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建“全民健身示范XX县区”试点工作申报材料.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8937713 上传时间:2023-11-1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创建“全民健身示范XX县区”试点工作申报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创建“全民健身示范XX县区”试点工作申报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创建“全民健身示范XX县区”试点工作申报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关于创建“全民健身示范XX县区”试点工作申报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关于创建“全民健身示范XX县区”试点工作申报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创建“全民健身示范XX县区”试点工作申报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创建“全民健身示范XX县区”试点工作申报材料.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创建“全民健身示范XX县区”试点工作申报材料 区位于XX省中心XX县区东北部,区域面积60。6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30万人,不仅拥有百年工业、百年大学、百年市政“三个百年”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是体育传统大区.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在市体育局指导下,历届XX县区委、区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全民健身工作,在国家创新型试点XX县区建设过程中,按照以人为本、贴近需求的原则,积极将校区、园区、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核心理念融入公共体育服务系统建设,积极推进体卫结合、体教结合、体绿结合、体文结合等,着力为广大百姓提供低廉、便捷、有效的大众健身服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市民体质和

2、健康水平.近年来,杨浦荣获全国“游泳之乡”八连冠、区体育局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还被纳入体育生活化试验基地试点单位,学校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试点单位等,积极创造公共体育和全民健身工作新经验、形成新亮点。 一、基本做法 (一)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广覆盖、多层次的公共体育管理网络 一是区级层面,建立了“一会、三中心、一基地”,即.区全民健身联席会议,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区体育局、区发改委、区教育局、区卫生局等20多个职能部门和街道镇为成员单位,并聘请高校教授、群众体育专家成立区全民健身专家组,每年定期召开例会部署和研究全区全民健身工作。区市民体质监测指导中心,加强体卫结合,全面推进全民体质监测工

3、作;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心,已有培养注册指导员2117名,促进体育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提升;建立区体教结合指导中心,协调指导我区运动项目、布局、学校课余训练,构建“小学、初中、高中”一条龙的体育后备人才培训体系;区市民体育健身技能培训基地,培养广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社区健身团队骨干。 二是社区层面,建立了“312”的服务网络.第一个“12”是在区社会体育指导员中心下,建设12个社会体育指导员站;第二个“12”是12个街道镇均建有市民体质监测站,组建专业测试队伍,针对监测对象、数量、年龄段情况,积极推进市民体质“监测”向“服务”转变,对1200名市民开展了专项体质干预活动,国民体质监测达标率由20*年

4、的90。7上升至20*年的94.1;第三个“12是指在全区12个街镇建有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其中3个国家级,8个市级。 三是居民区层面,在286个居委会试点建立社会体育指导员小组,形成三级服务网络,使体育健身服务直达居民区;积极推进体育社工进社区工作,建有792支社区健身团队。 (二)立足以人为本,建设亲民、便民的健身服务平台 一是建设综合体育运动场地。修缮改建后的江湾体育中心,包括综合体育馆、室外球场区、足球场及占地千余平方米的大型室内泳池,打造全民休闲健身一站式体育中心。投资近2亿,启动建设区全民健身中心(杨浦体育场综合改造项目),规划建设综合性区级公共体育场馆.投资1900万元,建成区少

5、体校综合训练馆,为市民提供了一流的健身场所。 二是打造5分钟健身服务圈。建成19个社区公共运动场、12个社区健身苑和439个小区健身点;完善12个社区文化中心的健身设施,在2个社区文化中心试点配建300以上的百姓健身房,做到居民出门5分钟内有健身设施;以“绿色体育为理念,积极打造“一园一步道”,建成社区健身步道15条、公园健身步道7条,总长度达7020米.为保障社区体育设施的使用安全,我区每年投入专款对健身器材进行更新调整,并建立区、社区、小区的分级管理网络和安全隐患有奖举报制度,器材完好率保持在96以上。三是推进“体育生活化试验基地试点。我区选择殷行街道工农三村二居委作为试点基地,新建了健身

6、步道、“九子”乐园,扩建小区健身场地,为每个楼组配送羽毛球拍、乒乓球拍、短绳等体育用品,建有一支60名健身锻炼志愿者组成的辅导员队伍,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讲座、季度有比赛,“让全民动起来”,进一步提升社区群众的生活质量、幸福指数。 四是建立区公共体育服务信息平台.我区与上海体育学院联手共建上海首个区级体育场地电子信息服务平台,该平台囊括区内体育场地、健身场馆和活动项目等信息,以电子地图形式展示,市民登录区政府门户网站快捷方便地搜寻。 (三)探索模式创新,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服务体系 一是探索多元投入建设模式.发挥政策撬动杠杆作用,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激活市场机制,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在

7、土地资源紧缺的情况下,我区在毗邻五角场城市副中心的重要地区,放弃高收益的商业房产项目,由区城投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占地36亩的黄兴体育运动公园全民健身中心,有足球、篮球、网球、门球和垒球等20个球场和户外攀岩、沙滩排球等适合青年特点的时尚运动场地,是目前上海中心XX县区运动项目最多、品质最高、规模最大的社区公共运动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确保50%的公益性运动时间和每月免费日的运作,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国家体育总局的充分肯定。年内,黄兴体育运动公园二期、占地200多亩地包括高尔夫发球、射箭等项目的综合性体育公园将向公众开放,满足不同层次的健身需求。 二是实现多方资源整合共享。我区20年被

8、列为首批全国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试点区。目前,全区93所中小学校的体育场地全面向社区开放,开放率达100,总面积达38.2万平方米;复旦大学、同济大学等12所高校、二军大、94826等部队将操场、游泳池、训练场地等逐步开放,每年有百万人次市民受益。围绕场地开放中“管理、物耗、安全等难题,我区积极探索委托管理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委托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专业管理公司对开放场地进行管理。如,同济一附中、上音实验学校将游泳池开放工作委托具有游泳培训专业管理经验的上海美再晨体育培训咨询公司运作;探索风险补偿模式,各街道镇还与保险公司签订社区综合保险合同,有效消除了场地开放的后顾之忧;政府给予开放学

9、校物耗补贴经费和奖励,以奖代拨促进学校加大开放力度;加强安全防控改造工程,结合中小学“校安工程”,已对4所中学实施教学区与运动区间的物理隔离、封门改建工程,将逐步在全区推开,积极构建场地开放的安全、长效机制。 三是提供专业化特色服务.以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多元化、规范化建设试点,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体育服务。主要有五大类:第一类是建有区体育总会、足球、风筝、网球等14家体育社团,每年举办数百项活动。第二类是建有12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成立了由街道、学校、企业多方参与的理事会,充分整合各方资源。第三类是多个特色俱乐部,如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科教资源,建有7家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创新“校企联办、多方参与”模式,建立上理工附小棒球俱乐部,打造“一校一品特色学校,走多元办训之路;积极发挥名人带动效应,上海首家丁俊晖桌球俱乐部、倪夏莲乒乓球俱乐部落户。第四类是培育一批优质健身休闲服务企业。我区建立上海体育学院科技园,是全国首家体育类科技园,也是唯一一家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技示范园,已吸引一兆韦德、巅峰减重等40余家优质健身休闲类企业入驻,不仅有力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更为大众体育健身服务、赛事活动策划等提供了丰富的专业化服务资源。第五类是加强与国内外体育社会组织互动,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横滨、大阪、中国香港等地的青少年极限足球、田径、游泳等社会团体开展经常性交流合作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