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背综合征的临床X线特点 (24).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924051 上传时间:2024-01-0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直背综合征的临床X线特点 (2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直背综合征的临床X线特点 (2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直背综合征的临床X线特点 (2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直背综合征的临床X线特点 (2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直背综合征的临床X线特点 (24).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胸内结节病的临床CT研究作者:张宏伟 作者单位:054031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 【摘要】 目的 分析胸部结节病的临床和CT征象特点,提高其临床和CT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和)临床证实的25例胸部结节病的CT和临床资料。结果 胸部淋巴结增大23例,其中纵隔淋巴结及双肺门淋巴结增大19例,纵隔淋巴结及单侧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仅一侧肺门淋巴结增大而无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仅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肺部病变20例(包括肺内结节15例,斑片及大块致密影4例,肺纤维化1例),其中仅有肺部病变2例。25例病例发病年龄平均51.3岁,50岁以上13例。结论 结节病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具有典型胸部

2、淋巴结肿大和肺部表现者,结节病诊断容易;仅有肺部病变或/和不典型的胸部淋巴结增大易导致结节病误诊,结合临床或治疗性动态观察影像变化可减少误诊。 【关键词】 结节病,肺;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结节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全身性非干酪性上皮肉芽肿性疾病,常累及肺、淋巴结、肝、脾、皮肤、肾、骨等器官,90%可累及肺部1。由于对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特别是不典型影像学表现认识不足,常易误诊。为提高其诊断水平,笔者回顾性分析一组胸部结节病病例,探讨结节病的临床、影像诊断问题。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选择1997至2008年我院25例患者,男11例,女14例;年龄2872岁,平均年龄51.3岁,50岁以上1

3、3例。皮下结节活检证实7例,颈部淋巴结开胸肺活检证实各1例,经纤维支气管镜肺活检证实5例,临床证实11例(实验室资料及内窥镜等检查亦除外结核、淋巴瘤等疾病,且对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追踪观察211年)。1.2 临床表现 无临床症状经胸部X线检查发现5例(20%),干咳4例,咳嗽、痰中带血2例,反复咳血1例,胸闷、气短5例,乏力3例,低热6例。伴皮下结节4例:皮下结节同时伴肾结石、左眼视力模糊1例,伴上颌窦、肋骨、腰骶椎受累1例。左腋下、双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伴杵状指1例,锁骨上淋巴结肿大2例,肝大1例,脾大3例。SAGE不同程度增高9例,弥散功能障碍7例,尿钙增高9例。1.3 胸部CT检查1.3.1

4、 胸部淋巴结改变:胸部淋巴结增大23例,纵隔淋巴结各组均可受累,其中胸骨后淋巴结受累5例,隆突下淋巴结受累7例。其中纵隔淋巴结及双肺门淋巴结增大19例,纵隔淋巴结及单侧肺门淋巴结增大1例,仅一侧肺门淋巴结增大而无纵隔淋巴结增大1例,仅纵隔淋巴结增大2例。1.3.2 肺内改变:肺野正常6例,肺内多发结节15例 典型表现为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呈串珠状,两肺斑片影1例,大块致密影3例,其中可见以肺门为中心向肺野延伸成蝶翼状1例,蜂窝肺1例。1.3.3 胸膜改变:双侧胸腔积液1例,左侧少量胸腔积液2例,双侧胸膜肥厚2例,同时伴右斜裂胸膜增厚1例。2 讨论一般认为结节病的发病年龄较轻,被认为是年轻人的疾病

5、,近年报道,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亦不少见2,3。本组平均年龄51.3岁,50岁以上13例。足见对老年结节病应引起足够重视。且有文献报道2该年龄组患者的病情较重,且影像学表现多不典型,很容易造成临床和影像诊断上的误诊。胸内淋巴结:胸内淋巴结增大是结节病最常见的表现,双肺门并纵隔淋巴结肿大为其典型影像学特征。单侧肺门伴或不伴纵隔淋巴结肿大少见,文献报道为 21%4。本组5例(17.9%)。有学者将其列为结节病的非典型表现,将其作为老年人结节病的特征之一。还有作者把其及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无肺门淋巴结肿大列为最常见的不典型结节病表现2,本组仅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有作者认为单侧肺门肿大可能只是结节病

6、病程发展的一个阶段,最终会导致双肺门受累2,5。本组最初表现为单侧肺门淋巴结肿大1例,5个月后发展为双侧。1例先仅有肺纹理增粗及纵隔淋巴结肿大无肺门淋巴结肿大,后出现肺门淋巴结肿大肺门淋巴结消失仅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由此可见该影像表现可以是结节病发展不同阶段的影像特点。如无动态观察,诊断很棘手,极易误诊。随诊及动态观察临床和影像改变,在诊断结节病过程中表现尤为重要。值得一提的是,纵隔内淋巴结各组均可受累,特别是本组尚有胸骨后组淋巴结肿大3例,隆突下淋巴结受累5例。前者应注意与淋巴瘤的鉴别,后者与转移瘤的鉴别。肺内表现可呈斑片、毛玻璃样、粟粒状、小结节或粗的网格状或网状结节状,蜂窝状等各种各样表现

7、,且可数种同时存在。文献报道,肺内结节是结节病最常见的肺部CT征象,约有77%的病例HRCT 可见到肺内结节6。结节病的结节为肉芽肿结节,直径约15 mm,部分病例可达1 cm至数厘米7,其特征性的CT表现是肺实质异常是沿支气管血管束 、小叶间隔、叶间裂和胸膜下部位的结节样改变。在大部分病例中结节边缘不规则,且可融合成大的结节。当发生纤维化时,不规则的线状致密影典型地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且可见小叶的扭曲。大块致密影也是结节病的主要肺部CT征象。Brauner等8 认为边缘不清的大块致密影多为结节融合的结果,此时若有支气管充气则很难与肺泡实变区别,这种表现在胸片上称为肺泡性结节病或假肺泡综合症。

8、Bergin等9认为它代表了本病的炎症期。本组3例,随诊23年,其中病灶大部分消失2例,稍变大1例。胸部结节病患者约90%出现肺部异常1。若同时伴有双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一般较容易。当出现肺部阴影而无典型肺门及纵隔淋巴结淋巴结肿大,诊断很难,要与结核及癌性淋巴管炎、淋巴瘤鉴别。本组纵隔多组淋巴结肿大1例,双下肺后基底段数个小结节,抗结核治疗无效,剖胸探查发现:胸膜及纵隔胸膜表面白色粟粒样结节,纵隔多组淋巴结肿大,冰冻病理为结核。术后病理结节病,经激素治疗,结节消失,淋巴结缩小。结节病与癌性淋巴管炎的鉴别主要在于前者主要分布在中心间质,周围间质分布相对较少,小叶间质增厚多不明显;而后者明显

9、累及周围间质引起小叶间隔明显增厚10,且多症状严重,有原发灶可寻。与淋巴瘤的鉴别,纵隔淋巴瘤一般常累及前纵隔胸骨后淋巴结,很少伴双侧肺门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结多粘连融合,淋巴结分界不清,增强呈中等强化。而结节病多为中纵隔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分界清楚,不融合。淋巴瘤合并肺浸润时,往往病变处于进展阶段,这是纵隔淋巴结肿大更突出。而结节病合并肺浸润时,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多不同程度缩小。仅有肺内表现诊断更难,本组3例全部误诊。不典型的纵隔及肺内影像表现,结节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不易,甚至有时病理都难以定性,徘徊在结核、淋巴瘤、肺癌之间,需结合临床治疗及影像动态观察,方可确诊。晋升网简介晋升网(http:/)致力

10、于成为医务工作者晋升职称心灵导师;是目前国内收录医学期刊、医学杂志最多最权威的医学学术平台;提供免费医学期刊在线阅读;网罗和甄选海量优秀医学论文检索,独立研发医学在线资源分享库和医学在线模拟考试库;整合刊类、标题、关键词检索及全文检索,并独家研发刊社管理和刊社加盟系统、在线投稿、在线查稿、在线阅读、远程审稿、在线下载等系统;聚刊社力量,建服务平台,让晋升网通过“专业”走入每一个医务人员的身边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目标;晋升网(http:/)标准 最便捷的晋升通道 最高效的学习方法 最丰富的医学文献 最权威的医学期刊 最专业的医学服务【参考文献】 1 Zinck SE,Schwartz E,Berry

11、 GJ,et al. CT of noninfectious granulomatous lung disease. Radiol Clin north Am,2001,39:11891209.2 顾占军,潘纪戌,于经瀛. 不典型胸部结节病的CT表现.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303306.3 姜华,陶敏燕,杨红军.高分辨率CT对孤立性肺结节病变的诊断价值.中国基层医药,2008,15:107108.4 岳辉南. 结节病.中华放射学杂志,1978,12:1416.5 马奎,白友贤,张孟增.结节病X线诊断的几个问题探讨.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1,14:33.6 Traill ZC,M

12、askell GF,Glesson FV,et al. Highresolusion CT findings of pulmonery sarcoidosis. AJY,1997,168:1557.7 李铁一,李辉,冀景玲. 胸部结节病影像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299302.8 Brauner MW,Grienier P,Mompoint D,et al.Pulmnoary Sarcoidosis:evaluation highresolution CT. Radiology,1989,172:467.9 Bergin CJ,Bell DY,Coblentz CL,et al. sarcodiosis:Correlation of pulmonary function tests.Radiology,1989,171:619.10 蔡祖龙. 努力提高结节病的诊断水平. 中华放射学杂志,2003,37:293294.申明:本论文版权归原刊发杂志社所有,我们转载的目的是用于 学术交流与讨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学术建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