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9 小说阅读(综合探究题)(含解析)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8954813 上传时间:2023-03-1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9 小说阅读(综合探究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9 小说阅读(综合探究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9 小说阅读(综合探究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9 小说阅读(综合探究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9 小说阅读(综合探究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9 小说阅读(综合探究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突破练9 小说阅读(综合探究题)(含解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突破练9小说阅读(综合探究题)(时间:45分钟满分: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15分)一个人的名字刘亮程人的名字是一块生铁,别人叫一声,就会擦亮一次。一个名字若两三天没人叫,名字上就会落一层土。若两三年没人叫,这个名字就算被埋掉了。上面的土有一铁锨厚。这样的名字已经很难被叫出来,名字和属于他的人有了距离。名字早寂寞地睡着了,或朽掉了。名字下的人还在瞎忙碌,早出晚归,做着莫名的事。冯三的名字被人忘记五十年了。人们扔下他的真名不叫,都叫他冯三。冯三一出世,父亲冯七就给他起了大名:冯得财。等冯三长到十五岁,父亲冯七把村里的亲朋好友召集来,摆了两桌酒席。冯七说,我的儿子已经长成大

2、人,我给起了大名,求你们别再叫他的小名了。我知道我起多大的名字也没用只要你们不叫,他就永远没有大名。当初我父亲冯五给我起的名字多好:冯富贵。可是,你们硬是一声不叫。我现在都六十岁了,还被你们叫小名。我这辈子就不指望听到别人叫一声我的大名了。我的两个大儿子,你们叫他们冯大、冯二,叫就叫去吧,我知道你们改不了口了。可是我的三儿子,就求你们饶了他吧。你们这些当爷爷奶奶、叔叔大妈、哥哥姐姐的,只要稍稍改个口,我的三儿子就能大大方方做人了。可是,没有一个人改口,都说叫习惯了,改不了了。或者当着冯七的面满口答应,背后还是冯三冯三的叫个不停。冯三一直在心中默念着自己的大名。他像珍藏一件宝贝一样珍藏着这个名字

3、。自从父亲冯七摆了酒席后,冯三坚决再不认这个小名,别人叫冯三他硬不答应。冯三两个字飘进耳朵时,他的大名会一蹦子跳起来,把它打出去。后来冯三接连不断灌进耳朵,他从村子一头走到另一头,见了人就张着嘴笑,希望能听见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可是,没有一个人叫他冯得财。冯三就这样蛮横地踩在他的大名上面,堂而皇之地成了他的名字。夜深人静时,冯三会悄悄地望一眼像几根枯柴一样朽掉的那三个字。有时四下无人,冯三会突然张口,叫出自己的大名。很久,没有人答应。冯得财就像早已陌生的一个人,五十年前就已离开村子,越走越远,跟他,跟这个村庄,都彻底的没关系了。为啥村里人都不叫你的大名冯得财,一句都不叫。王五爷说,因为一个村庄的

4、财是有限的,你得多了别人就少得,你全得了别人就没了。当年你爷爷给你父亲起名冯富贵时,我们就知道,你们冯家太想出人头地了。谁不想富贵呀。可是村子就这么大,财富就这么多,你们家富贵了别人家就得贫穷。所以我们谁也不叫他的大名,一口冯七把他叫到老。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像冯七、王五、刘二这些有头面的人物,也都一个姓,加上兄弟排行数,胡乱地活了一辈子。他们的大名只记在两个地方:户口簿和墓碑上。你若按着户口簿点名,念完了也没有一个人答应,好像名字下的人全死了。你若到村边的墓地走一圈,墓碑上的名字你也不认识一个。似乎死亡是别人的,跟这个村庄没一点关系。其实呢,你的名字已经包含了生和死。你一出生,父母请

5、先生给你起名,先生大都上了年纪,有时是王五、刘二,也可能是路过村子的一个外人。他看了你的生辰八字,捻须沉思一阵,在纸上写下两个或三个字,说,记住,这是你的名字,别人喊这个名字你就答应。可是没人喊这个名字,你等了十年、五十年。你答应了另外一个名字。起名字的人还说,如果你忘了自己的名字,一直往前走,路尽头一堵墙上,写着你的名字。不过,走到那里已到了另外一个村子。被我们埋没的名字,已经叫不出来的名字,全在那里彼此呼唤,相互擦亮。而活在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莫名其妙的为一个小名活着一辈子。(节选自虚土)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中的村庄名为“虚土”,增

6、强了故事的虚构性,而且具有很强的象征意味,让人联想到“虚空”“虚幻”等词语。B.虚土庄的人们相互之间都只叫对方姓氏加上排行数而成的小名,他们的大名多数都是“榆木”“木叉”等不正经的名字。C.冯三父子取名为“富贵”“得财”,却不被村民认可,是因为村民不愿冯家独得富贵。D.作者在文中有不少直接的议论,形象而生动,如以“生铁”被“擦亮”设喻,既新奇又契合村民生活的特征,让人印象深刻。2.对点题村里没有一个人叫冯三的大名,这一现象背后折射出村民怎样的心理?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6分)3.对点题有人称虚土为“散文化小说”,请根据节选部分分析其“散文化小说”的特点。(6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4

7、6题。(15分)耧车李锐孙子牵着黄牛走在前,爷爷扶着耧车跟在后。一个七岁,一个七十岁。脚步起伏,山谷里响起叮当叮当的牛铃声,舒缓,从容,悠远得像一个神话的开头。下了一整天春雨。一夜醒来,太阳把山野晒出一层淡淡的雾气。转眼,薄雾散尽,树丛里跳出连翘花,黄灿灿的像火炬,东一簇西一簇地燃烧着。布谷鸟的叫声远远传来,忽隐忽现,老福田看着孙子稚嫩的后背,圆圆的脑袋,心里一阵发软。“牛牛,你累吗?累了就歇歇吧。”孙子牵了牛,侧着头,脆生生回答:“爷,走吧,我不累。”而后,又反问:“爷,你累吗?”老福田笑起来:“呵呵,不累,不累,牛牛不累,爷爷更不累。”翻耕过的土地吸了雨水,又松又软。镶了铁犁铧的三条耧腿插

8、进松软的黄土,随着老福田晃动的双手,三行谷种顺着空芯的耧腿,均匀密集地播撒到浅浅的犁沟里,随即,又被翻落下的黄土轻轻覆盖。正是开耕下种的好日子,梯田却冷清清的,只有孤零零的爷孙俩。蓝天黄土之间,两个人,一头牛,一架耧车,排成一个小小的队伍。一垄三行,一去一回。渐渐地,播种好的行垄宽阔起来。爷爷又问:“牛牛,咱歇歇吧?”孙子不回头,脆生生回答:“爷,再走走吧,爷。”老福田说:“咱们不累,花摇摇可是累了,它肚里还有个犊子呢。”孙子熟练地拉住牛绳,停下来:“那就让花摇摇歇歇吧。”歇下来的母牛放松了身体,甩着尾巴,有滋有味儿地反刍,大眼睛一眨一眨。黄牛身后,爷孙俩在梯田边的石塄上坐下来,也放松了身体。

9、布谷鸟叫声又响起。牛牛说:“爷,好听。”老福田说:“是呢,怪好听。”牛牛说:“爷,你说是谁告给它的,为啥它种谷的时候就叫呀?”这个问题有点难,老福田想了想:“是老天爷告的,山上树绿了,连翘花开了,布谷子就知道自己该叫了。”牛牛叹了口气,说:“也不知道去了南柳村还有没有布谷子叫了?”老福田心里一动,孙子说的是拆迁并村的事。这一带勘探发现了大煤矿,开始修桥、修路,还要修建采煤厂、洗煤厂、焦炭厂。一切都已经决定了,要把偏远、人少的小村,合并到大村去,给煤矿腾地方。说是要建设新农村,新房都盖好了,每家一幢院子。到了“新农村”,每家每户另外分地,大多数年轻人还要安排到矿上工作。为这事,南柳村还扩建了新学

10、校。拆迁的村子全部撂荒,除了煤矿要占的地以外,剩下的退耕还林。老林沟也一样,人一走,村子就荒了。孙子的担心老福田答不上来。老福田自己也不知道,开了煤矿的南柳村有没有布谷鸟。老福田只好把青筋暴突的老手伸出来,轻轻地放在孙子圆圆的小脑袋上。牛牛忽然转了弯儿:“爷,花摇摇为啥会驾耧啊?”老福田捏下孙子衣服上的一片草叶:“都是慢慢调教的。你小时候不是也不会说话,不会干活儿,后来大人们慢慢教,就会了。”牛牛又拐了个弯儿:“爷,咱的耧是你做的吗?”“不是。”“那是谁做的?”看着孙子困惑的眼睛,老福田笑了:“爷爷今天就跟牛牛说说,耧车到底咋来的。”老福田边说边点起一根烟。“从前,存不下粮食,遇上灾荒年,饿死

11、的人成千上万。有一天,鲁班爷坐在地头上正为这发愁,想着想着睡着了,做了一场梦。第二天,鲁班爷就照着梦里的提示,造出了这个好使的三脚耧车,一架耧车能顶三架犁,快多啦!从此往后,天下百姓春天摇耧,夏天锄草,秋天收割,冬天屯粮,年年如此,就这样,大人教孩子,师傅教徒弟,子子孙孙一直到现在,也不知道重复了几万几千年。”牛牛眨巴着眼睛,“爷,完啦?”“完了。”牛牛朝着梯田扭过头去,阳光下,椴木做的三脚耧车投射出短短的身影,稳稳插在黄土里,轻巧,精致,简直就像一个精灵。老福田掐灭烟头,撑着地塄上的石头站起身来招呼孙子,“牛牛,来,歇好了,还得把咱的地种完。这块地可再没有千年万年了,世世代代种它,收它,种了

12、千年万年,收了千年万年,现在就剩下今年这一回啦,今年种了谷子,明年就没人种了,就变成荒地了,变回几万几千年前那个模样,荒林遍野,猛兽横行呀”“爷,你说的是啥呀爷?”老福田摆摆手:“娃,给爷爷牵牛,咱们再给它种最后一回庄稼”蓝天黄土之间,那支小小的队伍又走动了,牛铃声,又叮当叮当地响起来,老福田抬起有些昏花的老眼,温暖的目光依依不舍地抚摸着群山。布谷鸟又在叫,东一声,西一声(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中老福田关于拆迁并村的插叙补充交代了老林沟即将消失的故事背景,使小说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B.“耧车”这一传统农具是小说的核心

13、意象,它是农耕历史的见证,象征着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生活方式,是贯穿全文的线索。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叙述视角来讲述故事,作者不直接表明看法,而让故事本身来呈现主题,小说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平静、冷峻的色调。D.老福田和孙子之间关于“耧车”制作者的对话,除表现了祖孙之间温馨的亲情外,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品质的赞美。5.对点题有评论家认为李锐小说的语言兼具诗性和口语化特征,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6.对点题“娃,给爷爷牵牛,咱们再给它种最后一回庄稼”这句话,既是理解老福田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进行分析。(6分)答案与解析专题突破练9小说阅读(综合探究题)1.B解

14、析 B原文说“虚土庄没有几个人有正经名字”是说没有几个人会被别人叫他们大名,并非“榆木”“木叉”等名字不正经。2.参考答案 从俗/从众心理。村里人都习惯叫别人小名,不叫别人户口簿上的正式名字,这是一种惯性,体现了村民从俗/从众的心理。狭隘自私心理。冯三大名冯得财,村民害怕村里财富都被冯家得去而自己受穷,提防、戒备,不叫冯三的大名,这是一种狭隘自私的心理。封闭的心理。村里的人互叫着小名,在村子里生活一辈子,计较着村里的财富被别人得去,从没有想过走出去创造财富或者把村外的财富引进来。冷漠的心理。冯三渴望名字被“擦亮”,自己可以“大大方方”做人,村里人根本不理睬,不会彼此呼唤,互相擦亮,是一种冷漠的

15、心理。(6分,每条2分,答出3条即可得满分)解析 此题考查对小说主旨意蕴的理解。要透过小说的故事,发掘虚土村为什么不叫别人大名的原因:从俗心理、嫉妒心理、自私冷漠、怕他人富有等。要结合情节简要分析。3.参考答案 淡化情节。小说只有冯七大摆酒席,冯三自叫大名,王五爷细说原因等生活片段的叙写,没有引人入胜的故事,甚至没有完整的情节链。虚化人物。小说主要人物是冯三,但缺少个性化的特征,除了大名叫冯得财外,与村中其他人并没有很大不同。营造意境。摆脱对人物生活现实的叙写,着力于对风土习俗的描绘以及人物精神世界的刻画,营造出一种迷蒙的氛围。抒情意味浓。小说语言叙事性被弱化,增加人物心理描写和作家直接的议论,具有很强的抒情性。(6分,每条2分,答对任意3条满分)解析 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和文体特征,对比这篇小说可知,这篇小说淡化情节,没有波澜起伏的特点,也没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甚至人物个性特征都不明显;但小说的抒情意味很浓,有散文化倾向。4.D解析 D项,“更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勤劳品质的赞美”这一表述不当。这并非作者的主要意图,只是表达了祖孙之间温馨的亲情。5.参考答案 诗性特征:运用乡土风物类词语,如“耧车、连翘、黄土、黄牛、布谷子”等描画乡村自然风景与田园劳作场面,表现乡土田园牧歌般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