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年教学大纲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915682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3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路年教学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路年教学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路年教学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路年教学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路年教学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路年教学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路年教学大纲(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路大纲号:10022104 学分:4. 5学时:72执笔人:黄锦安审订人: 钱建平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一、课程的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我校电类各专业的一门技术性很强的学科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和初步的实验技能。为学习后续有关课程(如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线路及脉冲数字电路等课程)准备必要的电路基本知识,为今后从事电类各专业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必备的基础。二、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基本要求1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电路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会分析计算电路的基本方法以及初步的实验技能。2 .基本要求(1)掌握参考方向,等效二端网络等基本

2、概念;(2)掌握直流线性电路的分析方法;(3)掌握线性电路瞬态过程的分析方法;(4)掌握交流线性稳态电路的分析方法;(5)掌握二端口网络以及含多端元件电路的分析方法;(6)掌握网络图论的基本知识;(7)掌握非线性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8)正确地使用常用电工测量仪表和仪器,具有初步的实验技能。三、主要内容1电路模型利电路定律1.1 电路和电路模型1.1.1 电路模型1.1.2 集总电路1.2 电流及电压的参考方向1.2.1 电流及电流的参考方向1.2.2 A电压及电压的参考方向1.2.3 A电压与电流的关联参考方向1.3 功率和能量1.3.1 功率1.3.2 功率的计算1.3.3 能量1.4

3、 电阻元件1.4.1 电阻元件1.4.2 欧姆定律1.4.3 电阻元件的功率1.5 电压源和电流源1.5.1 理想电压源及具基本性质1.5.2 实际电压源的端口伏安关系1.5.3 理想电流源及具基本性质1.5.4 实际电流源的端口伏安关系1.6 受控源1.6.1 受控源的基本概念1.7 基尔霍夫定律1.7.1 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1.7.2 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1.7.3 AKCL和KVL的正确使用2简单电阻电路的分析2.1 电阻的串联、并联和混联2.1.1 电阻的串联2.1.2 电阻的并联2.1.3 电阻的混联2.1.4 混联电阻电路的计算2.2 电阻的Y.等效转换2.2.1

4、电阻的Y形联接与形联接等效互换 的概念2.2.2 丫形修形的互换公式2.3 电压源、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2.3.1 理想电压源的串联和并联2.3.2 理想电流源的串联和并联2.4 电源的等效变换2.4.1 实际独立电源等效变换的概念2.4.2 实际独立电源等效变换的条件2.5 运用等效变换分析含受控源的电路2.5.1 含受源电路的输入电阻2.5.2 用等效变换的分析方法分析含受控 源的电路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3.1 支路电流法3.1.1 支路电流法3.1.2 KCL和KVL万程的独立性3.2 网孔电流法和回路电流法3.2.1 一般电路的网孔法3.2.2 含理想电流源支路的网孔法3.2.3 含受控

5、源支路的网孔法3.2.4 含理想电流源支路的回路法3.3 节点电压法3.3.1 一般电路的节点法3.3.2 含理想电压源支路的节点法3.3.3 含受控源支路的节点法4电路定理4.1 尊肾.范理4.1.1 叠加定理及计算电路的叠加法4.1.2 含受控源电路的叠加法4.2 替代定理4.2.1 替代定理及其应用4.3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4.3.1 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4.3.2 利用戴维南定理分析电路4.3.3 利用戴维南定理分析含受控源的电 路。4.4 特勒根定理4.4.1 特勒根定理4.4.2 特勒根定理的使用4.5 对偶原理4.5.1 对偶原理。5 一阶电路和二阶电路5.1 电容元件5.1.

6、1 电容元件的伏安关系5.1.2 电容元件的储能5.2 电感元件5.2.1 电感元件的伏安关系5.2.2 电感元件的储能5.3 一阶电路5.3.1 一阶电路及其电路方程5.4 电路的初始条件5.4.1 换路定则5.4.2 电路初始条件的计算5.5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5.5.1 一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及其计算5.6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5.6.1 一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及其计算5.7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5.7.1 一阶电路的全响应及其计算5.8 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5.8.1 直流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5.8.2 利用三要素法求解直流一阶电路的 瞬态过程5.9 一阶电路的阶跃响应5.9.1 一阶电路的

7、单位阶跃响应5.9.2 利用阶跃响应求分段常数激励下一 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及全响应5.10 一阶电路的冲激响应5.10.1 一阶电路的单位冲激响应5.11 卷积5.11.1 卷积5.11.2 利用卷积求任意激励下电路的响应5.12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5.12.1 二阶电路的方程5.12.2 二阶电路的零输入响应5.13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和阶跃响应5.13.1 二阶电路的零状态响应5.13.2 二阶电路的阶跃响应6正弦交流电路基础6.1 正弦量6.1.1 正弦量的三要素6.1.2 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6.2 正弦量的有效值6.2.1 正弦量的有效值6.3 相量法的基本概念6.3.1 相量6

8、.3.2 正弦量与相量的关系6.3.3 相量法的基本概念6.4 基尔霍夫定律和R、L、C伏安关系的相 量形式6.4.1 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6.4.2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阻元件6.4.3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感元件6.4.4 正弦交流电路中的电容元件7正弦稳态电路的分析7.1 阻抗和等心7.1.1 阻抗及其求取7.1.2 导纳及其求取7.1.3 阻抗和导纳的等效互换7.2 一相,7.2.1 阻抗的串联和并联7.2.2 导纳的并联和串联7.2.3 电路的相量图7.2.4 利用相量法辅助电路分析7.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7.3.1 正弦稳态电路的平均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7.3.2 正弦稳态电路

9、的复功率7.3.3 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因数及其提高7.4 正弦稳态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7.4.1 正弦稳态电路计算的网孔法、节点法、戴维南定理的分析方法等7.5 最大平均功率的传输7.5.1 共轲匹配时的条件及最大功率计算7.5.2 模匹配时的条件及最大功率计算7.6 正弦稳态电路的谐振7.6.1 ARLC串联电路的谐振及其特点、谐振I7.6.2 GCL并联电路的谐振及其特点7.6.3 RL串联与C并联电路的谐振8含耦合电感的电路8.1 互感8.1.1 互感8.1.2 同名端8.1.3 一对耦合电感同时有电流流入时的伏安关系8.2 含耦合电感的电路计算8.2.1 一对耦合电感的串联8.2.2 一

10、对耦合电感的并联8.2.3 去耦等效变换8.2.4 含耦合电感电路的计算8.3 空芯变压器8.3.1 含空芯变压器电路的分析8.4 理想变压器8.4.1 理想变压器的端口伏安关系8.4.2 理想变压器的变压、电流、变换阻抗的柞质8.4.3 含理想变压器电路的分析9三相电路9.1 三相电源9.1.1 三相电源与对称三相电源9.1.2 对称三相电源星形联接与三角形联接时各自的线电压与相电压的关系9.2 负载星形联接的三相电路9.2.1 负载星形联接对称三相电路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9.2.2 负载星形联接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9.2.3 负载星形联接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9.3 负载三角形联接的三相电路9

11、.3.1 负载三角形联接对称三相电路线电流与相电流的关系9.3.2 负载三角形联接对称三相电路的计算9.3.4 负载三角形联接不对称三相电路的计9.4 三相电路的功率9.4.1 三相电路的功率9.5 三相功率的测量9.5.1 两表法测三相电路的功率10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10.1 非正弦周期电流10.1.1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概念10.2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10.2.1 周期函数分解为傅里叶级数10.3 傅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10.3.1 傅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10.4 傅里叶积分10.4.1 傅里叶积分10.5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10.5.1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计算10.6 非正弦

12、周期量的有效值10.6.1 非正弦周期量的有效值计算10.7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10.7.1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平均功率的计算11网络图论和电路的矩阵方程11.1 电路的图11.1.1 网络的图11.1.2 子图11.1.3 连通图11.2 回路、树、割集11.2.1 回路11.2.2 树11.2.3 害 U 集11.3 关联矩阵、回路矩阵、割集矩阵11.3.1 关联矩阵11.3.2 基本回路矩阵11.3.3 基本割集矩阵11.4 矩阵A、Bf、Qf之间的关系11.4.1 A、Bf、Qf之间的关系11.5 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11.5.1 节点电压方程的矩阵形式11.5.2 节点电

13、压方程的列写11.6 状态方程11.6.1 状态方程的概念11.6.2 状态方程的列写12二端口网络和多端元件12.1 二端口海端12.1.1 二端口网络的概念12.212.2.1 二端口网络的方程和参数12.2.2 二端口网络参数的确定12.3 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12.3.1 可逆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12.3.2 不可逆二端口网络的等效电路12.4 具有端接的二端口网络12.4.1 输入阻抗与输出阻抗12.4.2 转移函数12.5 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12.5.1 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12.5.2 特性阻抗概念的使用12.6 二端口网络的联接12.6.1 二端口网络的级联12.6.2 二端

14、口网络的串联12.6.3 二端口网络的并联12.7 运算放大器12.7.1 运算放大器的基本概念12.7.2 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电路的分析12.8 回转器12.8.1 理想回转器的基本概念及其阻抗倒换12.8.2 含理想回转器电路的分析13非线性电阻电路13.1 非线性电阻13.1.1 非线性电阻13.1.2 静态电阻与动态电阻13.2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与并联13.2.1 非线性电阻的串联13.2.2 非线性电阻的并联13.2.3 非线性电阻的混联13.2.4 直流工作点的计算13.3 分段线性化法13.3.1 理想二极管13.3.2 含理想二极管电路的分析13.3.3 分段线性化法13.4 小信号分析法13.4.1 小信号等效电路13.4.2 小信号分析法四、时间分配课程分 段标识序 号教学内容教学环节(学时)讲 课习 题实 验上 机课 外小 计1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442简单电阻电路分析443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4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营销创新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