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945665 上传时间:2023-02-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1.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2.0微能力]:中学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获奖优秀作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九年级历史下(第二单元)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微能力2.0认证-中小学作业设计大赛目 录作业设计方案撰写:TFCF优秀获奖作品3、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历史九年级第二学期统编人教版第二次工 业革命和 近代科学 文化单元组织方式回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单元第5课2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第二单元第6课3近代科学与文化第二单元第7课二、单元分析(-)课标要求本单元内容是统编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标题是“第 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本 单元的教学要求如下:通过了解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领域和代表成果,初步理解科学技术的发 展带来的社会进步和社会问题。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 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二)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从17世纪到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或改革,相继在欧美主要国家和 亚洲的日本取得了政权,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在此期间,以牛顿、达尔文 等代表的科学巨匠的产生,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自然科学知识,为工业革命和 其他科技创新提供了重要前提。从18世纪中叶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开 始或完成工业革命,两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社会面貌发生翻天 覆地的变化,文学艺术空前繁荣。另一方面,工

3、业化在带来经济大发展的同 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破坏问题已经显现。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及近代科学文化的重要成就。第二3次工业革命是科学的革命,也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直接结果,近代以来科学的发 展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准备了理论基础,第二次工业革命为近代以来的科学发展 创造了条件。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学生在深刻理解,科技是推动历史进步的 第一生产力的同时,也对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的坚持不懈、勇于创新的可 贵品质产生认同感,从而树立勇于探究、追求真理、献身科学的人生理想,培 养坚强的意志,克服成长道路上的艰难困苦,实现人生的价值。本单元的各课内容都围绕着以上的核心内容展开。第5课讲述第二次工业

4、 革命开始的原因、主要特点、重大发明以及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这场科技 革命不仅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 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第6 课讲述的是工业化国家的社会变化,也就是两次工业革命造成的社会影响。随 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实现了工业化,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城市化 的进程加快了,交通运输业迅速发展,时间和空间的距离被缩短了,使世界各 地的联系日益紧密。与此同时,在工业化的各国,贫富分化进一步加剧,资源 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进一步严重。第7课讲述的是在近代科学和文化领域的科 学家,文学家,艺术家的成就和代表作。科

5、学文化与科技革命相辅相成,科学 的进步推动了技术的革新,这是工业革命的必备条件,而技术的革新又会推动 科学的不断发展进步,同时也为文学艺术的繁荣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环境。根据以上分析,理清本单元知识联系(如图1)图1知识框架图三、学情分析就本单元知识点来看,学生已学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对开始国家及部门、主要成就和影响等有全面了解,为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有了思想和知识准备。学生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就以及工业革命所带 来的社会变化也有一定的生活上的感知和认知,这有利于本单元的学习和探 究。近代科学文化的内容在物理、美术、音乐课堂也有涉及到,对于学生来说 更能激发起学习兴趣,更愿

6、意展示他们对这一内容的理解和收获,能够在课后 作业中开展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但是学生对于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与社会 发展的关系等问题缺乏全面深刻的理解,在本单元教学中需要结合教材和史料 探究帮助学生理性分析。九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求知欲强,因此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较 高,这对于展开重难点知识的探究,史料调查和分析很有帮助。且经过两年多 系统的历史学习,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一些搜集史料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交流也达成默契,有助于课后的探究型与综合型作业 的完成。四、单元学习目标基于课标的单元学习目标:知道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的科学技术背景,如 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内燃机

7、的发明等。了解科学技术的创新促成第二次工业 革命的发生。同时还要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重大成就以及政治经济影 响。理解工业革命推动了社会进步,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了解牛 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和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及影响,认识科学技术和文化推动 近代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五、单元作业设计思路基于课程标准的单元主题内容,以学科素养为导向,尝试“大概念+大单 元”的核心主题作业模式,落实双减政策,简化学习任务,因材施教,让学生 掌握基础史实,学会主动建构历史认知逻辑,锻炼历史思维,形成历史综合知 识体系,发展综合素养,设计单元作业整体思路如下:1、基础型一一单元主题作业通过阅读本单元教材,结合课

8、上所学,设置课后基础型一一单元核心主题 作业,使学生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发展的基本史实。预计时间5-10分钟。2、能力型一一跨单元主题作业通过呈现不同类型的材料,探究近代科技文化发展与世界历史进程的关 系。学生在对历史信息的加工与迁移中,厘清世界历史发展的脉络,提升历史 学科五大核心素养。设置课后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即能力型一一跨单元主题作 业,预计时间15-20分钟。3、综合型一一跨学科单元作业通过课后学生小组合作查找资料,运用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完成相关 选做。设置了编写汇演剧本、绘制海报、文艺展演、编制问卷调查、多媒体课 件汇报等多种作业形式。在这一过程中,既能培养学生的组织与

9、交流能力,形 成团队意识,又能渗透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核心素养,发挥历史 课程的启智和育人功能。4、实践型一一综合素养提升作业聚焦历史与社会现实问题,考虑学生立场,激发学生兴趣,满足学生求知 欲、探究欲,设置实践类作业模式如:制作科技模型、走访实地考察。模型制 作既培养学生观察、阅读、信息搜集和动手能力,又帮助学生认识科技力量, 树立崇尚科学意识。实地考察使学生走出校园,拓展视野,发展思维,培养学 生心系社会的责任担当意识,落实核心素养的要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六、单兀作业设计案例-课时作业第1课时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基础型一一单元主题作业作业时间:5分钟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为汽车

10、、轮船、飞机等提供动力的是()A.蒸汽机B.发电机C.电动机D.内燃机【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D【作业分析】蒸汽机的广泛运用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标志。而内燃机的创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一项重要成就,为汽车、飞机等提供动 力。它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同时也促进了其它新 兴工业部门的兴起。【设计意图】通过对两次工业革命中不同成就,考查学生对于不同动力发 明应用及产生的影响的掌握和理解,不仅能帮助学生建立前后知识联系,也能 多角度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革的理解。2.20世纪20年代,世界上奔跑的每10辆汽车就有5辆是美国生产的T型 汽车,流水线生产出的T

11、型汽车成为美国普通家庭的交通工具。为流水线生产 汽车做出重要贡献的人物是()A.斯蒂芬森B.亨利福特C.卡尔本茨D.法拉第【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B【作业分析】斯蒂芬森发明的是火车机车,人类进入“火车时代”卡 尔本茨制造出内燃机驱动的汽车,是“汽车之父”福特公司发明的生产流水 线生产,则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设计意图】推动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历史人物很多,福特公司发明的 生产流水线装配工艺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使汽车进入千 家万户,对后世影响深远。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的识记和运用。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新兴工业仿佛一夜之间蹿升起来,但是在所有

12、的新进展 中,或许最重要的是在工业和民用中使用电力。此时科学研究成果在工业上得到更直接的 应用,出现了大规模生产技术。公司制替代合伙关系成为标准,股份公司成立后,股票持 有者是公司的所有者,但实际上,他们几乎毫不参与公司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权归董事 会。摘自世界文明史 问题:根据材料,指出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新特点。【评价实施主体】教师【评价标准】第二次工业革命迅猛发展;电力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出现公司制、股份制、董事会新型管理模式。【作业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体现在诸多方面,通过材料阅读不仅 有利于加深对特点的回顾,也可以延伸和扩充这方面的内容,从而达到全面客

13、观地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阅读材料,积极主动思考问题,提炼有效的历史信息,直至问题 的解决。帮助学生巩固单元核心知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本题设 置引领学生了解工业革命带来的重要历史现象,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培育唯 物史观。二、实践型一一素养提升作业预计时间:两次社团课【作业目标】1. 捕风捉影融会教材知识。通过梳理教材中有关电的利用,内燃机与 汽车、飞机的诞生等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尝试利用观察生活的方式,培 养善于观察善于在生活中发现历史的能力,加深对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进步及 社会问题的理解。2. 勠力齐心一一动手实践。通过对乐高积木、物理实验器材等的合作拼 搭

1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小组合作的意识。同时 借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重大发明的更新与演变,加 深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树立崇尚科学的精神。3. 能说会道一一组织小组展示比赛。展示作品,介绍作品,在过程中培养 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推动形成班级共同研究讨论问题的良好氛围,拓宽学生 视野。【作业内容】主题:寓史于乐主问题:如何用乐高开展历史研究?主题捕风捉影作业超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梳理本单元中有关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并制 作相关表格;小组分工,对照表格观察,找出生活中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的产品 (类型不限),为制作模型做准备。#以小组为单位,讨

15、论绘制设计图,将已经找出的与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勠力关的产品、技术等元素融入作品中,设计制作流程,准备乐高、物理 实验器材等材料,动手实践制作科技模型。如:早期飞机、T型汽 车、灯泡等。齐心小组分工,查阅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梳理记录作品中使用到的与 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的元素的历史沿革,为展示阶段的作品介绍做准 备。能说 会道进行乐高作品展示比赛,各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对作品进行介绍,班级 全体学生互评,以获得的的数量多少决定比赛结果。【设计意图】本次作业是基于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课时内容及课程标准而开展的项目实践活动,旨在通过活动的有效推进,通过 观察生活、大胆想象、动手实践的方式使学生深刻的认识到科学技文化与我们 的社会生活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制作,使学生认识科技力量,树立科技强国意识。通过资料查 找,知道科技演变历程,认识科技使人类生活更美好。技术的发展对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意识。【作业反馈与评价】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与标准(满分)学生互评作品兀成情况能准确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