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生产常见的问题.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8935705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生产常见的问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食用菌生产常见的问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食用菌生产常见的问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食用菌生产常见的问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食用菌生产常见的问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用菌生产常见的问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生产常见的问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食用菌生产常见问题主持人:听众朋友你们好!我是田园,欢迎收听致富早班车节目。食用菌是一种优质食品,它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具良好的保健作用,非常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目前,我国食用菌的总产量已居世界第一位。通过人工栽培食用菌很多农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为帮助菇农减少技术失误,提高食用菌栽培的成功率,增加收入,今天我们继续邀请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王立安教授给大家介绍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病虫害问题及处理方法。王老师,您好。 专家:田园你好,听众朋友大家好。1、主持人:王老师,节目开始先给大家介绍一下,食用菌栽培过程中都是有哪些病害好吗?专家:好的。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常见病害有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发菌、出菇过

2、程中,菌丝或子实体由于受到高温、缺氧、药害、冻害等逆境条件引起的生理性病害,也就是畸形菇或死菇问题;一是由于杂菌引起的病原性病害。2、主持人:能给大家具体分析一下造成生理性病害的发病原因吗? 专家:生理性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培养料自身或因配方不当造成料内含有有害物质,可导致生理性病害。如硫酸脱绒的棉籽壳、配方中加入大量氯化钠等,均可造成发菌不良、子实体畸形。第二,在出菇管理过程中,某些外源化学药品对菌丝或子实体产生的药害。如喷洒杀虫药时,尽管没有直接喷到子实体上,但该药的气味可使平菇形成攥拳菇;又如曾喷洒除草剂的喷雾器,未按规定严格清洗即用于给菇棚喷水增湿,同样可使子实体畸形

3、、萎缩、死亡等。第三,在出菇期,外界环境条件如温度过高过低、湿度过低等均可导致生理性病害发生。3、主持人:王老师,下面我们给听众朋友详细介绍一下常见食用菌品种生理病害发生的情况及防治措施好吗?我们先说双孢菇!专家:好的。一是菌丝徒长。制种期表现为气生菌丝过多、生长过旺;覆土发菌期表现为气生菌丝不断钻出土面并在土表密结成菌被,形成“冒土”。这一问题的发生原因是:菌种发生菌丝徒长的,主要原因是氮源营养过剩,料含水量偏高。菌丝冒土的主要原因是:覆土偏湿、偏细以及菇棚通气不良、空气相对湿度过大。可针对原因采取相应措施。4、主持人:双孢菇第二种常见生理性病害是什么呢?专家:第二是地雷菇。也就是菇蕾在覆土

4、层的下面或培养料内形成,不断长大后破土而出。菇体粗大,菌盖不圆整,或菌柄长,或菌柄极短。往往伤害上面生长正常的小菇蕾。多在出菇初期发生。主要原因是:培养料过湿或料中混有泥土。覆土后,通风过多,气温偏低,抑制了土层串菌,导致下部提早结菇。覆土层上干下湿,导致菌丝在覆土下面打结出菇,使结菇部位过低。基内菌丝型的菌种比气生型菌种较易产生地雷菇。5、主持人:有的听众朋友反映很多双孢菇小菇蕾,刚露出菌床就变黄、萎缩,最后死亡,有时成片或成批死亡,为什么?专家: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连续几天出现22以上的高温,导致小菇蕾营养倒流而死亡。通风不良,氧气不足,二氧化碳过多,小菇蕾被闷死。喷水过多小菇蕾被淹死

5、。出菇部位高、出菇过密,营养供应不上,也可使部分小菇死亡。6、主持人:双孢菇还有哪些常见生理性病害?专家:常见的还有:(1)硬开伞。子实体尚未充分形成前,菌盖和菌柄分离、裂开,暴露出浅粉红色的菌褶,从而不符合商品菇要求。发生原因:由于气温急骤下降或昼夜温差过大(10以上),造成料温和棚温的较大温差,菌柄和菌盖生长不平衡而造成的。(2)空柄白心菇:子实体菌柄中空、髓部变白。发生原因是:由于蘑菇数量较多而覆土水分又不足,偏干;正在迅速生长的子实体往往得不到充足水分,便产生白色的髓部,直到菌柄中空,严重影响蘑菇质量。(3)薄皮菇:子实体菌盖扁平而薄,柄细长。发生原因是:培养料过薄,营养不足。覆土薄又

6、过湿。出菇密度大,温度又偏高造成子实体过早成熟。覆土层偏干,空气相对湿度偏低,满足不了水分需要。(4)球菇:菇蕾很多,一堆达十多个或数十个。发生原因:局部菌种量过大,而覆土又偏薄。覆土过湿,造成菌丝冒土或菇蕾形成过多,甚至形成葡萄菇,毫无商品价值。(5)水锈斑菇:菇盖上有许多褐色斑点。发生原因:喷水后,不及时通风,空气湿度大,菇体表面水分蒸发慢,有水滴部位就会出现铁锈色斑点。7、主持人:双孢菇生理性病害还真不少,菇农朋友们一定要加以注意了。那么平菇常见生理性病害有哪些?专家:平菇常见生理性病害有这样几种:(1)菜花状菇。由菇蕾密集而成,菌柄不分化,菌盖长不成整丛子实体而呈菜花状。发生原因:生长

7、环境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光线不足。(2)珊瑚状菇。菌柄二次分化且形不成菌盖,类似珊瑚状。发生原因是:通风不良;光线暗;开袋晚。(3)大脚菇或称粗柄菇。菌柄下粗上细,菌盖难以正常分化。发生原因:由温度偏低、光线偏暗,通风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综合影响而成。(4)瘤盖菇。菇体生长发育极慢,菌盖表面长出瘤状或颗粒状突起物,严重时菌盖萎缩、菇质硬化,停止生长。发生原因:由于生长期间温度过低,而且低温持续时间长而引起的。在寒冬季节出菇时易发生。8、主持人:那么,香菇常见生理性病害又有哪些呢?专家:香菇常见生理性病害有:1菇蕾萎缩。形成菇蕾后,渐渐趋于萎缩,变黄,最终死亡。发生原因:在原基、菇蕾形成期,若遇

8、上高温天气,没有温差刺激,或喷水过早,或机械损伤,往往造成菇蕾萎缩而死亡。菇棚空气湿度过低也易产生此病。2扁体菇。菇盖扁平,不圆整,无鳞片,呈棕褐色。发生原因:未及时脱袋或开口而被袋膜挤压形成的菇。3联体菇。或菌盖长在一起,或菌柄连生在一起,形成联体菇。发生原因:当菌棒未达到生理成熟就遇到强烈温差刺激和冷水过重刺激,使原基形成密度过大,从而导致联体菇产生。如发现原基丛生,应及时剥除,以减少营养消耗。4长柄小盖菇。菇柄伸长而菇盖缩小,与菇盖相连处的菌柄呈扁形或多边形;菇盖表面高低不平,呈暗褐色。发生原因:出菇时场地潮湿,菌棒排放过密,光线弱,温度偏高,二氧化碳浓度过浓(通气不好),满足不了香菇正

9、常发育的环境条件,往往产生此类畸形菇。5空心软柄菇。菇柄空心,柔软,盖小,出菇过密而丛生。发生原因:因使用老化菌种、退化菌种所致。此类菌种活力差,分解力弱,吸收养分不足,导致菇体细胞发育不良。6荔枝形菇。原基形成后,呈圆锥状突起,菌盖菌柄不分化,或仅有很小的菌盖,似荔枝状,毫无商品价值。发生原因:因菌丝生理不成熟而出菇,温度不适所致。碳氮比失调,氮源太多,也可导致荔枝菇产生。9、主持人:香菇的生理性病害也不少!那么,金针菇生理性病害又有哪些?专家:金针菇生理性病害有1针尖菇。子实体只长细长菌柄,不长菌盖,顶端针尖状。发生原因:由光线过暗和二氧化碳浓度偏高造成。2疲软菇。菇体发生疲软的部位通常在

10、菌柄的中下部,色泽也较深。发生后一般不再生长,最后慢慢萎缩死亡。发生原因:主要是产菇期温度偏高,生长环境高度缺氧。3扭曲菇。菌柄呈螺旋形伸长,菌柄由筒状变为扁条状,呈“麻花“柄”。在菇丛中的大型菇易发生此病。发生原因:幼菇培育不壮。菇丛过密生长空间不足,光照方向多变等。4早开伞。菇体尚未长到商品菇长度便菌盖开伞。发生原因:供养失调,养分不足,菌袋缺水。幼菇形成后,或套袋迟,或覆膜晚,或通风量过大,或空气湿度偏小,均可促使发生。10、主持人:黑木耳、草菇也是常见的食用菌,它们的生理性病害情况如何?专家:黑木耳最常见生理病害是流耳,其原因是高温、高湿、光线不足和喷水过多,导致细胞充水破裂而发生的。

11、采用干湿交替的管理方法能有效防止其发生。草菇生理病害主要是子实体萎缩,其原因有:菌种老化。昼夜温差太大。现蕾时喷水过多。培养料水分偏低。基质疏松造成菌丝稀疏,导致菇蕾营养不良。害虫咬断菌丝,养分输送受阻。采菇时触动小菇。菇蕾过于密集而导致营养不足。11、主持人:王老师,再给大家介绍一下灵芝常见生理性病害情况好吗?专家:好的。灵芝生理病害主要表现为畸形菇。灵芝栽培中,由于环境条件的不适宜,如光线不足、光照方向变化、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温度湿度偏低等均可造成五花八门的畸形灵芝:如只长菌柄不长菌盖、鹿角状分枝、菌柄细长而弯曲,还有的形成子母盖,双重菌盖、加层盖等。但对观赏灵芝来说,则正是利用了生理性病

12、害造成的畸形来做盆景。12、主持人:生理性病害情况我们就介绍到此,下面我们介绍一下食用菌常见病原性病害情况。能引起食用菌发病的病原微生物有哪些?专家:能引起食用菌发病的病原微生物主要有真菌,就是菇农熟悉的杂菌,还有引起培养料、子实体腐烂、变臭的细菌病害。13、主持人:那么我们先给大家介绍一下常见的杂菌主要有哪些种类?专家:杂菌主要造成培养料污染,影响食用菌生产的成功发菌。常见杂菌有:木霉、曲霉、根霉等空气杂菌。不论制种,还是栽培;也不论熟料,还是发酵料,发菌期间均可发生,甚至在出菇阶段也有发生。14、主持人:对这些杂菌该如何防治呢?专家:防治的主要措施有:(1)进行食用菌生产前,一定要首先清理

13、环境。清除易生杂菌的废弃物,同时采用灼烧、喷洒杀菌剂等措施对菇场进行消毒灭菌处理。(2)严格按配方配制培养料,特别要注意培养料氮素、水分不要过量。(3)发酵料栽培食用菌的,培养料要发酵均匀,尽可能多的杀死杂菌孢子,降低杂菌孢子基数。熟料栽培的,培养料一定要彻底灭菌,同时接种操作要严格、规范,不给杂菌孢子落入料中的机会。(4)菌种或菌袋发菌培养期间,培养室要保持良好通风,相对湿度控制在65%左右;出菇期间菇棚相对湿度控制在85%-95%,不能长期100%,并且也要加强通风管理。每5-7天采用多菌灵或石灰水等杀菌剂对培养室、菇棚进行消毒处理。15、主持人:有的听众朋友问链孢霉有哪些危害呢?专家:链

14、孢霉也叫红色面包霉,是夏季及初秋高温季节进行食用菌生产常见的杂菌,危害极大。侵染部位常形成成堆的橘红色粉末状物质,这是它的孢子堆。孢子成熟后随空气流动迅速扩散,造成污染,严重时可导致毁灭性污染。首先,严格检查。接种后的菌袋,几天后即可例行检查,发现有链孢霉污染迹象时,应及时剔出菌袋单独处理。其次,发现袋口长出橘红色链孢霉孢子团时,不可随便移动,可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使用塑料袋,自上而下轻轻套住污染袋,慢慢移出培养室,不可使气流移动很大;二是用废布浸透废柴油、机油,将污染袋轻轻包住,之后再移出培养室。16、主持人:链孢霉既然危害这么大,我们该如何防治呢?专家:防治措施:(1)秋季食用菌生产场地尽可

15、能离玉米地远些,在清理环境时特别要清除新鲜玉米轴,其上极易长链孢霉。(2)高温季节生产食用菌培养料中尽可能不要加玉米面。(3)发菌和出菇期严防菇棚出现高温、高湿环境,尽量创造不适宜该霉菌生长的条件。需要提醒大家:一旦发生链孢霉孢子团后,千万不要对其直接喷药,因为其孢子将会借助喷雾气流四处散发,形成扩散性污染,一旦扩散、蔓延,后果不堪设想。发生链孢霉污染的培养室,一是不能使用扫帚扫地,清理卫生时宜用带水拖布进行擦洗,最好能单独兑配药物进行擦洗,以强化杀菌效果。17、主持人:食用菌生产上还有哪些杂菌需要注意防治?专家:1、酵母菌。该菌在自然界分布极为广泛,可随空气流动或用水、工具等带入培养室。防治

16、措施:基料含水量要适宜,避免水分过大;灭菌要彻底;接种操作要规范;被酵母菌污染时,采用灌注5%石灰水上清液的办法即可控制。2、细菌。细菌在制种及子实体生长阶段,也有着较高的发病率。细菌污染基料或侵染子实体后,可使基料菌丝或菇体短时间死亡,并发出恶臭。细菌性污染的主要条件是环境中细菌基数大、培养或出菇条件水分(湿度)偏大、通风差等。防治措施: 出菇期间避免湿度过大,尤其注意在子实体上不宜出现水滴。发现污染,立即予以清除。并及时喷施抗生素类农药。同时加强通风管理,降低温度。18、主持人:王老师,您刚才介绍了食用菌栽培过程中容易出现的病害,下面再给听众朋友介绍一下危害食用菌的常见虫害有哪些?专家:好的。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