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905891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沁园春长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沁园春长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沁园春长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沁园春长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沁园春长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沁园春长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沁园春长沙.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沁园春长沙教学设计河南省商丘师范学院文学院04级汉语言文学本科二班 骆锦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欣赏词、自学词,树立远大理想。教学要点:在音乐中领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气魄。教学方法:音乐赏识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课件“沁园春”)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首先想到什么?(学生回答) 对,初中时我们曾学过沁园春雪,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大家一起来背诵沁园春雪。在背诵的时候我给大家提两个要求:一是闭上眼睛背,二是背的时候在脑海中对词形成一幅图画。(学生闭眼齐背诵) 现在请一位同学谈谈背诵时所想象的出来的图画。(学生发言)很好,现在请同学们看看画面(课件显示沁园春雪图片),看一下,图片和你想象中的差别。同时

2、,当大家看到这图片时想想刚才我们背诵这首词时应该用一种怎么样的情感,或者说应该怎样才能把这首词所含的境界用声音效果表现出来?(学生回答)对,朗诵起来应该让人感受到一种非凡的气势和胸怀,一种大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同样是一首毛泽东以“沁园春”为词牌的词沁园春长沙,现在我们用刚才的方法同样的朗诵品味一下这首词。怎么朗诵?第一我们先把字音读准,这里有几个字大家注意一下(板书:舸(g) 遒(qi) 遏();第二,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要注意停顿;第三,我们朗诵的时候要把词的气势表现出来;最后同学们在朗诵的时候也构想一下这首词形成的的图画。(学生朗诵)很好,现在我们同样请同学描述一下构想时的画面。(学生回答)

3、很好,如果你是作者,当你看这着风光写这首词时,你会是怎样的站在橘子洲头的呢?请同学们表演一下。(学生表演)很好,现在大家看看这幅图画,看看和大家想象中的有什么不一样?好!现在大家对这首词有了总体的感知,那么现在,我们开始学这首词。怎么学?无论是诗歌、散文还是词,我觉得我们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感情,就应该从作者本身开始了解,接着了解写作背景,接着用技术来分析词。(板书)下面我们就按这个思路来看看这首词。不过有些词是个另外,词大家知道词最初的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对,是唱。大家听过唱词吗?象歌曲明月几时有一样。现在大家一起听听。(课件沁园春长沙的音乐)大家听了这词后是不是又有另一翻的感悟?但,我相信

4、大家对作者和时代背景有所了解后会更加的深有体会。好!我们接着按我们刚才的思路来看课文,现在请一位同学谈谈对毛泽东的认识。(学生回答)很好,先现在我补充一下(根据学生回答作补充)毛泽东(18931976)不仅是伟大的革命领袖,也是伟大的哲人和诗人,在他一生中,不仅大量阅读古典诗词,而且身体力行创造了大量诗词。他生前曾批注过的诗词有1590多首,凭记忆手书117首,多为长篇叙事诗。正是泱泱诗国的文化甘露浸润、哺育了毛泽东这位诗风雄奇的伟大诗人。正如著名诗人臧克家所说:“毛泽东诗词是伟大的篇章。这首词就在毛泽东重回长沙、故地重游的时候写的,大家可以想象一下,你在初中时学习、工作等方面都很优秀,很出众

5、,现在你回到你的母校,感觉是怎样的?你会想起什么?自然会回忆起当年的这段光荣历史啦!是不是?毛泽东就在这种心态上写下了这首词,这是一个小的背景。大背景呢?事情发生在1925年秋天,当时正是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伟代表的国民党右派,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在共产党内,当德总书记陈独秀错误估计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等主张,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在这种情况下,解决中国革命领导权问题就成了一个迫切问题。毛泽东就在这大小背景的影响下写了这首词,大家想象一下,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感觉和情怀?好!现在我们再闭上

6、眼睛,来感受一下这种情怀。(课件沁园春长沙音乐)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和胸怀?大气!霸气!现在我们已经了解到了作者和写作背景,接下来,我们从深层次的分析课文,进一步的研读、揣摩、领会词的意境和韵味。一般来说我们以前分析词都是按上下片来分析的,对这首词,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方法,我们先分析上片。上片给了我们一副什么样的图画呢?请同学们听着音乐,认真阅读,我再找个同学描述一下。(学生描述)很好,作者在第一片给我们描述了就是这样一幅壮丽秋色,怎样壮丽(板书)“远近高低各不同”,大家闭上眼睛联想一下。(课件放沁园春长沙音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你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的最高处,置于秋水长天的

7、广阔背景之中,这是一个高远的深秋境界里。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你不仅看到了眼前岳麓山的枫林,也联想无数的树木那一重重山,一层层树,让自然之神彩笔一抹,晕染得一片嫣红,比二月笑放的春花还要艳丽,比六月飘舞的彩霞更加瑰奇。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秋水澄澈,秋江碧波,脚下的湘江,在秋天更加清澈晶莹,如碧绿的翡翠,如透明的水晶。江面上,千帆竞发,百舸争渡,静中有动,生气勃勃。仰视:“鹰击长空”,万里无云的秋空,雄鹰奋振健羽,自由飞翔。俯瞰,“鱼翔浅底”,因透明而清浅见底的江里,鱼群摆动鳍尾,任意遨游。这是一幅立体的寥廓万里、绚丽多彩的江南秋景现在大家感受到作者当时的感情了吗?咱们再看下片

8、,大家先看课本,想象着(板书)。好!大家闭上眼睛感受。(课件放沁园春长沙音乐)(老师旁白)“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想起曾和当年的同学和朋友,在橘子洲一带散步,游泳,畅论天下大事的情景,回忆起的是那一段难忘的峥嵘岁月啊。现在呢?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辛亥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俄国十月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样的岁月,如历史群山中耸峙的一座又一座峥嵘的高峰。“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在这峥嵘岁月里,你和同学正值青春年少,不但神采飞扬,才华横溢,而且意气风发,热情奔放。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面对“万山红遍”的美景,想着的还有我们祖国和人

9、民!大家感受到了吗?这是什么?这是大气!这是霸气!这是我们年轻人应该有的胸怀和抱负!好!大家现在按照刚才所体会到的情感大声的、有感情的朗诵一次课文。课时小结:今天我们用音乐来感受到了毛泽东的气概、才华与雄心。现在我们再闭上眼睛领会一次。(课件沁园春长沙音乐)这是一种享受!这是一种境界!这是一种超然和洒脱!好,同学们现在我们一起看看黑板思考几个问题(课件沁园春长沙思考题),我们分4组来课后思考:1.第一句“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中“独立”能否换成“站立”?为什么?2.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分别表现了怎样的意象?3.词人为什么“怅”?联系时代背景,想一想“问苍茫大地

10、,谁主沉浮”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4.想想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为什么你会这样认为?布置作业:1.背诵课文,深刻领会其中意境。2.用我们这节课的方法来自学采桑子重阳。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学会分析词。教学要点:分析词。教学方法:讨论分析法。教学过程:一、作业检查请大家闭上眼睛(课件沁园春长沙音乐)现在每组同学先讨论昨天的思考题2分钟,然后推选一个同学上台说出你们公认的答案。(学生讨论、回答)(针对每个问题进行补充)1.“独立”,既是指一个人,也含有精神孤独的意味。孤独感往往蕴含着丰富和深刻,在历代文人的诗作中屡屡出现。晏殊“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孤苦,李白“独坐敬亭山”的钟情,柳宗元

11、“独钓寒江雪”的孤傲,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惆怅,杜甫“百年多病独登台”的悲凉都让读者想起。“寒秋”,点明时间,寒冷与江水、孤身一起构成了诗人抒怀的典型环境气氛,萧索而空寂,诗人压抑而孤独,几乎没有多少生机。2. 层林尽染:用拟人手法,活化出山上层层的枫林仿佛人工染成的一样,景色十分壮美,写出秋色之深浓。(王实甫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杜牧山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百舸争流:活现出江面上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奋飞,搏击长空之强劲有力。(刘禹锡秋词“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排”也

12、有这种作用) 鱼翔浅底:“漫江碧透”一句突出了湘江水的清澈,“鱼翔浅底”之“浅”可理解为江水清澈见底,一望而可见之,故曰“浅”,全句可理解为:天空中的景象映射在清澈的江水中,水天一色,相映成趣。鱼儿游在水中,也仿佛游在空中,故一个“翔”字,便写活了这一景象,开拓了一种新的审美想象空间,鱼儿既在水中游,又是在空中翔。3、在大的背景下(革命背景)(1)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面对着在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他想到了作为这些自然万物的主宰者人类,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于是思绪万千,自感交集而生“怅”。(2)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谁主沉浮”的问题,然后类比联想,“主沉浮

13、”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掌握民族前途之意,实际上词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重要问题。(3)书法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3.“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诗人由物及人,由大自然到国家、民族,由大自然的勃勃生机、绚丽多姿过渡到民族的命脉及国家的前途。色彩美和雄壮美决定了词作的昂扬基调,发出的问题深远重大,决定了词作的博大意境。好,现在同学们背诵一遍这首词。好,现在我们请同学向您的同桌讲讲昨天自学采桑子 重阳的情况。(学生讨论)现在请几位同学说说您的同桌自学的情况,并说说你对他的评价。(学生发言)好,同学们都学得不错,很认真。现在我们来

14、听听这首词的音乐,同学们在听的时候应该?(联想图画)(课件采桑子重阳音乐)。现在大家感受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氛和境界?请同学们说说。(学生发言)好!我补充一下(根据创作背景、内容大意等补充)现在我们闭上眼睛,在一次的感悟一下我们学的两首词。(课件放音乐)。现在我们一起有感情的闭眼背诵一下沁园春长沙,然后有感情的朗读一下采桑字重阳!布置作业:1.课后阅读毛泽东诗词七律 长征、浪淘沙北戴河2.熟诵沁园春长沙、采桑子 重阳、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板书设计:沁园春长沙毛泽东作者:(18931976)万山红遍,一派壮丽秋景背景:故地重游(小)远眺: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远眺)国内形势(大)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近观)分析:仰视:鹰击长空(高景)俯察:鱼翔浅底(低景)风华正茂,一段峥嵘岁月:携来百侣曾游。中流击水,一腔拿云心事:革命、祖国人民沁园春长沙【导学创意】:采用点拨式教学法,在学生阅读和朗读的过程中,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跟进,加强阅读理解,把握诗歌主旨。通过提问,让学生学会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把握诗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