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课惊弓之鸟.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945690 上传时间:2023-04-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课惊弓之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11课惊弓之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11课惊弓之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课惊弓之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课惊弓之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1课 惊弓之鸟一、教学设计学科名称:惊弓之鸟(第一课时)二、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我班学生从总体上说,学生的年龄和男女比例适中,大多数学生对新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喜欢听故事,思维活跃,但缺乏对事物的观察,深入思考和反思。要加强对学生乐于观察、勤于思考、仔细分析、准确地判断事物能力的培养。三、教学内容分析:这篇课文是一个成语故事,讲述的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叫更羸,他观察了天上飞的一只大雁后,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使大雁掉了下来。原来这是一只受过箭伤、孤单失群的雁,一听到弦响就吓得从天上掉下来了。“惊弓之鸟”这个成语因此得名,比喻受过惊吓后,遇到一点儿情况就害怕得不得了。这则成语故事语言生

2、动、形象鲜明。全文共九个自然段,按照先果后因的顺序展开叙述,先写更羸提出不用箭,只需拉弓就能使大雁掉下来;然后写更羸试了一下,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以环环相扣的说理,分析推断虚发雁落的原因,是一篇很有说服力的推理文章。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正确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他看得认真、听得仔细,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四、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生字,能联系上下文懂得“能手”“并不”“直”“大吃一惊”“孤单失群”“惊弓之鸟”等词语的意思。2、理解更羸最后说的4句话之间的逻辑关系。3、能分角色朗读课文,复述课文。4.能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善于观

3、察、善于动脑、善于分析,才能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乐于观察、思考的兴趣和习惯。5.学习对事物进行分析推理的方法。五、教学难点分析:理解更羸说的一段话,联系全文内容体会更羸分析判断的合理与正确性为重点。根据魏王由“不信”到“吃惊”“奇怪”的态度变化,使学生明确,把观察、思考与实践经验结合起来的思维方法是正确的,是值得学习六、教学课时: 二课时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新课,整体进入 1、师: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伟大民族,在浩如烟海的文学世界里,有一颗永不磨灭的璀璨明珠,那就是成语。成语对于我们的口头和书面表达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你们能不能说说你们所了解和知道的

4、成语呢?2、刚才,有同学说到了“惊弓之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惊弓之鸟”这篇课文。齐读课题。(1)“惊弓之鸟”什么意思,同学们明白吗?(释题:“惊”从它的偏旁你知道什么?“弓”指弓箭,“之”是“的”的意思,)谁能说说“惊弓之鸟”的意思? (2)了解了课题的意思,你有什么问题想提出来?(故事中的鸟是一只怎样的鸟?它为什么害怕弓箭?它害怕到什么样的程度?) (3)同学们,是谁有这样的本事,了解那只鸟连听到弓箭的声音都害怕呢?(二)、深入学习课文,自读自悟。检查提问:通过自己读和听同学读课文,你弄懂了什么? 1、弄懂:那是一只怎样的鸟?那是一只受了箭伤的大雁。你从课文的哪里知道的?“一只大雁从远处

5、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更羸笑笑说:不是我的本事大,是因为我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大雁是一种候鸟,每到秋天就从北方飞到南方去,春天又从北方飞回南方。同学们看,雁字是这样写的(边写边板书),字理分析“雁”:“厂”是它的声旁,古时候读作“ha”,里面的“隹”指鸟,单人旁指鸟飞时能排成人字形。可不要写成燕子的“燕”。 2、读了课文,你还懂得了什么?(1)“惊弓之鸟”其实是指害怕弓弦响的大雁。从哪里看出那只鸟害怕弓弦响?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第5自然段。)(2)朗读前指导:自由读第五自然段,说说你读的时候,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情景。师:你看到了什么?还听到什么

6、声音? (3)这一段有两个“直”,意思一样吗?出示句子:只听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4)该怎么读?语速要快稍快,紧张一点。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 (5)看到这样的情形,魏王大吃一惊,同学们自由朗读6-8自然段。 3、更羸为什么一看就知道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而且迅速作出判断,不用射箭,拉一下弓弦,就能使大雁落下来?你是从课文的哪个自然段知道的?学习课文第九自然段。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九自然段,思考课后思考、练习的第2题。实物投影仪出示:想想更羸说的话,哪些讲的是他看到的听到的?哪些是他的分析?他是怎样一步一步分析的?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7、? (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3)检查自学情况。(三)出示板书: 不用箭 更羸| “射”| 下 大雁 1、根据这样的分析,更羸断定这是一只怎样的鸟?(受过箭伤的孤单失群的鸟。) 2、因为这是一只受过箭伤的鸟,所以,更羸又做了怎样的分析,要怎样做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 3、更羸得出结论,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这只大雁掉下来。4、更羸是个什么人?怎么有这样的本事,知道那只大雁那么害怕弓箭,甚至听到弓箭的声音就会掉下来呢? 5、是不是因为更羸射箭射得特别准,所以才大雁落下来的呢?是因为他有丰富的经验,善于观察周围的现象,而且能对观察到的进行认真、深入地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魏王听了更羸的话,还后会对更羸说什么?(四)课堂练习:同学们试着看课题讲述这个成语故事。(五)作业安排:搜集有关“鸟”字的成语。通过对这篇课文,写一写自己有什么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