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题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8956527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三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三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三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题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三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题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三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古诗词鉴赏总复习专题(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档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君 子 于 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不思!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水 调 歌 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比较两首诗词加着重号字词的含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夕”都相同,而“月”则不同。“夕

2、”不同,而“月”则相同“夕”都不同,而“月”也不同。“夕”都相同,而“月”也相同()君子于役中最能表现妻子对丈夫委婉细腻的神情思念的句子是: 水调歌头中集中表现苏东坡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的句子是: ()这两首诗词都是怀念亲人的名篇,但产生的时代不同,怀念的对象不同,描写的景物和抒发的感情也不同。你更喜欢哪一首?理由是什么?请你作简要分析。 3、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完成(1)(3)题。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1)下面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3、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下面欣赏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答: 4、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回答问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4、)诗中“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_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 (2)最后两句表现了作者_的思想感情。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赏析。(不少于20字)_。5、读下面一首五言律诗,回答下面的问题。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1)本诗描绘的环境最突出的特点是 。(2)颔联中镶嵌了两个字,着力表现了禅院花木扶疏、曲径清幽的环境。这两个分别是 和 。(3)读本诗尾联,很容易联想起王维的另外两句诗 , 。他们都运用衬托手法表现空寂的感受。6、阅读春夜喜雨

5、,回答问题。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1)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五言律诗。 B首联点题,点时间,赏析重点应该落在一个“好”字上。 C颔联盛赞春雨,点出春雨霏霏、悄无声息的特点。 D尾联实写春雨后春色满城、繁花似锦的景色。(2)今天,人们用到“春雨”“润物细无声”时已赋予它新的含义。请仿照例句举一个简短 的事例来表现“春雨”或“润物细无声”的含义。例:“课外兴趣小组要全面恢复活动啦!”小机灵李四海满面春风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大家。顿时,教室里一片沸腾。这渴望已久的喜讯似“春雨”滋润着同学们的心田

6、。7、对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下面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A一二句追忆与李龟年在唐朝繁盛时期的交往,是对二人昔日友谊的回顾。B三四句写故友重逢的情景,但二人都近垂暮之年,眼前美景难消心中的悲怆。C“落花时节”恰当比喻了二人潦倒的困境,也蕴含了对唐朝衰落的感慨。D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与故友意外重逢的喜悦心情和无限的感慨。8、对王昌龄的出塞,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A“秦时明月汉时关”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及汉代的边塞”。B“万里长征人未还”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

7、共同的悲剧。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11、对下列两首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秋词 刘禹锡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A秋词的作者刘禹锡是唐代人,秋思的作者马致远是元代人。B“我言秋日胜春朝”的意思是:我认为秋天的景致胜过明艳美丽、万物更新的春景。C秋词中的“排云上”的鹤矫健凌厉,奋发有为,这一形象冲破了秋天的肃杀之气;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等形象,则写尽了秋天的肃杀之气。D这两首诗歌同是咏秋之作,所写之景虽不同,但均没有摆脱

8、“悲秋”的情调。读完后,使人悲情顿生。13、 阅读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A“明月”“清风”点染了夏夜美景,“惊鹊”“鸣蝉”以动衬静,表现出夏夜情趣。B“稻花香里”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着力表现诗人陶醉在累累硕果的欢乐之中。C“七八个星”两句是说几颗明星闪烁在天边,点点疏雨洒落在山前,语言清新形象。D这首词形象的描绘了农村夏夜的幽美景色,反映了诗人面对丰收在望情景的喜悦之情。14、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渔家傲

9、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1)用“/”划分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长 烟 落 日 孤 城 闭(2)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写出了我国北方秋季的景物特点,从词中的“塞下”“霜”等词语可以看出。 B.“衡阳雁去无留意”是说“大雁向衡阳飞去”而不是“大雁从衡阳飞走了”。C这首词感情悲观而消极,表达了鲜明的反战、厌战情绪。D这首词既表达将士的爱国之心,又流露出思念亲人和家乡的感情。(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描写风光的诗句,其中既有写江南美景的,也有写北国风光的。请写

10、出一个表现西北风光的名句,并谈谈你的理解。诗句: 理解分析: 15、阅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按要求完成练习。 惠崇春江晚景 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1)找出诗中所写的景物:(2)给其中一种景物添上色彩。(3)给这个景物添上动感。示例:竹翠竹翠竹摇曳16、下面对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A山坡羊潼关怀古是一首元代散曲,“山坡羊”是曲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B“山河表里潼关路”勾画出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山河雄伟

11、,地势险要的特点。C曲中“聚”字赋予静止的峰峦以动感,“怒”则生动地表现出波涛汹涌澎湃的情态。D作者在曲中表达出深深的伤感悲愤之情,他伤感悲愤的原因是“宫阙万间都作了土”。1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生后名,可怜白发生!(1)表现作者壮志难酬,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一个词是“ ”(2)下边对本首词理解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描写了看剑、闻角、分炙、奏乐、点兵、杀敌等多种军营生活。B这首词展现了醉态、梦境、往事、

12、理想和现实等多层面的人生境界。C这首词前九句追忆往事,豪情满怀;结尾一句,词意陡转,点出理想与现实、希望与失望等多重矛盾。D这首词成功地运用了“八百里”“五十弦”“沙场”“的卢”“霹雳”等多个历史典故。19、古诗赏析填空。(1)“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两句诗中描写了黄莺、 、 、水乡、城郭、酒旗、春风七种景物,展现出绚丽多彩的江南春色。(杜牧江南春)(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 “但愿“的意思是 ,从全词来看,这两句表达了词人 的感情。(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20、简答。(1)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诗中有千古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请就这两句诗作一点赏析。答:。 (2)“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这几句俗谚口碑出自哪部文学作品?简要谈谈你对这几句话的理解。答: 。21、赏析下列这首短诗,选出不正确的一项。 ( )红叶 沙白风,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