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生活习惯培养活动方案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8914427 上传时间:2023-04-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6.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班生活习惯培养活动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小班生活习惯培养活动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小班生活习惯培养活动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小班生活习惯培养活动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小班生活习惯培养活动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班生活习惯培养活动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班生活习惯培养活动方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班生活习惯培养活动方案一、方案的提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 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在幼儿期进行生活习惯的培养,正是为 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基础。因此,贯彻落实纲要精神,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对 于幼儿的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有很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从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看,良好的生活常规可以使幼儿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既能使 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促进身体健康,又能使幼儿积极愉快地参加各种活动,从而受到 更为全面的教育,还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生活能力,为幼儿今后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 好的基础。从建立良好的班集体需要来

2、看,每个幼儿都是生活在一个有几十个小朋友组成的 班集体之中,他们要按一定的要求从事分散的或集体的活动。如果每个幼儿各行其是,不仅 教师无法按计划实施教育活动,就连幼儿的日常生活也无法协调。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和陶行 知老先生也充分认识到健康对于幼儿个体以及国家前途的意义,十分注重对儿童良好生活习 惯的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既是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结果,也是幼儿身心充分发展的前提; 幼儿时代的习惯不仅能够提高幼儿期的生命质量,而且为幼儿一生的健康赢得了时间。所以,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无论对于幼儿个体还是对于社会都是极其重要的。二、方案的界定:1、小班幼儿生活习惯:幼儿根据自身的能力做力所能及的自身服务。

3、2、幼儿良好学习习惯:是指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在生活卫生、道德品质和品德学 习多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自动化行为。三、方案的研究对象:本研究对象是在新概念兴乐幼儿园小二班幼儿:幼儿人数25人,平均年龄3.54岁,。四、方案的研究原则:1、主体性原则:在研究过程中,要以如何引导幼儿自我体验、自我感知、自我探索、自我完善为主线,以自助、他助、互助、等手段,构建幼儿园外来民工子女学习习惯教育的 运行体系。要把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幼儿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2、整体性原则:要以面向全体幼儿,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促进幼儿的 整体发展,并以良好学习习惯培养为实践的价值目标。3、可行性原则:在研究

4、过程中要明确区别不同区域、不同环境、不同条件、不同幼儿,注意切实根据自己幼儿园和幼儿的实际,重在针对性、实践性、操作性。4、灵活性原则:各子课题实验时要根据原来的基础和发展目标,制定体现纲要和幼儿 个体的灵活的实施方案和计划。五、目标:1、饮食习惯:饭前洗手,不剧烈活动;固定就餐地点,按时就餐,不用手抓饭,会使 用餐具进餐,不挑食、不偏食,安静就餐,不说话,不东张西望,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 饭后漱口擦嘴。2、衣着习惯:衣着舒适、整洁、朴素、大方、便于活动,能结合气温高低活动量大小 变化增减衣物,在成人的指导下,学会自己穿脱衣服。3、睡眠习惯:用右侧卧或仰卧;早睡早起,睡觉前不做剧烈运动;自己

5、独立安静地睡 眠自己单独一床,不用别人哄睡,不用辅助物入睡;睡眠前后不哭闹,不乱发脾气。4、清洁卫生习惯: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早晚洗脸;洗手时不玩水能按正确的方法洗,不 吃手指、不把不干静的物品放入口中;不随地大小便,不憋尿;不乱丢垃圾、不在地上、墙 上、乱画;不爬、不踩桌椅;不随地吐痰。5、器官保护卫生习惯:(1)用眼卫生:看书姿势正确;每天看电视不超过两小时,不用脏手揉眼睛。(2)用嗓卫生:不高声喊叫,唱歌时用自然的声音唱。(3)用耳卫生:遇到噪音时知道捂住耳朵,不抠耳朵、不把异物塞入耳。(4)口腔卫生:知道饭后、吃零食后要漱口;早晚刷牙,不将异物放入口中,不吞咽异 物。(5)鼻子卫生:不用手

6、抠鼻孔;不将异物塞入鼻孔中。六、内容:(一)第一阶段:目标:1、饭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养成良好的进餐习惯,不掉饭粒,形成良好的进餐模式。2、自我感知能力凸显,能及时入厕,不尿湿裤子,不随地大小便,不憋尿;会把裤子 提好,不露出小肚子。3、睡前不做剧烈运动;自己独立安静地睡眠自己单独一床,不用别人哄睡,不用辅助 物入睡;睡眠前后不哭闹,不乱发脾气。4、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洗脸;洗手时不玩水能按正 确的方法洗,不吃手指、不把不干静的物品放入口中;不乱丢垃圾、不在地上、墙上、乱画; 不爬、不踩桌椅;不随地吐痰。措施与内容:结合儿歌,培养技能。1、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厕、午睡穿脱衣服、进餐是最重要的三项。

7、在培养中孩子们 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因此进过多方面参考,我将它们编成儿歌,这 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洗手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 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这么两首儿歌:洗手歌漱口。儿歌编好后,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 儿歌。特别是在洗手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忘记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但只要在老师的点拨下, 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小手也洗的很干净。2、利用各个一日环节间隙,进行餐前做回顾教育。3、总结实施情况。(二)第二阶段:目标:1、继续养成良好进餐习惯,会正确使用勺子会一口饭一口菜用餐,会细嚼慢咽,饭后 会把碗勺放好,用自己的毛巾擦嘴。2、学习整理自己

8、的衣服,会把他们折好放在指定位置。3、学习正确的方法唱歌。措施与内容:1、坚持正面教育,多表扬多鼓励。陈鹤琴指出:“积极的鼓励比消极的刺激好得多”。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 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 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对于小班幼儿来说,表扬与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的 最有效的方法。我发现当小朋友把玩具弄得满地都是时,大声斥责是起不了多大效果的,而 这时你轻轻地说一声:“我来看看哪些小朋友最棒,能把地上玩具捡干净。”然后再表扬几个 正在拣玩具的小朋友真能干。那么,地上的玩具会在顷刻间被拣的干干净净了。2、让家长辅助孩子

9、自己穿脱衣物,并学会自己整理衣物。3、游戏:给娃娃穿衣服。4、 谈话:怎样唱歌才好听。(三)第三阶段:目标:1、口渴会主动喝水。2、学习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耳朵。3、初步学习给衣服扣扣子,拉拉链起床后会主动整理自己的衣物。4、会把学习用品、玩具分类归放。措施与内容:1、“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区域游戏是我们对小班幼儿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通过每日区域活动 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如娃娃家里教师为孩子们投放了布娃娃,小衣服、小梳子、发 卡等。游戏过程中孩子们自发的分配角色,相互间学会了分工、合作。为娃娃穿衣服,梳头, 在打扮娃娃的过程中,孩子们不自觉地学会了穿衣服、

10、扣扣子,扎小辨、洗脸等行为。益智区里我们为幼儿准备了大量的拼图卡片,起初孩子们喜欢自己玩,随着活动的开展, 孩子们在操作中会遇到一些困难,为了完成任务,孩子们之间学会了相互合作、帮助、欣赏。 他们的这种表现,在小班孩子中应该算是非常棒的了。在区域活动结束的时候,很多小朋友都会忘了把玩具放回原来的地方,而且幼儿也会到 处跑,我们就和幼儿们玩起“宝宝要回家”的游戏,这时小朋友就会像爸爸妈妈们一样照顾 他们的玩具。往日吵闹声没了,玩具也放得整整齐齐的,习惯培养贵在坚持,但并不是所有 的行为都是孩子乐意接受的,时间一长孩子觉得不新鲜了,感到疲倦了,就不愿坚持下去了。 这时就要掌握幼儿的心理,用游戏方式

11、来吸引孩子,重新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孩子重复这 样的行为,这样持之以恒、一贯要求、反复强化,最终形成良好的习惯。2、在一日活动中,渗透随机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对幼儿多观察,多注意,随时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做到及时发 现,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及纠正,让幼儿的良好行为得以巩固并发扬。活动中针对幼儿的表现 进行随机教育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比如:午睡前有些幼儿急于上床而把拖下的鞋子乱扔一地。 起床以后又有个别幼儿会为了寻找自己的鞋子而把大家的鞋子翻乱。每次看到此情景,老师 们都会抱怨小朋友们为什么不摆好鞋子在上床,可是无济于事,并没有好转。怎样解决这一 问题呢?我悄悄地把孩子们脱鞋的情景用照片的形式记

12、录了下来?下午教育活动时间,孩子 们惊喜地发现他们上了电脑上,小朋友看得特别的投入,“看,赵子浩的鞋子没摆就上床了。” “老师,我摆鞋子了,我还帮小朋友摆呢!”“老师,我们的鞋子好乱呀!太难看了。”孩子 们看到他们鞋子的狼狈样一个个发表了他们的感慨,七嘴八舌的相互争论。画面中的“小捣 蛋鬼们”小脸都羞得通红。我没有过多地发表意见,只是肯定了孩子们的发现。“下一次睡 觉前我还会给小朋友们录像,看一看谁能把鞋子摆好。”孩子们听了,立即个个表态以后一定摆好鞋子。还真见效,现在孩子们都能自觉地把鞋子摆放在规定的位置。3、利用家长园地、发放宣传材料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四)第四阶段:目标:

13、1、学习大小便后会把裤子拉过肚脐,大小便后学习擦屁股。2、继续学习自己盖被子,会把被子拉过肩,不蒙头睡。3、继续学习独立进餐,不掉饭粒,会把吃剩的骨头等放入指定位置。4、初步学会整理自己的仪表,如小手脏了会用流水洗手,会用手帕擦汗。5、学习自己穿鞋子。措施:1、利用各个活动环节进行教育,设计活动课程使幼儿更深入了解。2、故事:小猪变干净了。3、家园共育: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独立进餐,餐后可让幼儿整理自己的桌椅,培养 幼儿的独立性。4、区角投放一些练习自理能力的物品。5、评比小红花,个案分析记录。(五)第五阶段:目标:1、学习整理自己的仪表,会用手帕擦汗。2、继续学习用正确的方法保护耳朵、嗓子、

14、眼睛、鼻子。3、饭前便后主动洗手,会用自己的毛巾擦手,做到洗手时不玩水。4、学习归放学习用品,懂得物归原处的道理。5、天热会主动喝水,懂得喝生水会生病。6、继续学习穿鞋子。7、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措施:1、穿衣比赛。2、故事:鞋宝宝找朋友3、利用各个环节进行个人卫生教育。4、游戏:我送玩具回家。5、社会:情境表演。6、家园共育:请家长配合让幼儿在家作些力所能及的事情。7、谈话活动:我进步了。(六)第六阶段:目标:1、总结一个学期以来探索出教师、家长的教养观念及途径和方法。2、总结幼儿在家园 共育中,身心获得的良好发展。措施:1、专题交流。2、撰写研究总结3、收集整理相关资料。4、成果展示。

15、(成长发展档案、教养笔记、论文等)七、研究方法:本课题在研究中以教育行动研究方法为主,与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等教育方法 并以以下几种方法相结合:1、行动研究法:强调行动者参与研究,采取观察、谈话、访问、接触等多种方法,安 排定量的良好行为习惯的技能训练。2、个案剖析法:建立幼儿行为习惯个人档案,注重剖解,形成典型个案。3、调查研究法:进行团体、个体问卷调查,针对反馈信息,探寻实施策略,注重共性 与个性相兼顾,强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4、经验总结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大胆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创新研究,积累总结经验, 为以后的良好行为习惯教育提供便利。八、活动过程: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1、资料准备;2、制定课题实验方案;3、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组织教师学习、讨论;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实验班课题实践活动。本阶段是实验工作的关键阶段,必须认真组织实施,抓好每一个 环节,这个阶段收集到的资料和得到的结论,对整个实验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阶段:课题总结阶段。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论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