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问答题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8927871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2.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遥感问答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遥感问答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遥感问答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遥感问答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遥感问答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遥感问答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遥感问答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遥感的分类1、按照遥感的工作平台分类:地面遥感、航空遥感、航天遥感、航宇遥感。2、按照探测电磁波的工作波段分类: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微波遥感、多波段遥感等。3、按照遥感应用的目的分类:环境遥感、农业遥感、林业遥感、地质遥感等4、按照资料的记录方式:成像方式、非成像方式5、按照传感器工作方式分类:主动遥感、被动遥感2. 遥感发展的趋势1对地球的全面观测2卫星分辨率不断提高3技术的专业化和综合集成化4大型综合平台、专用微型小卫星5国际和区域合作的加 强与各国的独立自主的发展6企业化和产业化的发展3电磁波谱? 可见光:0.4-0.76 p m,鉴别物质特征的主要波段;是遥感最常用的波段。红外

2、线(IR): 0.76-1000 p m。近红外0.76-3.0 p m冲红外3.0-6.0 p m;远红外6.0-15.0 p m;超远红外15-1000 p m。(近红外又称 光红外或反射红外;中红外和远红外又称热红外)。微波:1mm-1m。全天候遥感;有主动与被动之分;具有穿透能力;发展潜力大。红外与可见光的波长发布:紫:0.38-0.43um 蓝:0.43-0.47um 青:0.47-0.50um 绿:0.50-0.56um 黄:0.56-0.59um 橙:0.59-0.62um红:0.62-0.76um 近红外:0.76-3um 中红外:3-6um 远红外:6-15um 超远红外:1

3、5-1000um4.大气的散射现象有几种类型?根据不同散射类型的特点分析可见光遥感与微波遥感的区别,说明为什么微波具有 穿云浮透雾能力而可见光不能。答:瑞利散射,米氏散射,无选择性散射。大气散射类型是根据大气中分子或其他 微粒的直径小于或相当于辐射波长时才发生。大气云层中,小雨滴的直径相对其他微粒最大,对可见光只有无选择 性散射发生,云层越厚,散射越强,而对微波来说,微波波长比粒子的直径大很多,则又属于瑞利散射的类型,散 射强度与波长四次方成反比,波长越长散射强度越小,所以微波才有可能有最小散射,最大透射,而被成为具有穿 云透雾的能力。5太阳辐射传播到地球表面又返回到遥感传感器这一整个过程中所

4、发生的物理现象。(一)大气的吸收作用;(二) 大气的散射作用;大气的反射、折射、散射、透射6大气窗口:通过大气而较少被反射、吸收或散射的透射率较高的电磁辐射波段。大气窗口波段透射率/%应用举例紫外可见光近红外0.3 1.3 p m90TM1-4、SPOT 的HRV近红外1.5 1.8 p m80TM5近-中红外2.03.5 p m80TM7中红外3.55.5 p mNOAA 的 AVHRR远红外8 14 p m60 70TM6微波0.8 2.5cm100Radarsat6几类常见地物反射波谱特性植被反射波普特征:1)可见光波段(0.4-0.76um)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位于0.55um (绿)处

5、, 两侧0.45um和0.67um则有两个吸收带。2)在近红外波段有一反射的“陡坡”至1.1um附近有一峰。土壤反射波普特征:自然状态下土壤表面的反射率没有明显的峰值和谷值,土质越细反射率越高,有机质含量越高和含水量越高反射 率越低,此外土类和肥力也会对反射率产生影响,土壤的反射波谱曲线呈比较平滑的特征。水体反射波普特征:水体的反射主要在蓝绿光波段,其他波段吸收都很强,特别到了近红外波段,吸收就更强。在近红外影像上,水 体呈黑色。岩石反射波普特征:岩石的反射波谱曲线无统一的特征。7.黑体辐射性质:绝对黑体:对任意波长的电磁辐射都全部吸收的辐射物体。(1) 黑体辐射出射度随波长连续变化。(2)

6、温度愈高,黑体的辐射出射度也愈大。(3) 黑体辐射光谱中,最强辐射的波长与黑体绝对温度成反比。并且,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最大值所对应的波 长移向短波方向。8、 气象卫星的特点:1轨道:低轨和高轨。2成像面积大,有利于获得宏观同步信息,减少数据处理容量。3短周期重复观测:静止 气象卫星30分钟一次;极轨卫星半天一次。利于动态监测。4资料来源连续、实时性强、成本低。气象卫星观测的优势和特点:空间覆盖优势;时间取样优势;资料一致性优势;综合参数观测优势。陆地卫星的运行特点(1)近圆形的轨道;轨道高度为700900 km; (2)近极地轨道。(3)轨道与太阳同步。(4)可重复轨道。运 行周期为9910

7、3 min/圈;海洋遥感的特点:(1)需要高空和空间的遥感平台,以进行大面积同步覆盖的观测;(2)以微波遥感为主;(3)电磁波与激光、声波的结合是扩大海洋遥感探测手段的一条新路。(4)海面实测资料的校正。9、陆地卫星系列1、Ladnsat (美国)系列介绍Landsat卫星的传感器:(1) MSS:多光谱扫描仪,4个波段。TM :主题绘图仪,7个波段。ETM+ :增强主题绘图仪,8个波 段。10、中心投影和垂直投影的区别(1) 正射投影:比例尺和投影距离无关;中心投影:焦距固定,航高改变,其比例尺也随之改变(2) 正射投影:总是水平的,不存在倾斜问题;中心投影,若投影面倾斜,航片各部分的比例尺

8、不同(3) 地形起伏对正射投影无影响;对中心投影引起投影差航片各部分的比例尺不同11、什么是多普勒效应,在微波遥感可以利用它做什么? (5分)答案及评分标准:波在波源移向观察者时频率变高,而在波源远离观察者时频率变低。(2)在微波遥感中可以利用多普勒效应测定运动物体的速度(1);合成孔径雷达成像利用了多普勒效应。(2)12、什么是真彩色合成和标准假彩色合成。(4分)答案及评分标准:当三幅影像的工作波段分别为红、绿、蓝时,同时分别对应赋予红色、绿色、蓝色,合成后的影 像十分接近自然界的色彩,称为真彩色合成。(2)近红外波段赋予红色、红光波段赋予绿色,绿光波段赋予蓝色, 进行彩色合成称为标准假彩色

9、合成。(2)6、在白天和夜间的热红外黑白相片上,水体和道路分别呈什么色调?并解释其原因。答案及评分标准:热红外像片记录了地物发射热红外线的强度,地物发射热红外的强度与地物的发射率和温度相关。(1)在白天,道路的影像呈浅灰色至白色,这是因为构成道路的水泥、沥青等建筑材料,白天接受了大量太阳热能,又 很快转换为热辐射的缘故;水体呈暗色调,这是由于水体具有良好的传热性,一般呈暗色调。(2)到了晚上水体呈浅灰色至灰白色,而道路呈现暗色调,这因为水体热量大,散热慢,温度较高,而道路在夜间散热 快,温度较低。(2)7、遥感技术在3S中的作用有哪些?答案及评分标准:遥感在3S技术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0、1. GIS数据库的数据源;(2) 2利用遥感数字影像获取地面高程,更新GIS中的高程数据。(2)6、如何利用遥感技术探测水体的温度和深度。答案及评分标准:水温的探测:根据热红外传感器的温度定标,可在热红外影像上反演出水体的温度。(2分) 水深的探测:当水体含沙量较低时,可以利用蓝光波段与绿光波段的比值,求出相对水深。水深的探测受泥沙、污染以及气候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故应用时应综合考虑,根据不同条件,建立分析模型。 (2分)11摄影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其图像有什么特征?传统摄影依靠光学镜头及放置在焦平面的感光胶片来记录物 体影像;数字摄影则通过放置在焦平面的光敏元件,经过光/电转换,以数字

11、信号来记录物体影像。图象特点:投 影:航片是中心投影,即摄影光线交于同一点。比例尺:航空像片上某一线段长度与地面相应线段长度之比,称为 像片比例尺。平均比例尺:以各点的平均高程为起始面,并根据这个起始面计算出来的比例尺。主比例尺: 由像主点航高计算出来的比例尺,它可以概略地代表该张航片的比例尺。像点位移:位移量与地形高差成正比, 即高差越大引起的像点位移量也越大。当高差为正时,像点位移为正,是背离像主点方移动;高差为负时,像点位 移为负,是朝向像主点方向移动。位移量与像点距离像主点的距离成正比,即距像主点越远的像点位移量越大, 像片中心部分位移量较小。像主点无位移。位移量与摄影高度(航高)成反

12、比。即摄影高度越大,因地表起伏的 位移量越小。12. 扫描成像的基本原理是什么?扫描图像与摄影图像有何区别?扫描成像是依靠探测元件和扫描镜对目标地物以瞬间视场为单位进行的逐点、逐行取样,以得到目标地物电磁辐射 特性信息,形成一定谱段的图象。与摄影图像区别:乳胶片感光技术本身存在着致命的弱点,它所传感的辐射波段 仅限于可见光及其附近;其次,照相一次成型,图象存储、传输和处理都不方便。光/机扫描成像利用光电探测器 解决了各种波长辐射的成像方法。输出的电学图象数据,存储、传输和处理十分方便。固体自扫描成像具有刷式扫 描成像特点。探测元件数目越多,体积越小,分辨率就越高。高光谱成像光谱扫描图象是多达数

13、百个波段的非常窄 的连续的光谱波段组成,光谱波段覆盖了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区域全部光谱带。可以收集200或200 以上波段的收据数据。13. 如何评价遥感图像的质量? 一、遥感图像的空间分辨率:指像素所代表的地面范围的大小。地面分辨率取决于 胶片的分辨率和摄影镜头的分辨率所构成的系统分辨率,以及摄影机焦距和航高。二、图象的光谱分辨率:波谱分 辨率是指传感器在接受目标辐射的波谱时能分辨的最小波长间隔。间隔愈小,分辨率愈高。传感器的波段选择必须 考虑目标的光谱特征值。三、辐射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是指传感器接受波谱信号时,能分辨的最小辐射度差。在遥 感图像上表现为每一像元的辐射量化级。某个波

14、段遥感图像的总信息量与空间分辨率、辐射分辨率有关。四、图象 的时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指对同一地点进行采样的时间间隔,即采样的时间频率,也称重访周期。时间分辨率对 动态监测很重要。11. 引起遥感影像位置畸变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影像有什么问题?如果作了几何校正,又会产 生什么新的问题?遥感影像变形的原因:遥感平台位置和运动状态变化的影响地形起伏的影响:产生像点位 移。地球表面曲率的影响:一是像点位置的移动;二是像元对应于地面宽度不等,距星下点愈远畸变愈大,对应 地面长度越长。大气折射的影响:产生像点位移。地球自转的影响:产生影像偏离。如果不作几何校正,遥感 图像则有在几何位置上发

15、生变化,产生诸如行列不均匀,像元大小与地面大小对应不准确,地物形状不规则变化等。 有时根据遥感平台的各种参数已做过一次校正,但仍不能满足要求,就需要作遥感影响相对于地面坐标、地图投影 坐标系统的配准校正,以及不同类型或不同时相的遥感影响之间的几何配准复合分析,以得到比较精确的结果。12. 在作几何较正时,控制点的选取很重要。若图像一角没有任何控制点,估计几何校正后这一角的位置畸变将缩 小还是增大?为什么?位置畸变增大。在图象边缘处,在地面特征变化大的地区,如河流拐弯处等,由于没有控制点,而靠计算推出对应 点,会使图像变形。图象一角若没有任何控制点,则会出现外推现象。13. 结合地物光谱特征解释比值运算能够突出植被覆盖的原因。植被反射波谱曲线规律性明显而独特。可见光波段有一个小的反射峰,两侧有两个吸收带。这是因为叶绿素对蓝光 和红光吸收作用强,而对绿光反射作用强。在近红外波段有一反射的“陡坡”,至1.1 “m附近有一峰值,形成植 被的独有特征。在中红外波段受到绿色植物含水量的影响,吸收率大增,反射率大大下降,特别是在水的吸收带形 成低谷。比值运算可以检测波段的斜率信息并加以扩展,以突出不同波段间地物光谱的差异,提高对比度。该运算 常用于突出遥感影像中的植被特征、提取植被类型或估算植被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