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3学案第13课.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48940347 上传时间:2023-06-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3学案第13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历史必修3学案第13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历史必修3学案第13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3学案第13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3学案第13课.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 高二历史学科 学案导学(理科) 时间:2013年9月29日课题必修三第三单元第13课挑战教皇的权威课程标准知道马丁路德等人的主要思想;认识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核水平1.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 2.知道加尔文的思想。 A类 A 类基础知识一.宗教改革的背景1、 的思想解放潮流席卷欧洲,各国的 十分活跃。2、天主教会阻碍西欧 发展(根本原因)3、天主教会的堕落和残暴激化社会矛盾4、出售 导火线二.宗教改革的内容(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原因罗马教会宣扬 称义。1517年,教皇利奥十世以修建教堂为名,印制大量赎罪券向教民兜售。这种无耻行径激怒了路德。2.内容马丁路德发

2、表 ,即 ,宣扬 称义,他强调人只有 才能得救,不能靠 、 和神职人员,它实际上使人获得 和 ,否定了 权威,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3.影响改革后创立的 登上欧洲历史舞台,与原来的 、 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二)加尔文宗教改革1.内容1536年,加尔文出版了 一书,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 ,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加尔文把“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解释成 ,这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他的学说为 发财致富做辩护,他从神学角度论证 和 的必要性。2.影响加尔文学说在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比较发达的国家广泛传播,为以后的 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三、宗教改革的影响1.进步性:(1)

3、 经济上:削弱了 的经济实力,促进了 经济的发展。(2)政治上:打破了欧洲罗马 教的一统局面,动摇了 权威。(3)思想上:促进了 解放,为 科学扫除了思想方面的障碍,为 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2.局限性:仍然披着 的外衣。重点难点突破一、宗教改革运动最先发生于哪个国家?为什么?1宗教改革运动最先发生于 。2原因:16世纪的德国,国家处于 的状态,是天主教世界中受 压榨最严重的地区。罗马教廷利用德国的分裂,把它当做重要的搜刮对象,劫走大量的财富,人们称德国为“教皇的奶牛”。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什么?宗教改革运动中人文主义的含义指宗教信仰自由,靠信仰得救,明确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宗教

4、特权,强调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本课要旨1.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 2.知道加尔文的思想。学业水平测试1、马丁路德是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倡导者、新教路德宗的创始人,他的因信称义的学说使人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下列表述中属于这一学说的是( )A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B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行善,而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C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升入天堂,弃民则相反D灵魂得救只需要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繁琐的仪式2、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会是否腐败 B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C信仰是否必要 D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3、1517年马丁路德起草了关于赎罪券的功效:“教皇并没有免除任何人罪恶的权力,只能宣布或肯定上帝的赦免当钱币投入钱柜叮当作响时,增加的只是对钱财的贪欲。”其主要作用是( )A加强了教皇权威 B弘扬人文主义精神 C催生出但丁等文化巨匠 D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选择题答案:1、D 2、D 3、B必修三第1课 (第1页 共2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