历史与社会教育23地理教育24生物教育25物理教育26化学教育27科学教育28技术(含劳技)教育29艺术教育(含音乐、美术)30体育与健康教育31校本课程(含高中选修)开发与实施32地方课程开发与实施33中小学教学方式、教学组织形式改革34中小学教育技术教学应用与资源建设35中小学教学评价改革36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37中小学教学研究机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