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927697 上传时间:2022-11-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后的常春藤叶教学设计主要内容:小小的一片常春藤叶,沐浴着人性的光辉,创造了挽救生命的奇迹。在狰狞的死神面前,信念往往比名药更有效。这信念常常来源于深沉的博爱。 教学目标:1.理解小说中含蓄而深刻的批判,和精心建构的美好人性。2.把握“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的独特构思。3.体会欧欧亨利式的小说喜剧形式与悲剧内涵的巧妙结合。教学重点:掌握欧亨利式的小说创作中多样的小说技巧,特别是语言的幽默和欧亨利式的小说结尾。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寄托于小说中的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在“为世人所看见的笑料中”饱含为“世人所看不见的眼泪”。教学流程:一、 导语设计 (出示一片叶子) 一片叶子微不足道,生命显得何其重要,由

2、一片叶子引发的故事更值得人去深思、回味。人在珍爱自己的生命的同时也关爱他人的生命,乃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这样的人生才更有价值,生活才更加精彩,生命得以永恒。今天,就让我们随美国作家欧亨利走进他的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去瞻仰这样一位“生命的歌者”,在感动中接受灵魂的洗礼,洗尽精神的铅华。二、探究新知1.什么是常春藤 大家看过常春藤吗 明确:常春藤的叶子。幻灯片展示常春藤。 2.自由读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快速浏览:小说名为最后的常春藤叶,围绕“最后一片叶子”,文章刻画了几个人物?他们与文题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来说说。 明确:女画家琼珊因为肺炎而失去了对

3、生命的信心,把生存的希望寄托在窗外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上。好朋友苏艾为了能卖画赚钱帮她看病,请楼下的贝尔曼来当模特,并告知了这一事件。贝儿曼为了帮助琼珊,在风雨交加的夜晚画了一片常春藤叶在墙上,这片不落的叶子给予琼珊生的希望,同时贝尔曼得肺炎去世。 显然,本文的故事情节明线连着琼珊,琼珊病重琼珊病危琼珊转好琼珊脱离危险,暗线连着贝尔曼,贝尔曼画长春藤叶贝尔曼生病贝尔曼病危送进医院贝尔曼去世。是最后一片常春藤叶才将琼珊和贝尔曼联系在一起。 4.最后一片叶子与琼珊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最后的藤叶能挽救琼珊的生命? 明确:最后一片叶子关系到琼珊的生死。叶子是希望的象征,如若叶子落了,她也就给自己找到了放

4、弃抗争的理由;当然,只要叶子不落,她就有所期待,有所抗争,在最后一片常春藤叶的鼓舞下,重新振作起来,直到康复。5.重点句分析:这里不仅仅只涉及到一片常春藤叶,还有很多片,请同学说说常春藤叶的变化过程。 明确:由十七段的十二片、十一、十、九、八、七片,二十段的六片、五片、四片,再到最后一片。 学生朗读这些语段。学生分角色朗读文中人物对话,体会人物性格,回答下列问题:(出示:“叶子。常春藤上的叶子。等最后一片掉落下来,我也得去了。我想摆脱一切,像一片可怜的、厌倦的藤叶,悠悠地往下飘,往下飘”)指名读,齐读后分析这时的琼珊是怎样想的?心情如何?(出示:“十二,”她说,过了一会儿,又说“十一”;接着是

5、“十” 、“九”;再接着是几乎连在一起的“八”和“七”。)叶子掉落的真快呀,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原因使叶子掉落的如此之快呢?(出示:秋季的寒风把藤上的叶子差不多全吹落了,只剩下几根几乎是光秃秃的藤枝,依附在那堵松动残缺的砖墙上。)什么描写?显得怎样?为什么要加入这段环境描写?读出凄凉心境。(出示:“六”,琼珊说,声音低的像耳语。“它们现在掉的快些了。三天前差不多有一百多片。数的我头昏眼花。现在容易多了。诺,又掉了一片。只剩下五片了。)”由一个词引导读,衔接“往下飘,往下飘”一段。体会琼珊悲观,绝望的心情。6.贝尔曼画常青藤本应是小说的重要情节,作者却没有实写,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最后的

6、常春藤叶是假的,是老贝尔曼画在墙上的,作者有文中有两处作了伏笔:第一处是“随夜晚同来的是北风的怒号,雨点不住地打在窗上,从荷兰式的低屋上倾泻下来。”第二处是“你不是觉得纳闷,它为什么不风中不飘动吗?”第三处是“他的鞋子和衣服都湿透了,冰凉冰凉的。他们想不出,在那种凄风苦雨的夜里,他空间是到什么地方去的。”第四处是“后来,他们找到了一盏还炸馒头的灯笼,一把从原来地方挪动过的梯子,还有几枝散落的的画笔,一块设色板,上面和了绿色和黄色的颜料。” 明确:作品没有实写这一情节,使得小说产生出人意外的效果(欧亨利式结尾),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怎样想象?(那个风雨交加的夜晚,老人是怎样冒雨踉踉

7、跄跄爬到离地面二十来英尺的地方,颤抖着调拌黄色和绿色,在墙上施展他从未施展的艺术才能,历经了怎样的困难,同时也毫无保留地献出了生命。 )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7.小说的主人公到底是谁?(提示:主人公评判的标准,不应单纯看作者笔墨的多少,而应看其在全体中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性格发展是否直接推动情节的逆转,是否对主题思想的表达具有关键作用)明确:本文的主人公应是贝尔曼先生8.作为小说的主人公,作品集中写贝尔曼先生的地方只有两处,试分析他是个怎样的人? 明确:初见贝尔曼时,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告诉我们:贝尔曼是一个性格暴躁、酗酒成性、牢骚满腹、郁郁不得志的老画家,他生活失意有不满于现状,不得不借酒消愁、发泄

8、;又通过语言描写,当他得知琼珊的病情和“白痴般的想法”后,“讽刺地咆哮了一阵子”,写出他的善良和同情心。再见贝尔曼时,贝尔曼已经身体虚弱,病了两天就去世了。贝尔曼是因为冒雨画最后一片叶子,得了肺炎而去世的。他的人格得到升华,崇高的爱心、自我牺牲的精神由此得到了展现。由此,我们看到了贝尔曼平凡的甚至有点讨厌的外表下有一颗火热的、金子般的爱心,虽然穷困潦倒,却仍无私关怀、帮助他人,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作者借此歌颂了穷苦朋友相濡以沫的珍贵友情和普通人的心灵美。 9. 小说最震撼人心的是哪一个情节?说明原因。 明确:应该是小说的结局部分,因为这一部分写到苏艾的揭谜:老贝尔曼的死,换来了最后一片叶子

9、这幅他追求终生的杰作,而正是这幅杰作唤醒了琼珊对生的渴望。 10.试问小说的结局有怎样的特点?能找出前面的伏笔吗? 贝尔曼去了,我们眼含热泪,琼珊的重生又让我们面带微笑,这就是欧亨利式小说的特点“含泪的微笑”同学们琼珊和贝尔曼的故事给了我们怎样的人生启示?11.为什么说贝尔曼画的最后一片藤叶是他的杰作? 明确:因为这片叶子给予的病人生的希望和信念,表现了普通人之间的无私和情意,闪烁着人性的光辉。(也可结合全文进行拓展思考:由前文介绍可知,琼珊和苏艾都是青年画家,作为画家的琼珊,居然一直没能看出墙上的常春藤叶居然是画上去的,由此可以从侧面说明贝尔曼先生最后这幅作品精湛的技艺,真可谓以假乱真,堪称杰作了)三、拓展延伸出示几句名言深化主题四、小结 完成板书(画人字)我们对贝尔曼怀有深深的敬意,苏艾的细心又使我们感到一阵阵暖意,不由得印证了那一句歌词“天地之间还有真爱”,这种相濡以沫的真诚就是呼吁我们如何去做一个大写的人字,而贝尔曼却用生命回答了这一问题。同学们“人”这个字是相互支撑的,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为别人考虑,多帮助别人,那么世界才是一个大写的人字构成的世界。五、板书设计最后的常春藤叶琼珊苏 贝 尔 艾 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