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们在呼吸1.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953542 上传时间:2023-07-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 我们在呼吸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1 我们在呼吸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1 我们在呼吸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1 我们在呼吸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1 我们在呼吸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我们在呼吸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我们在呼吸1.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我们在呼吸教学设计 池州市贵池区梅街中心学校桃坡小学 江茂炎(一)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我们怎样呼吸是大象出版社四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一节内容,是培养学生搜集事实与证据能力的第一个综合活动单元,承担的二级目标是“能借助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较细致的观察并搜集相关事实与证据,能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察到的事物。”本单元将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实验、调查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习人体呼吸、空气污染等相关知识,为他们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奠定基础。 呼吸健康及空气质量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问题,也是日益受到普遍关注的问题。这是一个包涵环境、社会、生物等因素的综合问题。因此,我们打破以往教材中把呼吸系统与

2、空气研究人为割裂的状况,设计了我们怎样呼吸这一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本单元由我们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还我清新空气三个主题探究活动组成。 为了能引导学生深刻认识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调动学生的探究热情,教材先通过游戏“我能坚持多久”来引入主题。接着又通过“运动前后的呼吸变化的比较”,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人的呼吸现象,激发探究欲望,引导他们逐步深入研究。“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呢?”教材通过人物对话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提问和猜想,并通过题为“吸入和呼出”的活动对这些问题和猜想进行探究与验证。学生通过探究得知,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原来是不一样的,人体需要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整个研究过程,也是学生不断产生新

3、的问题的过程,如“人为什么要呼吸呢?”“我们是怎样呼吸的?”“我们呼吸得好吗?”这些问题也正是我们将引导学生继续探究的内容。 四年级的学生由于还较小,对于呼吸的一些知识了解的还比较浅,需要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有关呼吸知识的讲解,使他们能掌握更多的贴近实际和生活的知识。(二)教学目标:1、清楚认识人需要时刻不停地呼吸,知道人吸进的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意识到空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2、能发现和搜集相关的事实证据,能对实验中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进一步培养学生在观察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理解运动与呼吸变化的关系。4、知道森林、植物是我们天然的氧气制造机。5、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

4、活的密切关系,做到珍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三)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验人的呼吸作用,认识空气(氧气)对生命的重要意义。教学难点:认识人体和各种动物与植物之间呼吸循环的关系,意识到世界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四)教学准备:烧杯、橡皮囊、吹气管、实验表格(五)教学方法:讨论法 、观察法、实验法(六)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猜谜语出示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我们人人离不了。让学生举手猜。小结谜底。为什么我们人人离不了空气呢?因为每个人都要呼吸,停止呼吸的话人就会死掉的。呼吸意味着生命的存在,现代医学的观点认为:代表人体生命的首要特征就是我们的呼吸功能。这节课我们就一

5、起研究我们在呼吸。板书课题:我们在呼吸2体验呼吸,憋气游戏老师:呼吸虽然时时刻刻都在进行,但我们却很少关注它,下面我们就一起用心来体验一下呼吸,好吗?提出要求:请大家坐端正,调整好呼吸,听我口令:吸呼吸呼,能感受到自己的呼吸吗?猜测:假如现在不让你呼吸,你感觉可能会怎样?先不要急于尝试,请看大屏幕(出示安全警示)指名读。记住了吗?下面我们一起深呼吸,开始。刚才有什么感受?【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了解时刻进行的呼吸是怎么回事;让学生亲身感受呼吸的重要性,体会只要活着呼吸一秒也不可以停止,否则就会很难受。二研究运动前与运动后呼吸次数的变化1测平静时的呼吸次数明确测数时注意事项:要想

6、准确测量呼吸的次数,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谁知道怎么样算一次呼吸?(1)吸进去吐出来算一次(2)大家不要故意的去放慢或加快呼吸,要放松,正常的呼吸。(老师带学生一起呼吸数数,吸呼一次,吸呼两次)测量呼吸的方法我们已经学会了,为了能进行数据分析,我们要把测到的数据记录在表格里面.(课件出示表格)老师简单介绍。(3)进行测数师和学生一起测呼吸次数(课件出示钟表走一分钟)汇报呼吸次数(指34名)小结:那我们班同学静坐时1分钟的呼吸次数大约在2034之间。一般成人正常呼吸为1620次/分,儿童3040次/分。(课件)看来我们班同学的呼吸还是比较正常的。2、测量运动后呼吸的次数提问:同学们注意过没有

7、什么时候我们的呼吸会发生变化呢?指名说说。用实验验证就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运动后的呼吸吧!(做示范给大家看)现在我们跟音乐一起来做运动。(课件播放音乐)(显示钟面1分钟)提要求:测量后记录呼吸次数。跟老师一起来调整自己的呼吸。3、观察比较分析运动前后呼吸次数变化情况(课件出示记录表)那么从这两次测得的呼吸次数看,你能发现了什么?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认真观察,并得出结论。指名回答总结:同学们说的非常好,人在运动时,所需要消耗的能量比原来要多得多,只有通过吸进更多的空气才能满足我们身体的需要,这也是运动后呼吸次数增加的主要原因。【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运动前后的呼吸变化的比较”,进一步引导学生体验人

8、的呼吸现象,激发探究欲望,引导他们逐步深入研究。“为什么运动后呼吸会加快呢?理解运动与呼吸变化的关系三、探究吸进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过渡:通过下面的实验我们来进一步探究我们的呼吸。请各小组组长到前边领实验用品(课件出示实验方案)请大家坐好,看大屏幕,指名读实验方案【实验方案:1号杯里装的是清水,2号杯里装的是澄清的石灰水。实验一:用橡皮囊依次向1号和2号杯中吹气,观察杯中水的变化,做好记录。实验二:用塑料管依次向1号和2号杯里吹气,观察两个杯子里的水的变化,做好记录。小组长做好分工,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教师指导并演示操作方法,强调实验的顺序。学生做实验。师巡回指导实验哪个小组想把你们组的实

9、验结果汇报给大家?汇报实验结果(课件出示记录表)其他小组实验结果跟他们一样吗?指名回答你感到2号杯里的水神奇吗?这个神奇的变化又说明了什么呢?小组讨论交流。总结(课件出示:呼吸时,我们吸进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读一读。通过读这句话你明白了什么?(板书:氧气二氧化碳)介绍空气成分小知识。【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提问和猜想,并通过题为“吸入和呼出”的活动对这些问题和猜想进行探究与验证。使学生通过探究得知,人体吸入和呼出的气体原来是不一样的,人体需要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四、思考氧气会用完吗,进行环保教育地球上有大约65亿人口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呼吸,同时动物们也在

10、呼吸。氧气会用完吗?(播放动物呼吸的视频)(播放植物呼吸课件)看完以后你了解到了什么?指名学生回答空气对我们这么重要,为了能拥有洁净的空气,我们能做些什么呢?说一说我们的倡议吧。学生交流:我们要多栽树不乱砍树要保护环境为了我们大家都能呼吸到更新鲜的空气,请随手做到环保节能,好吗?【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森林、植物是我们天然的氧气制造机。意识到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做到珍爱生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五、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大家表现得真精彩,那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指名学生谈收获总结;动物在呼吸过程中把氧气转化成了二氧化碳,而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业把二氧化碳转化成了氧气,认识到植物的

11、呼吸同动物呼吸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世界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整体。为了我们更好的生存下去我们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森林,保护我们身边的每一片绿色!六、板书设计我们在呼吸氧气二氧化碳(七)教学反思:我们在呼吸这是我上的四年级下册的一堂科学课。在这一节课当中我经过数次的琢磨和总结,我认为这一节课是很值得好好的思考和探究的。因为我这一节课是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和总结当中,把课一节一节的上好上优的。并且在这一节课当中我不但修改了本课的教学结构,而且不断提升了自己对科学课教学的新理念。回顾前后教学,成功之处主要有这样几点:1、着重实验指导我一开始设计这节课时,在教学设计理念中虽然也注重让学生通过学生自己测一分钟

12、内自己的呼吸次数、自己根据实验要求进行实验。可想而知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弄得学生实验起来“你争我夺”,场面虽“热闹”。可是学生不对实验进行细心观察,深入思考,获得实验的科学素养。这就给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然而在课后我就立刻找来有关科学新课标的书籍,认真地阅读、寻找解决的方法。就在这探讨中我深入地了解到科学课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于是,我就对自己的教学的环节作了更深入地思考。我对在教学环节中的感受“我们的呼吸”时的教学设计,进行了科学理念性的改变。我原来的设计只是让个别学生自己测“就过去了”,后来我发觉“这一步”应先让明白什么是一次完整的呼吸方法。因为这样做才能保障实验的准确性。没料到这一小小的

13、设计“变化”,让学生经过进行测试的时候,同学们所测的呼吸次数基本相近,误差很小。接着在研究我们吸入的气体与呼出气体的不同的实验时,原设计只是让学生以班为单位讨论一下,接着直接实验。现在想想这实际上变让大家共同观察实验一与实验二的要点及区别。这就会造成其他同学因没有具体领会实验要求,结果弄得实验的效果不佳。通过小小的改变,对实验进行充分的指导,学生就可以得到更加理想的实验效果。2、深入领会教材的内涵是探究教学的必备条件虽然我们不能将科学教材当作圣经一样去教学,提倡“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以教师在教学时必须理解编者“这样”设计的意图。如果这个意图你认为不合理,你就可以创新改革。反之,如果

14、连编者的意图都没有理解,而随意去更改教材,那是不恰当的。我在教本课时,开始并没有了解编者每一步设计的意图,尤其是当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证明了我们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不同时。为什么编者在教材编排中不仅要我们借助塑料管向清水中和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又加了用橡皮囊依次向清水中和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这似乎是多余之举?后来经过“试教”,我明白编者安排这一步是让学生明我们借助塑料管向清水中和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出的气体与用橡皮囊依次向清水中和澄清的石灰水中吹出的气体不同,而经过实验还得出的我们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气体不同。 “从上教学”中,我感到教材设计的每一步骤都是有编者的意图存在,只有了解了编者的意图,才能去取舍教材,创新教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