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阶段试卷(11181-14课) 2.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8915481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阶段试卷(11181-14课)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阶段试卷(11181-14课)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阶段试卷(11181-14课)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阶段试卷(11181-14课)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阶段试卷(11181-14课) 2.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历史第二阶段考试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每小题选出答案后,请将答案序号填在答题表中相对应的题号下面的空格内。题号12345678910答案1、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列遗址中的古代先民,考古工作者通过其头盖骨化石进行研究的是( )A、北京人B、半坡居民C、河姆渡居民D、大汶口居民2、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中有“神氏农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的传说。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3、“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

2、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殷人”的“殷”是指( )A、夏朝 B、商朝C、西周D、春秋4、人们常将山东称作齐鲁大地,将河北称作燕赵大地。这源于西周实行的( )A、分封制B、郡县制C、科举制D、行省制5、据高淳县志记载:公元前541年,吴筑固城;公元前535年,楚克固城;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伐楚烧固城宫殿。这些史料反映了 的情况( ) A、夏、商、西周的更替 B、春秋争霸 C、战国兼并 D、百家争鸣6、成语是历史的积淀,每一个成语的背后都有一个含义深远的故事。下列成语典故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是( )破釜沉舟 烽火戏诸侯 退避三舍 围魏救赵 纸上谈兵A、 B、C、D、7、

3、台湾知名作家柏杨在柏杨曰读通鉴论历史中说道:“商鞅变法,并不是变出一个原子弹,也不是物质上的变革,而是制度的、社会的、教育文化的,基本上的改变,他成功了。”其中“制度”发生改变指的是()A、原始社会变为奴隶社会 B、奴隶社会变为封建社会C、封建社会变为资本主义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变为社会主义社会8、下列生产工具发明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B、C、D、9、孔子首创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广收门徒,最重要的历史作用在于( )A、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B、利于“因材施教”C、利于传播“仁”的思想D、使孔子成为了大教育家10、漫画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仔细观察下

4、列漫画,它们分别反映了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思想学说( ) A、道家、兵家、墨家B、法家、兵家、儒家C、墨家、法家、兵家D、道家、法家、儒家二、非选择题11、(11分)中国历史上一直把“秦皇”“汉武”并称。两人在巩固政权、维护国家统一方面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纺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1)材料一图示反映秦始皇开创了一套怎样的政治体制?(2分)他为巩固统治在思想上采取了什么措施?(1分)(2)材料二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2分)这一建议被

5、采纳后对儒家学说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3)秦始皇、汉武帝对儒家思想的态度虽然不同,但相同目的是什么?(2分)(4)概括指出两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2分)17、(9分)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举例说明秦汉时期,中原王朝与匈奴的关系。(各举1例)(4分)(2)分别写出秦汉时期抗击匈奴的一位将领。(2分)(3)历史上各民族之间关系的主流是什么?(2分)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民族意识?(1分)七年级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ABABDBCAD二、材料题11、(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2分)。焚书坑儒。(1分)(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分)使儒家学说成为封建正统思想。(2分)(3)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2分)(4)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2分)12、(1)和(1分);呼韩邪单于归顺汉朝或者昭君出塞等(1分);战(1分);蒙恬反击匈奴或者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等(1分)。 (2)秦:蒙恬(1分);汉:卫青或者霍去病(1分)。(3)主流:和平友好(2分)。树立民族平等,友好交往的意识。(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