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专题:生活中的透镜 (2)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899959 上传时间:2023-01-1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专题:生活中的透镜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育专题:生活中的透镜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育专题:生活中的透镜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育专题:生活中的透镜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专题:生活中的透镜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5.2 生活中的透镜课时1教学内容分析这一节介绍生活中常用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作准备。同时通过比较它们成像的不同,说明了实像和虚像的概念。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1).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2).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模拟照相机的制作和使用,获得成功的愉悦.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2、.教学重点了解照相机、投影仪 、放大镜成像的特点。能区别实像和虚像。教学难点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主要特征.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胶片相机,投影仪,电源插板。放大镜(若干), 自制的照相机,视频资料:制作模型相机学生准备:教学设计思路(含教法设计、学法指导) 照相机(镜头,结构,胶片相机成像特点,相片是怎么得到的,物像离透镜的距离,制作模型相机)-投影仪(结构,成像过程,像的特点,像和物距离透镜的远近,)-放大镜(学生使用放大镜看课本上的字,思考像的位置并与照相机和投影仪作比较)-实像和虚像的比较-巩固练习。教 学 过 程第 1 课时教学内容教 师 活 动学生活动及媒体使用设计意图一导

3、入师:透镜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了解一下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看看它们成像有什么不同。 二 照相机板书:一。照相机 1.胶片相机的基本构成一 (课件)胶片相机的基本结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光圈(可以调节进入光线的多少)快门(可以快速打开很短时间然后闭合,作用是控制进光时间,影响成像的清晰度),暗箱(防止光线进入使胶片感光),胶片(装在暗箱内上面涂有感光材料,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 二照相机原理:板书:2.照相机的原理3.成像特点1. 原理 (课件)2. 成像特点:物体离镜头较远,而像离镜头较近;像和物体在镜头的两侧;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三(课件)制作模型相机 观察 三

4、投影仪板书:二。投影仪1. 投影仪的结构2.成像特点一 投影仪的结构 (课件)二演示:投影仪三投影仪的原理 (课件) 成像特点:物体(投影片)离凸透镜较近,而像离透镜较远;物体和像仍然在透镜的两侧;像是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四幻灯机的原理观察,思考四 放大镜一 凸透镜最直接的应用就是当放大镜用。二学生实验:体验放大镜的应用;思考放大镜成的像除了放大还有什么特点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并小结: 放大镜成的像和被观察物体在凸透镜的同侧;像是放大的正立的虚像。体验放大镜的作用。四 实像和虚像 一实像:(课件)照相机和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来自物体的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那里形成的,所以可以用光屏承接。这样的像是实像。

5、像和物体在透镜两侧。二虚像(课件)凸透镜当放大镜用时,物体发出的光射向凸透镜,透镜仍然会对光发生会聚,但并不相交。因此在透镜另一侧不会成实像,但我们可以用眼睛透过透镜朝物体一侧看,这是就会看到一个正立、放大的像,这个像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焦点。所以是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三平面镜也成虚像(课件)五小结并征求反馈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要知道:1. 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都应用了凸透镜2. 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的特点(相同点和不同点)3. 知道什么是实像,什么是虚像。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一 照相机 1.结构 2.原理 3.成像特点二投影仪(幻灯机) 1.结构 2.原理 3.成像特点 三放大镜 1.成像原理 2.成像特点四实像和虚像 1.实像:和物体在透镜的两侧;像是倒立的;可用光屏承接 2.虚像:像是正立的。不能用光屏承接。教学反思或案例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