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比较.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949838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比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比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比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比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比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比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的功能反应比较摘要:在温度为251、湿度为801%、光照24h的人工气候箱内研究了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蛹的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蛹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模型,分别为Na=1.941N/(1+0.5204N)和Na=0.548N/(1+0.1464N),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941和0.548,处理时间分别为0.2681d何0.2669d,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能力显著高于若螨。关键词:剑毛帕厉螨 西花蓟马 功能反应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 Pergande)属于缨

2、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e) ,是一种世界著名的危险性害虫,我国最早于2003 年6 月在北京市海淀区的一大棚辣椒植株上被发现1。西花蓟马食性杂,不仅对寄主植物造成直接的危害,还能传播番茄斑萎病毒(TSWV)和凤仙花坏死斑病毒(INSV)等多种植物病毒,进一步加重对寄主植物的危害2。由于西花蓟马发育历期短,个体小易隐蔽,对杀虫剂的抗药性和对环境适应能力逐渐增强,其防治也越来越难,因此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就越来越重要。 剑毛帕厉螨Stratiolaelaps scimitus (=Hypoaspis miles (Berlese) )是蜱螨亚纲(Acari) 、厉

3、螨科(Laelapidae)、下盾螨属的一种捕食性螨类3,在国外已经商品化生产4,并广泛用于西花蓟马的生物防治。剑毛帕厉螨在自然界中,主要生活在土壤表面和腐殖层,在欧洲和北美被大量生产应用于蕈蚊、腐蚀酪螨、蓟马等食用菌和温室害虫的防治5,但目前国内研究较少。为了明确该捕食螨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的控制能力,本试验研究了剑毛帕厉螨对西花蓟马蛹的捕食作用,以期为生物防治西花蓟马提供理论依据。1、材料与方法1.1供试虫源及试验装置剑毛帕厉螨采自北京郊区,后再室内分离纯化后用腐蚀酪螨饲养,251,801%RH,24h黑暗处理的人工气候箱内培养。西花蓟马于2005年6月初采自北京昌平某蔬菜基地的黄瓜,以

4、新鲜豆角饲喂多代,在27,581%RH,光照D:L=16h:8h条件下进行。饲养小室:长4.5cm,宽2.5cm,厚0.3cm的有机玻璃板中央打一直径1.5cm的圆孔,圆孔下粘一黑布,上面覆盖同样大小的透明玻璃板,用夹子夹紧。保鲜盒:内有浸水海绵,盒内相对湿度较高。1.2试验方法1.2.1捕食量的初步测定 在接入密度为10的西花蓟马预蛹的饲养小室内分别接入一头未经饥饿处理的雌成螨、雄成螨和若螨,每个处理重复10次,24h后记录被捕食的西花蓟马数量,初步测定各个虫态捕食量的大小。1.2.1捕食功能反应的测定 将剑毛帕厉螨的雌成螨和若螨用腐蚀酪螨喂饱之后,饥饿处理24h。用细毛笔将不同密度的西花蓟

5、马的预蛹接入饲养小室内 ,再分别接入经饥饿处理的雌成螨或若螨1头。西花蓟马密度设置为3、6、9、12、15、18头 ,每个处理重复10次。将饲养小室放入保鲜盒中,保鲜盒置于人工气候箱(251,80RH,24L),24h后记录被捕食的西花蓟马数量。1.3 数据分析方法功能反应试验结果用Holling型圆盘方程6:其中,a为瞬时攻击率,Th为处理时间(即捕食1头猎物所需的时间), Na为日平均捕食量, Nt为猎物密度,T为试验时间,本试验为1d。严英俊等7提出用 a/Th 来评价天敌的作用比用a或Th值更为准确,本文中用a/ Th 值来评价巴氏钝绥螨的捕食能力。剑毛帕厉螨的同一螨态在西方花蓟马6种

6、密度下的捕食量差异 ,采用ANOVA 分析,方差若有显著性,采用LSD法比较各密度下的差异显著性。剑毛帕厉螨的两种螨态在6种密度下的捕食量显著性差异采用t 测验。数据在Microsoft Excel处理后,经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2、结果与分析2.1剑毛帕厉螨各螨态捕食量的初步测定表1 剑毛帕厉螨雌成螨、雄成螨、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量螨态雌成螨雄成螨若螨捕食量1.400.22a0.70.67b0.60.16b注:表中字母表示剑毛帕厉螨不同螨态在猎物密度相同情况下捕食量差异显著(LSD测验)。表中所有螨态均未饥饿。表1表明:剑毛帕厉螨的三种螨态在猎物密度相同的情况下,雌成螨的捕食量最大(

7、1.40),显著高于雄成螨(0.7)和若螨(0.6),雄成螨和若螨捕食量差异不显著。2.2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捕食西花蓟马功能反应方程及参数表2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在西花蓟马不同密度下的捕食量(头,平均数标准误)密度3 69121518雌成螨2.30.33Aa2.80.42ABa2.90.23ABa3.20.33ABa3.40.37Ba3.50.52Ba若螨1.20.29Ab1.50.22ABb2.00.33 ABCb2.50.43BCa2.80.41Ca3.00.26Ca注:表中数据后不同大写字母表示捕食螨同种螨态在猎物不同密度下捕食量差异显著(LSD测验) ,不同的小写字母表示捕食螨不

8、同螨态在猎物同一密度下捕食量差异显著(t 测验) , P 0.05。结果(表2)表明:剑毛帕厉螨的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量都随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低密度(3)和高密度(15、18)比较时,捕食量差异显著。在密度较低(3、6、9)时,两种螨态的捕食量差异性显著;而密度较高(12、15、18)时,两种螨态的捕食量差异不明显。根据 Holling型方程,计算得到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参数及其功能反应方程。雌成螨:Na=1.941N/(1+0.5204N),R2=0.9597;若螨:Na=0.548N/(1+0.1464N),R2=0.9265。,相关系数都较大,说明显著相关。理论

9、值与观察值经卡方检验,雌成螨X2=0.018,若螨X2=0.1024,均小于X20.01= 15.09,吻合性很好。Holling 型模型较好地反映了不同猎物密度下捕食螨的捕食效应。根据圆盘方程的结果,分别求得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的瞬时攻击率为1.9410和0.5485,是若螨的3.5倍;但是剑毛帕厉螨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的处理时间(0.2681)稍长于若螨(0.2669)。若 Nt ,Na可得最大值,即剑毛帕厉螨雌成螨的日最大捕食量为3.7300,若螨的日最大捕食量为3.7467。剑毛帕厉螨雌成螨捕食能力为7.2398,为若螨的3.5倍。3、讨论剑毛帕厉螨雌成螨、雄成螨、若螨均

10、捕食西花蓟马,本试验研究了雌成螨和若螨对西花蓟马的捕食作用,其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型,且雌成螨的捕食能力显著高于若螨。剑毛帕厉螨的捕食量与其自身的饥饿程度有很大关系,试验前应保证试虫大小、饥饿程度等一致,同时应尽量减少室外操作时间。另外,剑毛帕厉螨雄成螨的捕食功能应做进一步研究。本试验西花蓟马采自野外,在室内饲养时间较长,可能与室外蓟马的习性有所差别,试验控制在室内,得出剑毛帕厉螨对入侵性害虫西花蓟马蛹有较强的捕食作用,大田中对西方花蓟马控制作用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参考文献1 张友军,张治军,徐宝云,吴青君,朱国仁.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的发生、为害与防治.中国蔬菜,2005

11、,5:50-512 吕要斌,贝亚维,林文彩,章金明.西花蓟马的生物学特性、寄主范围及危害特点.浙江农业学报,2004,16(5):3173203 王庆林.中国下盾螨属初步名录.承德医学院学析.中国生物防治,2007,23(4):373-3825 Cabrera A R, Cloyd R A, Zaborski E R. Development and rep roduction of S tratiolaelaps scim itus (Acari: Laelap idae) with fungus gnat larvae (Diptera: Sciaridae) , potworms (Ol

12、igochaeta: Enchytraeidae) or Sancassania aff sphaerogaster (Acari:Acaridae) as the sole food source. Experimental and Applied Acarology, 2005, 36 (12) : 71 - 81.6 Holling C S. The components of predation as revealed by a study of small-mammal predation of the European of sawflyJ . Canadian Entomologist , 1959 , 91 : 293 - 32017严英俊,吴中孚.草间小黑蛛对褐稻虱的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J.福建农学院学报, 1989,18(3):289-29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