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册半期试题.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8908899 上传时间:2022-09-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第二册半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第二册半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第二册半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第二册半期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第二册半期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第二册半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册半期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语文第二册下期语文半期考试题 (试卷共8页,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选择题 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A、朱拓t 监生 jin 苍颉 ji 惴惴不安zhuB、睥睨 p 氓隶mng 咀嚼ju 畏葸不前 x C、瞠目 chn 模样 m 句读 d 逡巡不定qn D、孱头 chn 间或jin 形骸hi 牛山濯濯 zh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踌躇 欠收 磨砺 礼上往来 B、寒喧 醴酪 戮力 残羹冷灸 C、琐屑 安祥 鞭笞 要言不繁 D、流觞 文身 利害 涸辙之鲋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2、( )A哈利波特系列小说生动地描绘了霍格沃茨巫师学校种种不可思议的神秘景象,引起了青少年读者的极大兴趣。B参加此次画展的作品包括众多流派。大师们独具匠心、异彩纷呈的艺术创作,令出席这次展出的专家们叹为观止。C、上海世博会于2010年5月1日对外全面开放,前往参观的人不绝如缕。 D 选举中,深孚众望的小张当选为办公室的主任。他表示一定要廉洁勤政,多为群众办好事。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前往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的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与几十名特种兵,将执行登舰检查、对抗海盗火力、保护过往船舶与人员安全等任务。B、 绿色通道这套系列丛书的读者对象主要是面向高一年级的老师和学生。C、季羡林的晚

3、年,即使在病榻,仍然忆往述怀,富于思考,写下了如病榻杂记这样的佳作,这正是“思想不老”的极好写照。D世博会结束后,主题馆将改为标准展览场馆,与世博中心、星级酒店等一起组成能适应举办展览、承接会议需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二、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一切始于世博会“一切始于世博会”,是人们对世博会云集了各个时代最先进的文明成果和最新潮的产品及概念模式的由衷赞叹。每一届博览会,无论规模大小,都使人类文明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参与世博会与日本同步,但没有日本学得彻底。明治维新后,日本迅速崛起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强国,与其效仿西方创办博览会,促进生产改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无关联。作为

4、工业革命的产物,历届世博会对促进各国技术创新、扩大贸易、加强国际合作,从而带动整个世界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直接推进作用。然而,在根本意义上,世博会的功用还不限于单纯的经济和科技交流,而是范围更为广大的整体性人类文明交流。博览会以娱乐休闲、交流沟通为特征,体现着民族和谐的理念。第一次世界博览会维多利亚女王就宣布藉由博览会实现全体人类之间和平与高尚的竞争,促进彼此相互了解,以增进人类福祉。其宣示成为日后各国举办博览会的正当理由。博览会是一种以教育民众为主要目的的展览活动,它详细罗列人类满足文明需要所拥有的手段,展示人类活动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前景。它传播技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根据以往的经历

5、或者借助未来的曙光来启发思考。此外,促进交流和巩固各民族之间的和平是博览会的另两个目的。博览会一方面提供思想观念、科学技术和物质财富的展示与比较,互相学习充实,另一方面有助于接受他人的差异,更好地寻求谅解。世博会是未来发展的平台。1974年斯波坎国际博览会将环境问题作为主题。1982年诺克斯维尔国际能源博览会,首次以能源问题为主题。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以人为本,建设科学的城市是上海世博会展示的理念,该世博会首次以城市问题为主题,将成为展示21世纪“和谐社会”,体现“和谐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博览会是综合反映社会经济和文明程度的一面镜子。博览会的成功举办,能为社会的发展创造新的空间,为新技术

6、核心产品的营销开辟新市场,为人类的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新动力。1851年伦敦世博会建造的“水晶宫”,预示着人类建造史上“玻璃时代”的到来;1889年巴黎世博会留下的埃菲尔铁塔,象征着“钢铁时代”的来临。许多重大科技发明都是通过世博会的介绍而在全球传播开来。作为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在博览会浓厚的现代气息和新兴科技浪潮的冲击下,也会相应地开始自身的工业化和科技化建设,从而被纳入世界一体化发展的进程之中。世界级的国际大都市均以举办世博会为契机,着力提升城市功能,进而促进举办城市和国家各方面的发展。上海世博会不仅带来了世博会自身需要的投资建设,而且能为加快长三角地区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

7、。借助“世博会效应”,一个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将在本世纪迅速崛起。“一切始于世博会”,21世纪的中国必将以世博会为契机而腾飞。(摘编自乔兆红一切始于世博会:博览效应与社会发展)5、从原文看,下列对于“一切始于世博会”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届世博会都云集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成果,推动人类文明进步。B每一届世博会都给人类带来最新潮的产品,新的概念模式也在展会上涌现。C日本等国家正是起步于世博会而走向发达,他们效仿西方国家创办博览会。D作者渴望中国能够借助举办2010年世博会腾飞于世界,并且对此充满信心。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世博会让人们在休闲和娱

8、乐的同时,也通过展会传播技能,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教育和启发人类积极思考,有利于互相之间接受差异。B世博会虽然是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但它自诞生起就承担了促进人类的和平与交流的责任,各国都是凭借这一理由成功举办博览会的。C世博会是世界发展的平台,许多关系到世界未来和发展的重要话题,比如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等、都是通过世博会引起了人类的关注。D首次以城市问题为主题,是上海世博会的创新之举,上海市也因此成为展示21世纪“和谐社会”,体现“和谐城市”理念的重要载体。7、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博会的交流有多个层面,虽然经济和科技交流促进各国扩大贸易、加强国际合作,但最根本的是

9、整体性人类文明交流。B受上海世博会的现代气息和新兴科技浪潮的冲击,相对落后的中国将会开始工业化和科技化建设,以融入一体化的世界。C上海将藉由2010年世博会使自己的城市功能比如基础设施等得以提升,同时也向世人展示自己的城市发展的文明成果。D基于世博会对主办城市和国家各方面的带动作用以及上海的地域位置考虑,上海世博会必将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快速崛起。 三、阅读文言文,完成第810题。 (武)则天将不利王室,越王贞于汝南举兵,不克,士庶坐死者六百余人,没官五千余口。司刑使相次而至,逼促行刑。时狄仁杰哀其诖误,止司刑使,停斩决,飞奏表曰:“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奏成复毁,意

10、不能定。此辈非其本心,愿矜其诖误。”表奏,特敕配流丰州。诸囚次于宁州,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相携哭于碑侧,斋三日而后行。诸囚至丰州,复立碑纪德。初,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既平之后,将士恃威,征敛无度,仁杰率皆不应。光辅怒曰:“州将轻元帅耶?何征发之不赴?仁杰,汝南叛乱,一越王耶?”仁杰曰:“今一越王已死,而万越王生。”光辅质之,仁杰曰:“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所在劫夺,远迩流离。创巨之余,肝脑涂地,此非一越王死而万越王生耶?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所以先著纲理之也。自天兵暂临,其弃城归顺者不可胜计,绳坠四面成蹊,奈何纵求功之人,杀投降之人?但恐冤声腾沸,上彻于天,将请尚方断马剑斩

11、足下。”遂为光辅所谮,左授复州刺史。寻征还魏州刺史,威惠大行,百姓为立生祠。 (选自刘肃大唐新语,有删改)【注释】诖误:贻误,连累,牵累。戎旃:军旗,这里指军队。著纲:颁布法令。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愿矜其诖误 矜:怜悯 B诸囚次于宁州 次:临时驻扎、住宿C明公亲董戎旃二十余万 董:监督、督察 D自天兵暂临 暂:暂时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何征发之不赴 大王来何操B张光辅以宰相讨越王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C司刑使相次而至 泉涓涓而始流D且胁从之徒,势不自固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李贞起兵

12、抗拒武则天,兵败后,受牵连而被处死的士人及老百姓有六百多人,另有五千多人没为官奴。B狄仁杰上表为连累之人求情时,深知风险极大,故言辞委婉。C张光辅对狄仁杰抗命极为愤怒,以叛逆罪相戚胁,狄仁杰毫不畏惧。D狄仁杰抵制了张光辅的横征暴敛,被张光辅诬陷,降为复州刺史。第II卷(共120分)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31分)1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1)臣欲闻奏,似为逆人论理;知而不言,恐乖陛下存恤之意。(4分)译文: (2)宁州耆老郊迎之,曰:“我狄使君活汝耶?”(4分)译文: (3)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4分)译文: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8分)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 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分析第二句中的“冷”字的作用,并简要分析全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2)全唐诗录入此诗,“落”字写作“在”字,是“落”好,还是“在”好?为什么?(4分) 13、按要求默写下面的句子。(11分) 1、过秦论中作者认为秦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2、兰亭集序中描写兰亭自然美景的句子:此地有 , ,又有 ,映带左右。3、 ,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 。4、韩愈在师说中明确提出择师的标准:是故 , , ,师之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