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重彩润“留白”_444.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954482 上传时间:2023-11-0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墨重彩润“留白”_44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水墨重彩润“留白”_44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水墨重彩润“留白”_44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墨重彩润“留白”_44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墨重彩润“留白”_444.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墨重彩润“留白”】 摘要:语文教学中的“留白”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创新的空间,让学生的主体意识在教师留下的空白里得以充分发挥。注重让学生自我体验和感受,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结论获得的过程与体验等,这是运用留白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语文教学 留白 创造潜能 所谓的“留白”原是国画创作中一种计白当黑的构图方法,在多门艺术领域得到广泛运用。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了对语文问题的认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语文课堂教学的设计和操作过程是教师和学生思维和审美多维发散的结晶,更是师生心灵共鸣的乐章。适当的留白,给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增添了课堂的

2、生机,增多了师生心灵碰撞的结合点,甚至会给教师带来发挥的灵感。留白,重在课堂中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究和延伸,给学生留下了独立思考,独自体验,自我陶醉,自由想象的时间与空间。巧妙的留白可以发展学生自觉体验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激活学生想象创造能力,可以丰厚学生的内心世界,修善学生的人格品质。巧妙的留白同样可以给课堂带来动静相生,张弛有度的艺术效果。 一、巧用留白,驰骋想象,发展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应发展学生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利用教材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因素,着力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文章由于行文的需要,对

3、某些内容往往写得十分简略,甚至省略不写,形成空白、跳跃之处。引导学生对这些空白、跳跃之处进行适当的填补,不仅是训练学生表达和思维能力的好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载体。 苏教版第六册菩萨兵这篇课文中对反动军队的描述是一片空白,只在第一自然段中写道:“一听说又有军队开过来,早就躲进了深山,谁也不敢露面。”我在教学时利用这一空白,抛下一个问题:“反动军队到底对藏胞做了什么,让藏胞这么害怕他们呢?”问题一出,底下不再沉静,他们小手高举,小嘴大张,把平时脑海中“储存”的反动军队干的那些罪恶行径全部搬到课堂上来了。有的说:“反动军队抢光了他们的粮食。”有的说:“反动军队不仅抢他们的东西,还要烧他们

4、的房子。”还有的说:“他们还要耍藏族同胞,不高兴了就把他们一个个杀了。”看着底下圆睁的大眼,涨红的小脸。我知道他们都融进了课文中,能够体会到为什么藏胞会如此害怕反动军队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充分张扬,不敢说的敢说了,不敢想的敢想了,自主学习,充分发展,享受着语文学习的乐趣,感受着自己智慧的力量。 又如教学寓言二则中揠苗助长一文时,当学到第二天农夫的儿子看到田里的禾苗都枯死的时候,我设计了以下训练: 师:同学们,课文中说第二天农夫的儿子看到田里的禾苗都枯死的时候,你能想象他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吗?请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吧。 (生小组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老师听见大家在小组里讨论得很热烈,谁愿意

5、跟大家交流你的想法。 生1:我的父亲真是好心办了坏事啊,瞧,今年的收成是完了。 生2:父亲这样做反而坏了小苗的生长规律啊,应该让它们自由成长啊,回去要好好跟父亲讲清楚。 学生们交流得兴致勃勃,显然,经过这一填补处理后,学生无论对文章的内在逻辑和审美价值的认识,还是在创新思维及语文能力提高等方面,都是填补之前所不可比的。 二、巧用留白,直抒胸臆,深化主题 “用心于无墨处”,努力挖掘教材留白之处,巧妙利用文本中的留白,给课文留白处着上精彩的一笔,学生会学得兴趣浓厚,似乎自己也成为其中的编者之一,对文本的解读更加透彻,更加深入。 如江雪一诗塑造了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诗人柳宗元借此自喻,表达自己被贬后

6、的苦闷孤寂和悲凉自哀。可是,如何也让我们的学生能体会到作者当时的那份心境呢?曾读到过这样一个教学片段,这位老师就设计了这样的训练: 老师: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 学生1: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 学生2:难道他不怕冷吗? 老师:真是一个好问题。请大家大胆地设想一下原因,也可以与同桌讨论一下。 学生1:因为家里穷,以捕鱼为生。(板书:1、捕鱼为生) 学生2:可能老翁想鸟都飞完了,这下没人和自己抢了。老师:那就是说老翁在独自享受这一份清静呢!(板书:2、独享清静) 学生3:老翁可能是遇见了什么伤心事了。(板书:3、排解忧伤) 学生4:我想是他喜欢钓鱼,所以也就顾不上天的冷了

7、。 老师:那他就是一个真正的钓鱼爱好者!(板书:4、喜爱钓鱼) 学生五:可能是作者犯了错误,被流放在外了。 老师:他也与老翁一样孤单了。(板书:5、心中孤单) 老师:看来大家的理解都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刚才有同学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对理解古诗是很有用的。那就让我们看一看柳宗元的简介。 课件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 老师:现在你比较赞同哪一种理解?或者有什么新的看法。 学生1: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柳宗元在被贬永州时写下这一首诗的。 学生2:我感受到,诗人是在借这个“蓑笠翁”表达自己孤傲的心情。 老师: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一起,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 课件展示动

8、画与音乐。 画外音: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 老师: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 指名读。 老师:你看他一脸严肃,心里一定是有什么不痛快。 再指名读。 老师:你看他抬着头,似乎有一股傲气。 老师:能背出来吗? 三个学生分别背。 老师小结:刚才我们运用注释,通过朗读,特别是借助诗人的简介充分地理解了诗意。 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抓住了文本中诗人心境描绘的这一个空白点,通过先探讨研究,产生多元解读,再由教师加以引导分辨,适时补充柳宗元简介的循序渐进的方式,更全面地

9、解读了文本,也将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借用留白之处,适时拓展延伸,是对教材的二度开发,深化了对文本的理解,缩短了学生与文本的时空距离与心理距离,排除了阅读障碍,使学生深入文章内核,不仅正确透彻地理解了文章内涵,而且升华了学生在学习文本时的情感体验。 三、巧用留白,再造想象,读写结合 巧用课文空白点,不但可以拓展课外素材,还能引导学生补白想象,读写结合,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练笔的积极性,而且在学习课文情之所至之时适时练笔,更能说真话,吐真情。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清新明快的诗歌: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株紫丁香长城和运河走,我们去植树这些诗歌语言很有特点,句式整齐,朗朗上口。

10、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诗歌的相同句式,练习想象说话,进行拓展。例如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中的主要句式是:我想变。我设计了一个“我是小诗人”的教学环节,学生非常活跃。有的写:“我想变一只小小鸟,歌唱家乡的美好。”有的写:“我想变一把扇子,为老师驱散热浪。”有的写:“我想变一圈蚊香,赶走蚊子同学们就可以专心读书了。”有的写:“我想变一台空调,让爸妈能舒服地睡着。” 巧用课文留白之处,走进文本,在与文本的对话中,不仅深化了对课文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学生想象,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巧用留白之处,启思,促读,促悟,读写有机结合,为学生的阅读理解打开了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 =本文结束=TXT&DOC=201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