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年的回想.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909478 上传时间:2024-02-0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本命年的回想.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本命年的回想.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本命年的回想.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本命年的回想.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本命年的回想.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本命年的回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本命年的回想.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一、 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 2,课题:本命年的回想3,课时数:24, 学情分析学生刚学过沈从文的散文端午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了一些了解,也已经感受到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初一学生还处在盼年的年纪,对本文的内容应该很有兴趣,他们过年的一些经历和体验对学习本文也会有帮助。因时代、地域差异,学生可能对文中所写的部分民俗感到比较陌生。5、学生课前所作的准备:通过“课下注释”,结合查字典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读书,归纳文中写的过年的几件事情,并向长辈了解本地过年的风俗。学生搜集家乡过年时的风俗习惯,并收

2、集有关过年奇闻趣事。二、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的文化背景,了解春节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2.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体会作者的美好情思 3.欣赏作品独特的语言风格,体会其中浓郁的乡土气息。 4.通过学生自己过年时的亲身感受与作者的感受的对比,他们能体会到春节的变化与传统民俗的魅力。 三、教材分析1、本文的作者是刘绍棠,他的文学作品的突出特色就是致力于“中国气派,民族风格,乡土题材,地方特色”。这篇散文写的是他家乡京郊运河一带乡村过年的情景,充满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民俗风情。“吃腊八粥”、“送灶王爷”、“除夕守岁”,这些多少年来传承下来的过年的风俗在作者的笔下一一生动的展现出来,情致饱满,兴味盎

3、然,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读来是那样的亲切。作者通过这篇散文表现了自己对中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热爱,歌颂了热爱生活、纯真可爱的父老乡亲。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了解这些过年的习俗,并深刻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进而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应是重中之重。尤其是在正经历着社会大变革,外来文化影响急剧增强,中国传统节日日益式微的今天;尤其是面对着盲目崇洋,菲薄中国传统文化的青少年,更应如此。2、本文的语言很有表现力,勾勒生活生动传神,通俗易懂而又富有情趣,往往寥寥数笔就把一个生活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如写炒年货时,说“土炕烫得能烙饼”,可见烧了多少柴禾,炒了多少年货。再如

4、写初一清晨拜年,说“村南村北各门各户拜了个遍”,简单的十二个字就写出了这里民风的淳朴,人们之间关系的友善。因此,第二个教学重点就是要引领学生品味学习这些生动的语言。四、教学方法学生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讨论为主;教师辅以提问引导、讲解评价,串联全课教学。教室营造出过节的气氛,体现课文特定的民俗色彩。教学课件的制作也以喜庆、欢快的背景、音乐加以烘托,让学生在富有“年味儿”的环境中学习、感悟。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学习内容:1检查、落实字词。2整体感知课文,分析第4自然段的结构。教师活动技能要素学生活动导入教学淡化上课情境,营造特定氛围。利用课前两分钟时间,播放一个关于春节的幻灯片。取消“上课起立”的

5、形式,让学生自觉进入氛围。【百度图片】http:/ 簸箕 穿梭 筛子 门槛秫秸 阖家 鬼祟 篱笆 嚼玉米 糁儿 疙瘩鬏 理解与运用:阖家 鬼祟 赏心悦目4.初读课文布置思考题:a.“课文从什么地方开始回想的?从什么地方结束回想的?”b.“回想的过年的特点是什么?”讲解小组合作学习请本命年的同学解释分小组讨论完成关于字词的练习题。每小组选出一人负责回答老师的提问,组内其他成员可做补充。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分析课文开头明确:第3自然段开始回想,第5自然段结束回想。第3自然段为标志。分析开头“节气歌”的作用。找出总结春节特点的句子。分析“守旧”的意义提问衬托出春节的重要“最有鲜明地方特色和浓郁乡土气

6、息”带有恪守传统的意思,表示出春节在作者心目中的传统意义。理清思路,分析第4自然段结构。设疑引导a.“作者回想的过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b.“我们现在过年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c.“我们现在过年从除夕开始,课文中的过年从腊月初一开始。这一月之间,他们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呢?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呢?”分析结构针对上述问题,默读第4自然段。分层、起小标题。分小组讨论小标题。几件事中跟吃有关的有几个?说明了什么?与吃无关的表现了什么?结构总结(明线)a.“这几件事之间什么顺序?”b.“用课文中的词回答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6.中心总结(暗线)a.“这样丰富的生活表现了运河地区人民什么特点?”b.表现了他

7、们的什么精神?这是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提问追问总结提问默读总结讨论提问追问提问追问全体学生:“腊月初一”。大部分家庭现在过年是从除夕之夜开始的,欢乐一通宵之后,初一开始拜年。小标题要求:先找出一个动词,结合这个动词,总结出小标题。小标题答案不求统一,贴近即可,基本可总结为:炒年货吃腊八粥买糖果绒花备年货送灶王换门神前4项,收成好,享用成果。祈求好运,祝愿平安。时间顺序“预热增温红火发烧”重视过年热爱生活勤劳、淳朴第二课时学习内容:通过对第4自然段的分析,学生能欣赏作品展现的优美画面和带有浓重乡土气息的语言风格。了解关于春节的民俗知识,在讨论春节民俗的变化中,学生感悟到中国节日的内涵。教师活动技

8、能要素学生活动通过朗读,欣赏优美画面,体会语言风格。已布置学生自选课文片段写诵读脚本。教师范读“炒年货”片段提问关于诵读脚本的有关要求教师展示自己的诵读脚本:(附:诵读脚本)c.教师范读2.学生朗读,教师组织、点评。了解民俗知识体会其内涵问:送灶王爷时, 为什么要在他的嘴唇上抹糖? 叮嘱他“上天言好事,下界才能保平安。” 问:这是什么?换门神 为什么要换门神? 请欣赏白毛女中喜儿贴门神的片段 【百度视频】http:/ 教学反思这节课我比较满意的地方是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和课的生成性。导入新课是由学生谈自己了解的本地过年的风俗,学习课文之前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体会写作特色时是学生自己通过读书思考来领会,品味语言是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句子,认识过年的文化内涵也是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来完成。学生设疑,学生发现,学生思考讨论解决问题,学生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所有这些,均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协调者,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另外,这节课上有许多教学内容不是预先设计定死的,而是随着学习进程的展开,随机确定的。例如,学生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学生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认识,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