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演讲稿.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91008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演讲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演讲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演讲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演讲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演讲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演讲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就业再就业工作演讲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区就业再就业工作讲话 一、我区就业再就业工作现状 当前,我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进展情况总体良好。110月全区净增城镇就业岗位615个,已完成全年任务的123%;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1人,完成全年任务的95。5%,其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9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失业保险参保人数7500人,征缴失业保险费81。98万元,完成市下达任务的81.98;新增有组织劳务输出人数1105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94%;组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246人,完成任务的246%;开展劳务输出技能培训84期,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244%,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已完成和超额完

2、成。 但是,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不容乐观。主要表现为劳动力供求失衡:全区现有下岗失业人员近4000人,其中“4050”人员(女40、男50周岁以上)、双失业人员、单亲家庭失业人员、城镇低保失业人员近500人,农村亟待转移的富余劳动力2万余人,每年新生劳动力3000余人,失地农民6000余人,再加上尚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和复员退伍军人,总计有3万多人需要就业,而按常规估算,全区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5000多个,远远不能满足就业需求,就业矛盾一段时期内仍然比较突出。尤其是“4050人群,因受年龄、素质、观念等条件限制,就业更为困难。 造成就业矛盾突出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就业与经济紧密相连,特别我区二

3、、三产业的相对落后决定了就业岗位的有限性。同时,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出现了大量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剧了城镇就业压力。 第二,下岗失业人员、普通新生劳动力往往文化程度低,劳动技能单一,缺乏市场竞争力,有些还存有怕苦、怕累、怕出门的观念。这既有素质不高的因素,也有择业观念落后的问题. 第三,由于部分企业用工不规范,没有为职工解决社保等问题,加之工资福利待遇偏低、工作时间过长,造成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的局面。 第四,目前我区还没有正式的人才劳动力市场,就业服务网络不健全、用工信息传递不畅、乡镇劳动保障机构没有专职工作人员,影响了就业和再就业的全面、协调推进. 二、抓住三大环节,推动就

4、业再就业工作有效开展 (一)加快经济发展,努力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就业问题本质上是发展问题,进一步搞好再就业,必须坚持发展的观点不动摇。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区”战略,努力扩大工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要加快XX县区建设,促进三产集聚,大力发展商贸流通,要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培育一批创业带头人,以创业促就业. (二)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我区就业再就业的主要矛盾是结构性、素质性的矛盾,相当一部分人员无一技之长。因此,加大培训力度,帮助下岗失业人员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增强应变能力,是促进就业再就业的关键环节.今年以来,我区加大了对城乡劳动力的培训力度,全区共组织培训近7

5、000多人,培训后实现就业5000余人。 今后要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要根据企业需要的岗位和工种、下岗失业人员所要求的培训项目组织培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同时,要加强思想观念教育,帮助他们转变择业、就业观念,面对现实,适应形势,着力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尽快实现就业和再就业,营造“就业靠自己,工作靠能力,致富靠劳动”的新格局.要创新培训方式,开展定向、订单,长班、短班,全日制班、夜班,就业、创业等多形式、多内容的培训;同时,要加强培训单位与企业之间的沟通、联系和协作,联手解决培训和就业问题。 (三)大力培育人才劳动力市场,构建快速、畅通的供求信息平台。要切实解决信息网络不畅通、供求渠道中

6、梗阻的问题,充分利用劳务市场的信息网络,构筑政府、企业、个人之间以及区内区外、纵横相连的劳务需求信息平台.当前重点要抓好人才劳动力市场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和培育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实现省、市、区、乡(镇)四级联网,完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给企业和劳动者提供更多的择业和招工机会。 三、健全四大机制,保障就业再就业工作持续开展 (一)深化政策引导机制。近年来,中央、省、市、区先后出台了一批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是我们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关键是要抓好落实,同时要根据新的情况,不断加以完善,最大限度的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当前,我们还要重点研究落实三个方面的政策

7、问题:一是要积极鼓励、支持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人员自主创业,在贷款贴息、税收征收等方面给予优惠.二是积极支持社会兴办劳动密集型企业,支持现有企业新办劳动密集型企业,扩大社会就业面.三是要切实落实困难群体的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目前最为突出的是要关注、照顾4050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出路问题. (二)强化用工监管机制。劳动部门要强化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对用工不规范,企业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行为,要加大行政处罚力度,着力营造公平、安全的就业环境.同时,要教育企业从长计议,善待员工,按照国家法律、规章,落实用工政策。 (三)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社会保障体系是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动力。目前,社会上许多

8、下岗失业人员不愿就业,或有些企业招不到工,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也是重要原因。要着力建立从就业到社会保险,再到社会救助的相互衔接、相互促进的城乡一体化的“大社保”工作联动机制和政策体系.要继续扩大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覆盖面,重点是按照“高进高出、低进低出、逐步到位”的原则,推进个体工商户和自由职业人员的参保工作。对部分企业固定成本高,盈利水平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要兼顾保障劳动者参保权利和企业实际承受能力两方面因素,允许降低保费,实行低进低出的政策。对非公有制企业中的短期工、农民工,可以按照“先保骨干、再保一般的思路逐步到位。 (四)探索长效就业机制。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一定要创新理念,走市场化道路

9、,这样路子才能越走越宽。要创新就业方式,除了现在比较普遍的合同工外,要大力提倡钟点工代招代管、劳务外派等新的灵活就业方式.要创新培训机制,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前提,对培训资源进行重组,引入竞争机制,公开向社会“购买培训”,并将职业培训补贴与培训合格率和再就业状况相挂钩,引导和调动更多的职业培训机构以及其他教育资源积极参与再就业培训工作。要拓展就业渠道,在支持创业项目、发展社区服务业、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推动来料加工等方面继续进行实践和探索,对新开辟的就业岗位特别是政府购买岗位,要优先安排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总之,要通过创新就业方式,拓展就业渠道,积极探索形成全社会统筹、城乡一体、劳动者自主择业、

10、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长效就业机制。 四、采取三条措施,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千方百计扩大再就业,关系国计民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认定和管理,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和落实各项再就业扶持政策,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继续巩固两个确保,加强劳动监察,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发展计划部门要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研究制定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宏观经济社会政策,价格主管部门要协调和督促检查各项减免收费政策的落实;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政策部门落实再就业各项扶持政策情况的监督检查;经贸部门要通过改善融投资环境等方面措施,促进中小企业发

11、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再就业资金监督管理,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措施认真落实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各项减免收费项目;城建部门要妥善安排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经营场地,在物业管理、环境卫生、园林绿化等劳动密集型企业,优先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税务部门要及时了解再就业税收扶持政策落实情况,开展对再就业税收扶持政策执行情况的专项检查;工商部门要积极鼓励、支持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积极为下岗失业人员申办企业登记提供开业指导及相关政策、法规和信息的咨询服务. 同时,要努力构筑促进就业的社会责任体系,在强调政府承担促进就业首要责任的同时,充分发挥各类人民团体、各种经济组织、各个新闻媒体以及各级社

12、会管理层面的积极作用,将促进就业的政府责任转变为政府主导的社会责任,以进一步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共同为促进就业做出贡献. (二)注重建设,健全网络。完善的工作网络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重要保证.就业和再就业的岗位在基层、在社区、在企业,因而我们的就业服务就要跟到基层、社区、企业,工作网络就要延伸到基层、社区,这是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最基本条件。为此,必须尽快建立健全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落实机构、编制、人员、经费,明确职责、任务,建立各项工作制度,并与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相衔接,扎实有效地开展工作。乡镇和社区劳动保障服务机构最基本的职能可以概况为摸底子、送岗位、搞救助、抓管理,人员配备

13、要与乡镇事业单位改革相结合,整合资源,发挥综合效益. (三)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各部门要增强全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密切配合、相互支持。要建立日常协调机制,充分发挥再就业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统筹协调。人劳、发展、经贸、财政、城建、税务、工商等部门要继续履行好各自的职责,形成齐心协力、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尤其是开辟就业岗位、兑现优惠政策、开展人员摸底和动态管理等方面,各有关部门必须共同努力、相互支持、协同作战.在具体业务操作上要相互衔接,环环相扣。宣传部门和新闻煤体要加大宣传力度,为促进就业、激励创业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工会、妇联、共青团等人民团体也要发挥各自优势,群策群力,积极配合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