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基本写法.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926646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的基本写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作文的基本写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作文的基本写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作文的基本写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作文的基本写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作文的基本写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的基本写法.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作文的基本写法 一、开头的写法 扣题定位引下文 把题目中重点的字确定写作范围; 或词写进第一段中完成情感定位引出下文 1、扣题,就是把题目中重点的字或词,写进第一段中。 2、定位,一方面,主要是指确定写作范围,即确定本文要写哪方面的内容。一般使用概要的总述写法。另一方面,也指完成情感定位,即对所写人或事,是喜是恶?是褒是贬?表明自己的观点。 3、引下文,即为什么这样说?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呢? 例1、初中课文往事依依的开头: “年华似流水。几十年过去,不少事情已经模糊,有的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扣题: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 定位:开头有感而发,“已

2、经模糊”“搜索枯肠而不可得”与“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形成强烈反差,给青少年读者造成强烈的悬念。 引下文:为何作者会对往事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感受?引出了对几件往事的回忆。接着追忆看山水画、读水浒传、听国文课、登北固楼、读中外小说等往事。 例2初中课文故乡的开头: 扣题 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 扣题:故乡 定位:小说开篇写道,“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可是,“我二十年来时时记得的故乡”,却是一片凋敝的景象:阴冷的天气,呜呜作响的冷风,苍黄的天底下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因为在“我”的记忆中,故乡是美

3、丽的,但此刻又说不出它的美丽和佳处来。故乡是美丽是记忆中的虚幻,而故乡的萧瑟,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正是在这种心绪中,“我”踏上了回乡之路。故乡萧瑟的景象和叙事主人公悲凉的心境相融合,一开始就为全篇定下了抑郁深沉的抒情基调。 引下文:“我”在故乡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是怎样的?引出了下文。 开头的的“定位”很重要。你是想定位小一些,只写某一方面的内容呢,还是想定位大一些,写好几个方面的内容呢?确定好后,再下笔写开头的“定位”部分。“定位”与下文的关系是: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 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如果你在开头的定位(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小,小文就应单一地去写。 如写我的爸爸,开头: 我的爸爸的

4、字写得特棒,真是人见人夸。 下文只需要单一地 写“字”这就叫“单一写” 字 这个开头只确定了写“字”的范围,下文就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来写,可写爸爸是怎么想起练字的,他的字是怎么练出来的,到底有多棒,都在哪些场合受到了什么人的夸奖,他们是怎么夸奖的。这样,要写的内容就比较单一。 如果你在开头的定位(确定的写作范围)较大,下文就要分多个方面去写。 同样写我的爸爸,开头若这样写: 我的爸爸不仅字写得棒,还会绘画、唱歌,还拉得一手好提琴,真是一个多面手。 字 画 歌 提琴 下文要分四个来方面写-这就叫多面写 这个开头,确定的写作范围比较大,下文就要分别写他的“字”写得怎么好,“画”绘得怎么好,“歌”唱得

5、怎么好,“提琴”拉得怎么好。也就是需要从多个方面去写。 再如,写西湖,开头若这样写: 西湖的美景很多,但我独爱它的水 下文只需要单一地 写“水”这就叫“单一写” 这个开头只确定了我独爱它的“水”的范围,下文就只能写它的“水”如何美,我如何爱,要写的内容就很单一。 同样写西湖,开头若这样写: 西湖是杭州最美的地方,它的水美、树美、桥美、路美,一切都美得叫人留连忘返。 水美树美桥美路美 这个开头,确定的写作范围比较大,就需要分别从“水美”、“树美”、“桥美”、“路美”多个方面去写。 这就叫: 定位小,下文单一写 定位大,下文多面写 这就告诉我们,在审清题意后,你决定写什么,在开头就要把“位”定得准

6、准的,不能随便乱写一气。 二、中间的写法 承头顺 写 详 重 点 接续开头的内容按一定的顺序来写详写重点部分 1、承头,就是接续开头的内容来写。因为开头是要求“扣题”的,当然就不会跑题。中间部分,我们“承头”,接续开头的内容来写,也就能保证不会跑题。不跑题,是很重要的。 举例:课文繁星,依次写了“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四个片段,表达了作者酷爱星天的深切感受。 开头:首句“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表露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也为第二句引出“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作了铺垫。第三句状写“我”望星天时的感受,“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为全文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承头

7、:第2段就回忆“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接着课文按照时间顺序,扣紧“繁星”,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观看繁星的情况。 再如课文珍珠鸟: 开头:“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承头:作者接着记叙了小鸟怎样由怕人到亲近人的过程,从中能感受到作者用爱心营造人鸟和谐共处的氛围,这种氛围是作者用宽大的爱心为鸟儿营造一个宽松、自由、舒适、温暖的空间制造出来的,人们不禁还会想到人与其他动物、植物、人与人之间是不是也要充满爱心呢? 2、顺写,就是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叙写。 万事万物的发展都是有顺序的,万事万物的发展都存在于时空之中,人最能感知时空的变化,人都是有思想情感的。因此,我们说作

8、文的行文顺序一般有以下3种: 时间顺序 写事情的发展,我们必须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去写,这样才能保证叙述的条理一清二楚,让读者一看就明明白白。 如课文故乡,就是以“我”回乡迁居的见闻感受为线索,依据时间的顺序,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顺序来写的。 空间顺序 就是按照我们游览或目光移动的空间顺序来写。游记文、写景文和说明文多采用这种方法。 如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写作顺序: 先写百草园再写三味书屋活。 回忆百草园的乐园生活回忆三味书屋的读书生 “从到”点明文章写了两个地方的生活,表明文章主要是以空间的变换为顺序记叙的。 情感顺序 就是按照我们对事物的情感、认识的变化顺序来写。 人

9、是有情感的高级动物,人的情感、认识往往是会随着事情的变化而发展变化的。 如课文最后一课,就是按照时间和情感的顺序业写的: 课前:幼稚、怕提问,这是故事的序幕。 上课:悔悟(吃惊-诧异-难过-懊悔),这是故事的开端和发展。 下课:懂事(悲愤),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3、详重点,就是详写重点部分。 你认为哪个事例最典型、最有说服力,最能有力地突出观点,就把这一段作为重点,详细地多写几句。此外,在任意一段中,对反映人或物特点的材料,也应详写。 如果只写一件事,那这件事一定要详写。 如果写两件事,就要详写一件事,略写一件事。 如果写三件事,可以详写一件事,也可以详写两件事,其余的则略写。 例如初中课

10、文谁是最可爱的人: 作者曾从采访所得的100多个生动事例中选了20多个例子来写,但没写好,后来只选了5个例子,最后成文时又删掉了两个,终于取得成功。 第一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敌人刻骨的仇恨,体现了战士们意志的坚忍刚强。这就需要详写。 第二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热爱朝鲜人民,体现了战士们品质的纯洁高尚。 第三个事例:表现了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精神,体现了战士气质的淳朴。 第三个事例,着重揭示战士的心灵美。 三个事例所写的内容共同表达了志愿军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这一观点,但侧重点有所不同。 志愿军出国作战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松骨峰战斗(第一个事例)是这一神圣任务的具体体现,所以这个激

11、烈的战斗场面自然应当放在首位来写。 马玉祥救朝鲜小孩(第二个事例)本身表现的是战争的另一个侧面,与第一个事例相比,自然应当放在后面。 作者与战士的谈话(第三个事例),揭示了战士们的幸福观、苦乐观,是产生前两个事例的思想基础。 三个事例的内存联系,决定三个事例的顺序不能颠倒,决定了三个事例在文中的详略写,决定了作者按现在的次序安排材料。 三、结尾的写法 照 应开头写出所感 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 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写出其中之一即可) 1、照应开头,就是联系、呼应开头部分的内容,再次使用开头部分的重点字词。 2、写所感,就是写出自己的感想、感受或感悟(写出其中

12、之一即可)。 在结尾写出了“所感”,就能起到点明观点或升华观点的作用。 例1、课文海燕: 开头扣题:“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照应 结尾照应上文,再次描写海燕战斗的环境。点出海燕是“预言家”的本质特征。“这是勇敢的海燕,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例2、初中课文回忆我的母亲: 扣题 开头: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痛悼母亲逝世,引出回忆。开篇扣题。 照应 结尾: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结尾再表哀痛之情,照应开头,

13、抒发了作者对母亲深切怀念的感情。 例4、高中课文花未眠: 扣题 开头:我常常不可思议地思考一些微不足道的问题。昨日一来到热海的旅馆,旅馆的人拿来了与壁龛里的花不同的海棠花。我太劳顿,早早就入睡了。凌晨四点醒来,发现海棠花未眠。 照应 结尾:我之发现花未眠,大概也是由于我独自住在旅馆里,凌晨四时就醒一的缘故吧。 你看,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日本作家川端康成,不也是在结尾照应开头,写出所感吗?结尾为我们指点了发掘美的方法和途径:“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 例5、让我们再来看一篇更为特别的首尾照应的名作: 春天已经到来 扣题托尔斯泰 真正的春天到了。 早晨,灿烂的太阳升起来了,迅速地吞噬了水面上薄薄的浮冰,温暖的空气带着大地的水蒸气晃动着。刚出土的嫩草一片葱绿,月季花和杨柳树都生意盎然地萌芽了。金黄色的花朵累累的枝条上,一只蜜蜂嗡嗡地飞来飞去。看不见的云雀在田野上空歌唱;鹤和雁发出春天的欢呼,高高地在上空飞过。牧场上,脱毛还没有长好的牲口嚎叫起来;羊羔咩咩地叫着,在掉了毛的羊妈妈周围欢蹦乱跳;活泼的孩子在留有赤脚印迹的刚干的村路上奔跑;从池塘旁边传来洗衣女快乐的谈话;家家院子里响起了农民修理犁耙的斧声。 真正的春天来到了。 大家看看这篇名作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它们近乎一样!结尾比开头仅多了一个“来”字,那是起加强语气作用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