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8955802 上传时间:2023-05-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伯牙绝弦》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伯牙绝弦》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伯牙绝弦》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伯牙绝弦》案例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充分对话,使课堂活跃起来伯牙绝弦教学案例杨伯隽上学期,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教师课堂教学评优活动,执教了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篇文言文伯牙绝弦。通过执教这一课,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课堂对话的重要性,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使课堂充满了活力。教学片断1:(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哪位同学读明白了?生:伯牙弹琴,心里想着高山,钟子期说:“太美了,像泰山一样巍峨!”伯牙心里想着流水,钟子期说:“太美了!像江河一样广阔!”师:你说得太好了!“志”是什么意思呢?生:心里想着的意思。师:解释地真准确,请

2、你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生:我是通过看后面的注释知道的。师:你真会学习!是啊,结合注释来理解课文,是我们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方法。同学们,当伯牙在鼓琴时,钟子期是怎么赞赏的呢?生:“善哉,”师:这里的“善”是什么意思呢?你能借助注释告诉老师吗?生1:我知道了:“善”就是“美,好,棒”的意思。生2:我补充他的,这里的“善”表示的是赞美的意思。师:说得真好!这个“善”字还在课文里的另一句话中出现了。(课件出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这个“善”字有是什么意思呢?生:这里的“善”是“善于,擅长”的意思。师:你回答得真好!同学们,我们再回过头来看一看,当伯牙弹琴,志在高山时,钟子期是这样赞叹的生:“善哉

3、,峨峨兮若泰山!”师:当伯牙弹琴,志在流水时,钟子期是这样赞叹的生:“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师:同学们,难道钟子期的琴声里只有高山,只有流水吗?还有什么呢?生1:我想还有他的欢乐和忧愁。生2:我想还有四季的景色。生3:我想还有他思乡的情怀。师:是啊!伯牙的琴声何止高山,何止流水!(课件出示准备好的图片及写景的四字词)师: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钟子期曰:生齐:“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师:伯牙鼓琴,志在芳草,钟子期曰:生齐:“善哉,萋萋兮若芳草!”师:伯牙鼓琴,志在炊烟,钟子期曰:生齐:“善哉,袅袅兮炊烟!”师:伯牙鼓琴,志在杨柳,钟子期曰:生齐:“善哉,依依兮若杨柳!”评析:这一部分的教学,师在学

4、生充分朗读的基础上,带领学生一起读通文本,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伯牙琴艺的高超以及钟子期的“善听”,尤其是后面的发散,让学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当伯牙的琴声中有清风、芳草、炊烟、杨柳之时,钟子期是如何赞美的,由于有了课前对“清风徐徐、芳草萋萋、炊烟袅袅、杨柳依依”等词语的积累,所以学生理解起来十分容易,同学们的齐声回答一下子活跃了课堂的气氛,让课堂变得生动起来!教学片断2:师:好一个善鼓琴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同学们,你们都已经快成了伯牙的知音了!我们把这些用文中的一句话概括出来,那就是:(课件出示)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生齐读)师:这句话谁都懂了呢?“念”是什么意思呢?生:我觉得“念”应

5、该是“心里想的。”的意思。师:答得真好!“必得之”又是什么意思呢?生:我认为“必得之”是“都知道。”的意思。师:是啊!凡是心里想的,都能够知道。这多么不容易啊!由此看来,钟子期不但能够听得出伯牙的“琴音”,还能识得出伯牙的心意,更能够了解伯牙的“情音”啊!正因为如此,所以伯牙才识钟子期为他的生齐:知音!(师板书:知音)师:知音难道仅仅是听“琴音”,知“情音”的人吗?请你们再读文中第二句,看看再读之后对知音还有什么新的理解或认识?(课件出示):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生:我读了这句话以后,觉得这里的“志”字很有意思。我理解

6、到,仅仅听“琴音”,知“情音”还不能称为知音,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他的志向。师:你说得太好了!同学们掌声鼓励他!是啊,知音,仅仅是听“琴音”,知“情音”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知“志向”。正因为这样,所以伯牙才识钟子期为他的生齐:知音。评析:这一部分的教学,老师带领学生从理解字词入手,一步步向文本的深处挖掘。尤其是在对“知音”的理解上,学生通过课后的“资料袋”已经知道了,知音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大部分同学在阅读本课时,就仅仅停留在对知音的字面认识上,认为伯牙把钟子期视为知音的原因只是因为钟子期能够听得懂他的琴声。其实这样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上,老师紧紧抓住“所念”“必得之”两个词,让学生的理解向深处

7、前进了一步:知音不仅是要“听琴音”,还应该“识情音”。接下来,现次出示上文,让学生联系上一句中出现的“志”字来再次深入理解,学生顿时豁然开朗,原来,知音更重要的是要“知志向”啊!对“知音”一词有了如此透彻的理解,学生也就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含义了。课后反思:伯牙绝弦一课是我今年刚刚接触到的一篇新课文,也是一篇文言文。这篇课文说它不难吧,的确不难,只有77个字。说它难吧,它又很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这77个字里边讲述了这样一个千古流传,这样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这77个字的背后究竟有多少深厚的人文内涵呀!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我再一次深刻的认识到: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老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充分对话的一个过

8、程。一、老师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前提。老师与文本的对话,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备课,这是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越是充分,课堂教学就越是精彩。拿本课来说,课前谈话部分,正是因为老师进行了充分了准备,所以在后面教学中,对伯牙琴声的理解时,学生才能异口同声,深入理解。教学片断1中对“知音”内涵的揭示上,也正是因为老师在上课之前对文本有了独到的理解,才能让学生也理解得如此到位。所以,一堂精彩的课,老师的精心准备,老师与文本的充分对话,老师对文本的独到理解是至关重要的前提条件。二、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是阅读教学的核心目标。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过程最主要的是就是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了解文本,形

9、成他们对文本的独到理解和认识。在这一堂课中,老师几次设计了学生“读”课文的环节。先是初读,大致熟悉一下文言文,让他们说说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时的感受。学生的回答不尽相同,但老师却抓住对他们有利的一面进行引导,告诉他们文言文其实很有意思,学起来会很容易,很有趣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是让学生边读边理解,接下来老师告诉他们读文言文的方法,应该如何断句,应该怎么读出轻重缓急来,师进行范读,甚至领读。最后让学生模仿读,学着读。一堂课下来,学生从不会读,读不好,到读得有声有色,有滋有味,正是他们与文本有了充分对话的有力证明。三、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过程是阅读教学的促进手段。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力求和学生进行最

10、简洁,最有效的课堂对话。在本堂课的教学中,老师的每一个问题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和准备。老师与学生的对话过程还体现在老师对课堂“生成资源”的把握上,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他应该是对“课堂生成资源”具有极强的敏锐度,充分利用课堂上现有的“生成资源”来进行教学,语文课堂更容易出彩。本堂课中,有一个学生忘记了钟子期的名字,在回答问题时说了一句“那个姓钟的人”,引得学生哄堂大笑。老师就紧紧抓住了这一“生成资源”,相机提问:“是啊,钟子期确实是姓钟,那么,你们是否知道,伯牙姓什么呢?”结果,充分预习了课文,收集了相关资料的同学都知道了正确答案“伯牙叫俞伯牙,姓俞。”,而另一部分同学则回答“姓伯”。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对这一课外知识也加强了记忆。阅读教学中,只要紧紧抓住老师、学生与文本三者之间的充分对话,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生气勃勃,活力无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