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概论 期末作业.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952120 上传时间:2023-04-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区概论 期末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社区概论 期末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社区概论 期末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社区概论 期末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社区概论 期末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区概论 期末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区概论 期末作业.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社区概论期末论文姓 名 陈 元 园学 号 20130023专 业 社 会 学任课老师 郭 虹论中国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陈元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社会学研究所) 摘要:随着社区作用的日益凸显,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本文试图从中国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比较中分析当前中国社区发展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中国社区发展 社区发展问题 社区发展对策一、 引言 社区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互动关系及相同利益为纽带且彼此间具有认同感的相对稳定的人群所组成的生活共同体。费孝通先生首先将“社区”这一概念引入到社会学中。随着社区作用的日益凸显,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日益受

2、到关注。中国的社区从单位制社区到现代城市社区的发展历程展示了社区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在单位制社区中,具有成套服务,社区是国家与个人的连接纽带,个人对单位的依赖性很强,而现代城市社区个人对社区缺少归属感,其经济、文化、安全等功能虽然依旧存在,在却不同于以往所讲的社区。就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下,本文试图探索中国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二、 中国的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一) 从静态看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1、形成上的不同 农村社区的形成,受自然进化的影响较为突出,具体有3条途径:自然起源,即一个农业家族按自然进化过程扩大为一个农村社区;社会组合,即由若干独立的农业家庭联合而成。这些农业家庭一

3、般是由不同地方迁移而来,没有血缘关系,相互之间社会往来增多,便形成了村落;农村建设,即在一块空地上建立一个新社区。它与自然起源的农村社区不同,是通过人为力量建设起来的;与社会组合的农村社区也不同,不是在许多独立个人家庭的基础上结合而成,而是在群体运动的推动下产生的。 城市社区是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出现的,从根本上讲,是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经济、政治、文化进步的结果。它的产生一般需要3个条件:生态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2、经济活动上的不同农村社区的经济活动以农、林、牧、渔业为主,生产上受自然条件影响大,生产效率低,季节性强,专业分工差,社区经济活动简单。城市社区的经济活动以工业、商业为主,生产

4、上受自然条件影响小。3、社会结构上的不同 农村社区组织结构简单,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和消费。生活资料基本上是自给自足,没有专门的生活服务系统。城市社区由于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分工精细,专业化强,相互之间联系紧密,形成一个严密的社会组织体系。4、人口特征的不同农村社区人们居住分散,人口密度低,流动性小。城市社区人口密度高,人口结构的异质性特点突出,城市居民在职业、文化程度、生活方式上有很大的差异性。5、社会生活方式的不同 农村社区生产力水平较低,生活节奏松散。而且,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思想上偏于保守。城市社区生产水平较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水平较高,生活方式具多样性特点易接受新事物,思想开放。6

5、、社会关系的不同农村社区的社会流动小,以血缘为纽带而形成的亲属关系以及长期在一起生活形成的乡亲关系,在农村社区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在生产、生活中的地位突出,既是生产单位,也是消费单位、娱乐单位。农村生活自给自足的特点,使家庭、亲属、邻里在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上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村民十分注意维护家庭、亲属、邻里等初级关系。 城市社区社会流动性大,职业复杂,生活多样化、社会化,限制了人们之间的充分互动与直接接触。人际交往多向、频繁,而且主要是角色之间的交往,人与人的了解往往限于某个方面,社会关系趋向表面化、匿名性、短暂性。另外,城市社区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使等价交换的原则一定

6、程度上渗透到社会生活、社会关系中,表现出商品化、理性化、世俗化、非人格化等特征,即以效率和效能作为衡量与评价日常生活的标淮,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感情色彩少,对事件的处理以效率为基本准则,凡事对事不对人,讲求实效,注重结果和切身利益,追逐实实在在的好处,对待周围发生的事情表现出明显的容忍性,“见怪不怪”。这使他们敢开风气之先,敢于标新立异,易接受新观念和新的生活方式。以上对城乡社区的比较,是从静态的角度,从两种最基本存在形式的对比认识社区。要全面地认识社区,特别是要认识社区的发展,仅从静态的角度进行分析是不够的,还必须从动态的角度,从农村向城市的转化考察杜区,即从城市化的过程研究社区。(二)从动态看

7、农村社区和城市社区的区别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入市场经济体制,使农村社区充满了活力,在社区发展中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与功能。1、社区结构系统由封闭化趋于开放化 改革开放前,农村社区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社会结构简单,社会化与阶层区分和分化的程度低,社会组织单位间的结构关系较为松散,而不同于城市社区社会化与阶层区分和分化的程度高、阶层复杂多样,次级群体是社会群体的主流。农村经济改革后,市场经济的大潮冲击着千百年来形成的以血缘为纽带、小农经济为根基的社会关系,传统的封闭的乡村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田园农耕式村落社区的结构开始分化。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农村,形成了独特的与城市不同的工业、农业

8、、商业、建筑、运输、服务业齐全的产业结构,以及特有的开放化的社区结构。2、劳动人口群体由同质化趋向异质化改革开放前,农村社区居民无论从内在心理或外在表现上,均趋向于同质化,而城市居民则趋于异质化。加之农村经济落后,教育资源匮乏,社区居民与城市居民在受教育上存在着机会的不平等,致使农村社区居民文化素质普遍低于城市居民。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促进了农村联产承包家庭经营体制的形成与发展,由此带来了社区劳动组织方式、农民生产资料占有形式、劳动产品分配方式,社区居民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家庭功能,以及产业结构的大变化,由此农民群体开始分化,出现了多样化的职业类型。长期以来,随着我国农村社会的变迁

9、,农村社区同质性的劳动人口逐渐分化为异质性的各行各业的劳动人口。劳动人口群体的流动与分化,众多农民成为相对自由的,不必固守土地的社会流动群体,从而改变了原先僵化的社会关系结构,使乡村社会具有了多元性、复杂性的特质,有利于整个社会结构的调整。3、社区经济活动由简单化趋于复杂化农村改革带来了两个直接结果,一个是农村社区生产力的大发展,具体表现为粮、棉、油等农产品的大量增长;一个是农村社区人口摆脱了千百年来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农业劳动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具体表现为农业剩余劳动力的大量涌现,相对自由的劳动力要素流动,加快了农民向城乡二、三产业的转移。商品经济逐渐取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由此带来农村经济的非

10、农化趋势和乡镇企业的发展,突破了旧有的农村经济的封闭式的生产格局。市场经济中,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每种产品的生产都需要由专门的部门来完成,劳动分工越细,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高,产品的规模效益越能体现,社区内外的经济联系也日益频繁。城市发展乡镇企业、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业为离开土地的农民提供了新的载体,由此农民从单纯的种植业这一经济活动中解脱出来,走向更加广阔的农、工、商、贸多种经营的生产与生活空间。4、社区组织由行政归属型趋于利益归属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原来计划经济下的经济、政治、社会组织,在利益的驱动下,其功能日趋分化、专门化,开始与行政组织进行结构关系重组,包括乡村组织的变迁,即

11、初级关系(如血缘的或地缘的群体)的重要性日益下降,而次级关系(如具有共同利益的正式组织、政府机构和商业公司)的重要性在逐步提高。社区组织已不完全依附于行政部门,由于利益分化、具体化,形成不同组织和层次间的利益关系网络。村民自治在农村社区管理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越来越明显。社会关系由乡村取向趋于城市取向,社会组织形式也从简单的行政依附型向复杂的利益归属型的运动成为农村社区组织变迁的基本趋势。(三)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一般是指以社会化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城市经济和以小生产为主要特点的农村经济并存的经济结构。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

12、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三、 什么是社区发展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社区和社区发展的概念不尽相同,歧义很大,但是并不妨碍对该领域的研究和实践的深化。在一个较为宽广的分析框架下推动社区发展,已经成为各个国家的共同趋势。综合各类研究成果,社区发展是居民、政府和有关的社会组织整合社区资源,发现和解决社

13、区问题,改善社区环境,提高社区生活质量的过程,是塑造社区居民归属感和共同意识、加强社区参与、培育互助和自治精神的过程,是增强社区成员凝聚力、建立和谐紧密人际关系的过程,也是推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从社会过程、社会组织、社会参与、能力建设、社会资本、由下到上等角度来定义和推动社区发展,这些方面已经成为全球化的基本理念。社区发展是多行为主体的共同合作过程:社区发展通过合作关系将当地居民和政府、企业以及非政府组织团结起来,结成社区内部的伙伴关系和共同参与,使基层共同体得以实现可持续的自我运行。社区发展的目标是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社区是构筑政府、社会、市场共同作用的社会治理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四、中

14、国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 社区管理体制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我国宪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居委会、村委会是中国社会基层民众的自治组织,依法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至于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去做与居民 (村民) 相关的部分工作必须以不影响居民 (村民) 自治为前提。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无论是居委会 (村委会) 的治理章程、组织功能、工作制度,还是其人事决定、经费收支、运行方式、考核机制都深深打着行政的烙印。(二) 民众的参与积极性和社区认同度不高社区建设的核心是促进民众参与和培育社区认同。晚年的费孝通先生曾经指出:“社会建设硬件是必要的,但软件更重要,

15、要使社区真正成为一个守望相助的共同体,还得依靠居民的共识。”然而,目前中国社区建设中普遍面临的一个问题是无论是在参与主体、参与方式还是在参与内容上,民众的参与积极性和社区认同度不高。(三) 社区工作者人才队伍建设尚须大力加强从严格意义上说,社区工作者人才指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专门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目前,社区工作者在我国还是一个较为新颖的概念,在社区建设第一线工作的人员专业度不高,技能不够娴熟。(四) 社区民间组织的发育尚不完善、成熟社区民间组织是指社区居民为满足自身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以本社区成员为主体、本社区区域为主要场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娱乐为主要活动目的而自发形成的非营利性、公益性 (或互益性)的群众团体或组织。(五) 城乡社区建设存在较大差距从中国社会转型长期进程看,我国已经进入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然而,就城乡社区建设具体现实情况来看,二者之间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人员构成等方面依然存在较大差距。五、 应对中国社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建议(一) 社区管理体制的去行政化 建立新的社区管理体制,强化社区建设和管理体制的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