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docx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926256 上传时间:2024-01-13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6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读书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论语读书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论语读书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论语读书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论语读书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读书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读书笔记.docx(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语读书笔记论语读书笔记1论语作为一部涉及人类生活诸多方面的儒家经典著作,许多篇章谈到做人的问题,这对当代人具有借鉴意义。其一,做人要正直磊落。孔子认为:“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雍也)在孔子看来,一个人要正直,仅有正直才能光明磊落。然而我们的生活中不正直的人也能生存,但那只是靠侥幸而避开了灾祸。按事物发展的逻辑推理,这种靠侥幸避开灾祸的人迟早要跌跟斗。其二,做人要重视“仁德”。这是孔子在做人问题上强调最多的问题之一。在孔子看来,仁德是做人的根本,是处于第一位的。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又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

2、乐何?”(八佾)这说明仅有在仁德的基础上做学问、学礼乐才有意义。孔子还认为,仅有仁德的人才能无私地对待别人,才能得到人们的称颂。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里仁)“齐景公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伯夷、叔齐饿死于首阳之下,民到于今称之。”(季氏)充分说明仁德的价值和力气。那么怎样才能算仁呢?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也就是说,仅有克制自我,让言行贴合礼就是仁德了。一旦做到言行贴合礼,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可见“仁”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后天“修身”、“克己”的结果。当然孔子还提出仁德的外在标准,这就是“刚、毅、木、讷近仁。”(子路)即刚

3、毅、果断、质朴、语言虚心的人接近于仁德。同时他还提出实践仁德的五项标准,即:“恭、宽、信、敏、惠”(阳货)。即恭谨、宽厚、信实、勤敏、慈惠。他说,对人恭谨就不会招致羞辱,待人宽厚就会得到大家拥护,交往信实别人就会信任,做事勤敏就会取得胜利,给人慈惠就能够很好使唤民众。孔子说能实行这五种美德者,就可算是仁了。当然,在孔子看来要想完全到达仁是极不简单的。所以他教人追求仁德的方法,那就是“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能够弗畔矣夫!”(颜渊)即广泛地学习文化典籍,用礼约束自我的行为,这样就能够不背离正道了。同时也要重视向仁德的人学习,用仁德的人来帮忙培养仁德。而仁德的人应当是自我站得住,也使别人站得住,自我

4、期望到达也帮忙别人到达,凡事能推己及人的人。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雍也)其三,做人要重视修养的全面发展。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即:我每一天都要再三反省自我:帮忙别人办事是否尽心竭力了呢?与朋友交往是否讲信用了?强调从自身出发修养品德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孔子强调做人还要重视全面发展。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述而)即:志向在于道,依据在于德,凭籍在于仁,活动在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仅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做人。那么孔子为什么强调做人要全面发展呢?那里体现了孔子对人的社会性的

5、认识,以及个人修养的相互制约作用,他说:“举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即:诗歌能够兴奋人的精神,礼节能够坚决人的情操,音乐能够促进人们事业的胜利。所以,对于个人修养来说,全面发展显得极为重要。论语读书笔记2正值北方寒冷的冬季,在家沏一杯暖暖的红茶,拿起论语认真读一读。恰如醇酒美茗越品越香,受益匪浅。论语虽然是语录散文体,总共20篇,500则左右,大约仅有1万多字。但大多都是警世名言,言简意赅,含义深刻,有着许多长篇宏论也难以达到的思想高度和深度。此书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在中国历史上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有名的教育家、政治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孔子

6、及其弟子的语录结集,由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前479年,享年73岁。名丘,字仲尼。山东曲阜人。孔子诞生的前后时代,也是世界历史上不寻常的时段,有些西方学者称为人类史上“轴心时代”。相继中国孔子和老子分别创立了儒道学派;印度释迦摩尼创立佛教;希腊诞生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这一时段在世界史上是也是绚丽多彩的。孔子一生困难曲折,幼年丧父,少年丧母,生活困顿。孔子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但却非常好礼,勤奋好学。常进太庙,询问礼仪之事,因此很早就成了十里八乡知书达礼的名人。而立之年

7、开始办私学,把教育推向民间。打破了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体制,开了“有教无类”民办私学的先河。孔子在贫困和磨难中度过55岁,基于在鲁国不能实现其抱负,又率领弟子开始了长达13年的周游列国,宣传政治主张,推行抱负的漂泊人生,虽到处碰壁,吃尽了苦头,仍不改初衷。有时甚至断粮七日,累累若丧家之狗。面对如此逆境,有的年轻弟子都受不了了,孔子却能苦中作乐,甚至鼓瑟唱歌,直到68岁才回到鲁国。在论语中,犹如从没提到苦字。而是一辈子“忧道不忧贫,明知不可为而为之”。“饭疏食、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朝闻道,夕可死矣。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这些名句中足见孔子精神强大,安贫乐道,追求抱负理想,矢志不

8、渝的精神。在这位圣人的眼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的情怀。值得一提的是儒家讲的圣人,不是像西方的万能上帝。高高在上,主宰着一切,芸芸众生只能在他的脚下匍匐跪倒。孔子却是现实中活生生的一个人,他开创的儒学不带任何神秘颜色,而是直面现实人生,看得见,听得懂,用得上。这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不管国人读没读过论语,但其中言简意赅,含蓄凝炼,富于哲理的格言,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口语,留传了两千多年,至今信手拈来。从论语中,我们读出了孔子的非常好学,对道德、礼仪、学问的渴求和执着。孔子曾说过:“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孔丘者,不如丘之好学也。”“敏而

9、好学”、“不耻下问”、“学如不及,犹恐失之”、“三人行必有我师”、“我非生而知之者也,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孔子的博学,不是生而知之,而是靠后天一般人不能企及的勤奋积累获得的。天道酬勤,苍天不负有心人。孔子的勤奋好学,奠定了他的历史地位。在整理古代元典文献上,孔子的功不可没。纵观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曾经的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都是最早进入文明社会的。其它三个古国当时是和中国齐名的,也是有着曾经的辉煌。但如今早已湮灭在历史尘埃中了。而我华夏文明历经劫难而不灭,固守着精神文明家园,至今矗立在世界的东方不倒,没有断代断层,生生不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是否与这些灿烂的文化传承,保留

10、下了中华文化元典,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呢?古代先哲给我们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宝贵的文化精神遗产和文化自信,这真是值得庆幸的。诗易礼书春秋等,相传这些文献典籍中,是孔子不辞劳苦,经手重新校定整理编纂,保存至今。司马迁认为,孔子将3000多篇杂乱的诗歌,堪定为305篇,皆弦歌之。也就是说这305篇不但能吟诵,还要谱曲能唱。这是多大的工程啊。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草木鸟兽之名。不学诗,无以言。再如周易,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相传远古伏羲观察自然现象做八卦,周文王拘羑里,面壁推演出64卦。这时的易经还是古奥难懂。据说孔子晚年作易传。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要中记

11、载:“夫子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橐”。韦编三绝,以至于穿竹简的牛皮绳都断了多次。易传是解释卦辞和爻辞的,统称十翼。由此给易经仿佛插上了翅膀,变的简单理解和接地气了。周易中涵盖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丰富的内容。布满了朴实的辩证法,是古代先哲思想智慧的结晶,是华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绝不仅是占卜算命的。这些典籍保存整理和孔子息息相关,孔子的贡献是巨大的。孔子是当之无愧的宏大教育家。西周时,学在官府,享受教育是贵族世袭特权之一。孔子胜利地开办了私学,把教育从官方贵族推向了民间,教授以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各科。孔子办学,广收门徒。“有教无类”“诲人不倦”。四方学子不论贫富贵贱

12、,纷纷前来求学。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身通六艺),更有孔门十哲。其中孔子最喜爱的学生颜回就是出身寒门。“一簞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还有子路、曾参都是来自下层。“学而优则仕”儒家热衷政治,但绝不是贪恋权力,追求享乐。他们入仕是为解救社会,实现其仁爱德政的抱负。孔子为其漂泊一生,困难困苦仍不转变初衷,。在这位圣人的眼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不义而富贵于我如浮云”。孔子在办学方面的宝贵阅历对当下仍有非常深远的指导作用。“温故而知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孔子的授课方式也是很值得学习的。侍

13、坐篇,是论语篇幅最长的一则,孔子和四个弟子展开了关于志向的讨论,先是老师提出问题,弟子们畅所欲言,然后老师作简要的总结,通过几个人的言谈、神态、动作胜利的刻画了孔子的形象,逼真而传神。是孔子教学的一次完整记录。孔子的谦谦君子,亲切自然,循循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弟子们的各抒己见,无拘无束,甚至还有鼓瑟的弟子曾皙。这是个多么宽松和谐令人憧憬的学习氛围呀。孔子在论语中反映的教育思想和至理名言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孔子作为举世仰慕留芳千古的文化圣人是当之无愧的。重视关于人的德性,孔子的核心思想就是“仁”的伦理思想体系,“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孔子特殊高扬“仁”字,这个字在论语中也许消失了10

14、0多次。克己复礼,孝悌为本,为人由己,注重个人修养。而孔子本身就具备仁者情怀,凸现了敬天重民的民本进步思想。这和春秋是一脉相承的。马棚失火,孔子不问马,而问“伤人乎”?开始关注人的地位价值问题。这较之奴隶时代,匹马束丝即可换取5个奴隶是进步多了。孔子极力主张君王要实行仁政德治,和为贵,提倡国君要有民本思想,坚持中庸忠恕之道,反对残暴统治,怜悯人民疾苦,怒斥苛政猛于虎。论语记载:“仲弓问仁。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又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孔子仁、爱、孝、悌、忠、恕、恭、宽、信、敏、惠、礼等,就

15、是安家立命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立身立言,躬行实践,最出名的一句话,“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也是孔子的一个最可贵的品行。孔子高高大大,据说是1.9米以上的长人。形容他“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从论语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有着常人喜怒哀乐的孔子。如孔子是个非常喜好音乐,精通音律的大家。在周游齐国时虽然未得到齐景公的重用,齐的政治礼制也令孔子失望。但有幸听到了齐太师弹奏的舜时的音乐,醉心到“三月不知肉味”的境界。孔子在卫国,在卫灵公的风流夫人南子的一再邀请下访问了南子后,直率的弟子子路不快乐,甩脸色给孔子看,孔子有口说不清,赶忙宣誓赌咒:假如做了不正经的事,天厌之!天厌之!对于厌恶之

16、人和事,孔子也会骂人,甚至是打人。有个叫原壤的老头,小时母亲办丧时不哀思,甚至还唱歌。老了不改恶习,不懂礼,孔子见到他时,坐没坐像,腿伸的很远,孔子厌恶极了,不但骂了他,甚至还用拐杖敲他的小腿。晚年他的最好学生颜渊和唯一的儿子孔鲤因病故去,白发人送黑发人。孔子大哭“天丧予!天丧予”。学生伯牛也许得了传染病,孔子在窗外,紧紧拉着他的手,口中念念不舍从论语的记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并不是板着面孔,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只会说教,离我们很远的圣人。而是亲切自然,甚至是风趣幽默,具备平凡人嬉笑怒骂的真性情,走下神坛的真实孔子。他那超常的智慧,完善的品德,慈爱和气的仪态,在论语中俯拾皆是。司马迁在孔子世家中说“我读了孔子的遗书,可以想见的到他为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