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河师大实验中学九下月考试卷(语文).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923312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河师大实验中学九下月考试卷(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年河师大实验中学九下月考试卷(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年河师大实验中学九下月考试卷(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年河师大实验中学九下月考试卷(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年河师大实验中学九下月考试卷(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河师大实验中学九下月考试卷(语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河师大实验中学九下月考试卷(语文).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师大实验中学九年级下学期月考试卷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命题人:石磊)一、积累与运用。(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私谒(yi) 涿州(zhu) 恻隐(c) 嘤嘤成韵(yng)B.缥碧(pio ) 烨然(y) 媵人(yng) 好鸟相鸣(ho)C.崔颢(ho) 剽悍(bio) 干涸(h) 奄奄一息(yn)D.倏忽(sh) 吐哺(b) 氛围(fn) 呱呱坠地(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崩殂 麾下 陟罚臧否 夙夜忧叹B.遣诏 费祎 窈窕淑女 再接再励C.朔洄 蒹葭 经纶世物 鸢飞戾天D.皲裂 冻馁 卿卿如

2、唔 琴瑟有之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2分)A.登上市郊南山,举目远眺,只见青山如屏,绿水如带,令人心旷神怡。 B.自从校长提出“读书工程”以来,全校师生趋之若鹜,读书蔚然成风。C.叶圣陶先生说,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这次去苏州浏览了几个园林,果然觉得名不虚传。D. 9月7日上午,日本海上保安厅在钓鱼岛海域以所谓“妨碍执行公务嫌疑”逮捕了船长詹其雄,这一恣意妄为的举动再次激怒了中国人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作为一种助学贷款的消费信贷,市场需求的潜力很大。B.为落实本校向“希望工程”捐助的事,他一大早就召集三个学校的领导人研究这件事。

3、 C.我们要在生活上努力地养成好习惯,在思想上自觉地抵制坏风气。 D.关于中国足球不能冲出亚洲的关键,我的拙见简单一句话,运动员和教练,水平太低。 5.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3分) 狗衔着一块肉过河,望见自己在水里的影子,以为是另外一只狗衔着更大的肉。他于是放下自己这块肉,冲过去抢那块。结果,两块肉都没有了。 这个故事出自哪部名著?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6、 根据课文原句填空(8分)与朱元思书中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 。黄鹤楼中直抒胸臆抒发思乡之情的句子是 , 。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 。(诗经关雎)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 。(诗经蒹葭7、认真观察漫画。(共3分)

4、(1)给它拟一个标题。(8个字以内)(1分) 。(2)说说你对这幅漫画的理解。(2分)8、根据语意,仿写句子。要求比喻恰当,句式相近。(2分)宽容是一种品格,也是一种财富。大海因宽容河流而变得浩瀚。 , ,心灵因宽容过失而变得温厚。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912题。(共16分)虹影 杨文丰山野间童年的我,却常常被美丽而神幻的虹所迷惑。我时常戴一顶大斗笠,仰着童稚的脸,长久地看、认真地读那静卧在山野上空被村人喊做天弓的虹。故乡的虹,大都悬生在午后的天空,彩虹起兮云飞扬,天地间总是微雨细细,雨光氤氲,若有似无,我一低头,汪汪积水中,竟也见有虹影流转。童年的我,以为虹都是从土地里拱起而飘然升空的。大人

5、说地上的蜈蚣,背不总是那么驼吗?在我童年的天空里,虹,仿佛和地上某种东西总有莫名的感应,神性充盈。我甚至想,那虹,是地里蜈蚣升天的么?及至青年,丰满的物事无止无息,人,总顾不上停歇脚步,仰头读虹。重负的中年即便偶能读读虹,所读出的,恐也多是岁月的况味。 老年时至,夕阳在天。人生舟楫,早早告别了土腴木秀的春夏,急急就滑入了水瘦山寒的秋冬,人与虹,早疏离焉。虹的色彩,使人漫生想像啊。诗人北岛就有一首诗叫姑娘,短得只有两句:“颤动的虹/采集飞鸟的花翎”。姑娘与虹,大抵是皆有照人光彩,诗人才能当上月下老人,将她们红线联姻吧。虹,也算得上是阳光和雨滴曲折而奇幻的“合作”。 与雨滴“合作”的、射在雨幕上的

6、阳光,是齐刷平行的、集团无边的箭簇。每一根阳光之箭,进入雨滴的位置和角度都不同,因而,每一根阳光之箭的折射以及反射角度相应也不同。 你能否看见虹,取决于经雨滴反射过来的光波,能量是否集中,光色是否够强,最根本的,还在于能否如前所述,正好射入你的眼帘。陆龟蒙在和袭美咏臬桥中咏虹:“横截春流架虹桥。”毛润芝诗曰:“青山着意化为桥”。这些诗词,当然皆是先观虹桥而后作。虹何以常被喻作桥呢?抑或说, 虹何以总是弧形的呢?这是因为,惟有此一弧段之上雨滴反射过来的各色色光,能量才最集中,光色才最强,更重要的,是只有这些斑斓色光,才能被人看到。作为生命的虹,命运之路总是曲曲折折的。有了光,有了雨幕,有了光在雨

7、幕中的折射,方生虹。虹的光明前途,只能是短暂的。虹的生命多斑斓在夏日雨水的天空。这是因为夏季才多有雷雨或阵雨天气,这类雨范围不大,容易出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晴”的景象,利于虹生。大雾中,水汽空蒙氤氲,阳光遥遥地、斜斜地射来,霎时彩虹如练,也自在情理之中。 空气干燥的冬季,雨少,阵雨更少,是不太可能出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的。雪花纷飞时节,谁能见到虹?阳光,不是普罗米修斯盗来的天火么?雨滴不是从天上来么?看看虹吧,你还能说“水火不相容”吗?虹,不仅是天上水火相容的交响,更是水火相容的预言。“东虹日头,西虹雨。”这句谚语,简直就是气象预言。我们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地球的

8、中纬度。我们天天都可看到电视天气预报。那气象小姐所指点的江山,那中纬度地区所出现的系统性的降水天气,多数都自西而东移动。虹的方位又正好与太阳相对,所以,西虹在天,则表明茫茫雨区,正滂滂沱沱、飘飘荡荡朝我们所在地移来,不久天将雨。倘若虹影在东,则说明雨区早已告别了我们东去,我们的天地,可谓风景晴好,艳阳高照,天明地静。 选自散文海外版9联系文章的第一、二段,请分别概括说明作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对虹的态度。(4分)答: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10文中句子“作为生命的虹,命运之路总是曲曲折折的”的含义是什么?(4分)答: 11虹“是天上水火相容的交响”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答:

9、 12文中引用北岛、陆龟蒙和毛润芝的诗句的作用是什么?请联系全文加以分析。(4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共9分) 尽管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国际上主流科学界认为地震还无法准确预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人类在地震预报上的畏首畏脚和无所作为。欣喜的是,玉树地震后有关专家建议,我国应在不放弃研究地震预报的同时,不断加强地震多发区域的地震台网建设,逐步建立地震早期预警系统。 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虽一字之差,但反映的可能是两种思维和行为方式。如果认为地震预报不准确而不去做,是一种保守和畏难观念。然而,即使认为地震预报目前难以做到,但并不停止探索的脚步,而是尝试着有所作为,这是科学的和发展的观

10、念。地震预报是在地震尚未发生之前告诉人们何时何地将发生何等规模的地震,而地震预警是地震发生时或发生后,利用距离地震发生的最近的地震台快速确定地震的基本信息。在地震波还未到达另一个可能遭到破坏的地区时,告知当地人们采取应急措施。这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科学技术是可以做到的。日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2008年6月14日上午8点43分,日本东北部的岩手县和宫城县等地发生里氏7.2级地震。日本政府称,他们提前10秒在日本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警。 日本研发的一套“紧急地震速撤系统”正是通过时间差来对地震做出预警。地震发生时,一般是破坏力较小但速度较快的地震波(简称P波)先活动,接

11、着就是破坏力大但速度慢的地震波(简称S波)出现。两种震波之间存在几秒到几十秒的时间差。日本研究人员使用仪器探测出P波后,迅速发出预警。在S波来临之前,人们可以得到几秒到几十秒的宝贵逃生时间,而且,利用这几秒十几秒的预警时间,可通过自动装置暂停煤气、电、水、核电站、化工厂等的运行,避免次生灾害发生。 当然,我国与日本相比在地震预警方面存在一些困难,如首都地区以外区域的台网密度和监测力度还非常不足,技术上也存在局限性等,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能去尝试和探索。地震是我们面临的庞大的未知世界的一部分。今天,人类对其探索还谈不上照亮了一个点或几个点。但是,正如法布尔所说,如果我们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移动探索之灯

12、,随着一小片一小片的客观世界被认识清楚,我们最终也许能将地震成因的整体面貌的某个局部拼制出来,因而有可能从地震预警走向地震预报。 13.下列对说明对象及重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表述,与原文不符的一项是( ) (2分)A.该文的说明对象是“地震预报”与“地震预警”。B.文中用了相当多的文字,着重说明了“地震预警”。C.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少而精,只有“举例子”。D.文中举“日本提前10秒发布地震预警”和“日本研发的紧急地震速撤系统”的例子,作用是:用具体的例子说明地震是可以成功预警的。 14、用词准确是说明文语言的一大特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删去后不影响句子意思表达的一项是( ) (2分)A.在地震波还未到达另一个可能遭到破坏的地区时,告知当地人们采取应急措施。B.日本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成功的实践。C.他们提前10秒在日本部分区域实现了由电视等媒体发布的地震预警。 D.首都地区以外区域的台网密度和监测力度还非常不足。 15.下列各项中,对文中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原文文意不符的一项是( ) (2分)A.地震预报是世界性难题,目前科学还无法准确预报地震。B.地震预警是一个时间差的问题,目前科学技术是可以做到的。 C.日本研发的“紧急地震速撤系统”,在地震发生时,可最先测得的地震波是S波。 D.玉树地震后,专家建议现阶段我国应在不放弃研究地震预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