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法制小范文古代法制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897946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法制小范文古代法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古代法制小范文古代法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古代法制小范文古代法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古代法制小范文古代法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法制小范文古代法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法制小范文古代法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法制小小说范文古代法制小说 导语:古代法制的小小说有很多,不一样朝代有不一样的制度。以下xx为大家介绍古代法制小小说范文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古代法制小小说1、鼠狱张汤在西汉武帝时曾任廷尉、御史大夫,一生主持审判很多重大案件,使用方法严酷。她小时候即已显露出作法官的潜质。一次她父亲外出,她一人在家,老鼠将肉偷走。她父亲回来,很生气,动手打了她。张汤遂挖掘鼠洞,将老鼠捉拿归案,老鼠偷的肉还没有享用完,“鼠”赃俱获。张汤按正式审判程序,审讯老鼠,统计供词,写成文书,最终定罪判决,处老鼠以磔刑。其父回家看到她写的供辞文书如同出自一个老练的狱吏之手,大为惊讶。以后遂让张汤书写判案文书。2、三尺法

2、杜周是西汉时有名的酷吏,为人持重少言、内心阴刻。皆任廷尉、御史大夫。汉武帝对她颇为欣赏。什么原因呢?一是因为她逐捕深治,二是她治狱,专以皇帝旨意为准。皇帝所讨厌的人构讼,她就枉法而陷之:皇帝欲开释的人,她就网开一面,找借口释放。有些人就此责问她:“君为天下决平,不循三尺法,专以人主意旨为狱,狱者固如是乎?”所谓三尺法指的是写在三尺长竹筒上的法律条文。对这么的责问,杜周一笑置之,振振有词地说:“三尺法,安在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当初为是,何古之法乎?”应该说,杜周道的是实情,说出了封建社会里十分普遍的执法心态和现象。杜周能坦率认可这一点,还有几分可爱之处。3、太守断牛于仲文曾任北周

3、时安国太守。她任太守时,有任、杜两家各失其牛。以后任家得到一头牛,两家全部说是自己家的牛,各执一词,州郡长久不能断决。益州有一位官员说:于太守必有主意。于仲文接手此案后。说“此易解耳。”她令两家各把自己的牛群驱至郡衙前,又令人把要认领的牛放出来,结果要认领的牛走入任家的牛群。于仲文先前又令属吏悄悄微伤要认领的牛,借此观察两家的反应,任家见到后心疼不已,而杜家则无所谓。于是于仲文便据此下判将牛断给任家,杜氏服罪而去。4、法当有常狄仁杰是唐朝有名的大臣,仕宦历经高宗、武后两朝。她任大理丞时,一年之中止滞狱一万七千人,时称平恕。有一次,武卫大将权善才误砍昭陵柏树,狄仁杰奏罪当免职。唐有宗勃然作色,下

4、令立诛权善才。狄仁杰又奏权罪不妥死,高宗说:“善才陷我不孝,必需杀掉她才解我心头之恨。”左右的人听到这里,全部朝狄仁杰使眼色,叫她离开殿廷,狄仁杰却不慌不忙地说:“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认为雄,臣遇认为不然。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易。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作法,悬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岂有犯非极刑,即令赐死?法既无常,则百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从今日为始”。一番说既婉转得体,又顾全了高宗的面子,其态度才缓解下来,善才幸免一死。5、智破杀人案向敏中,宋初名臣。明辨有才略。她作太守的时候,有一个过往和尚夜里向一个民家借宿,主人不一样意,她只好睡在门外车厢里。午夜时

5、分,有强盗到这户人家行窃,把一个妇女连同财物一起偷了出来。和尚此时没有睡着,看个清楚。她心想主人没有让自己留宿,现在主人丢了财物及妇人,天明以后肯定要拿洒家见官,到那个时候自己虽百口莫辩也,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想到这里急急似丧家之犬,忙忙似漏网之鱼,离开倒霉的嫌疑之地。黑灯瞎火,深一脚、浅一脚走在荒草中,一个不慎掉人一口枯井。巧的是那个妇人已被强盗杀死,尸首也被扔在枯井中,和尚连声叫苦。第二天,主人四处寻求,在井中发觉了和尚和妇人尸首,不由分说,扭送见官。和尚被屈打成招:“和妇奸,诱和俱亡,恐为人所得,因杀之投井中,暮夜不觉失足,也坠井中,赃在井旁,亡失,不知何人所取。”和尚被问成死罪。一审结案

6、后,送到二审,二审也看不出什么破绽。惟独向敏中一直以赃不获为疑,再三讯问和尚,和尚万念俱灰,只说一句:“小僧或恐前世欠这个妇人的,当以死相报。”最终被向敏中问急了,和尚才说实话。向敏中暗地里让僚属四处察访真凶。一天,一个僚属到一个村头小饭店吃饭,饭店老太太听说她从府中来,问她说:“和尚那个案子怎么样了?”属吏骗她说:“昨天已xx了。”老太太又说:“那假如抓到真凶怎么办呢?”属吏说:“案子已结,只好将错就错,就是抓到真凶也不能再问了。”老太太说:“那我就能够说了,那个妇人实际上乃是此村少年某甲所杀。”属吏说:“这个少年在什么地方?”老太太指示其舍。属吏聚会同僚将少年抓获归案,一经审讯,少年全部认

7、可,赃物也起到了。和尚之冤最终洗雪。向敏中办案才能使一府惊服。6、换舍止讼张齐贤是宋初名臣,擅长决狱。真宗时,戚里有分财不均者,更相诉讼。又曾入宫自理真宗前,真宗躬听狱讼,也不能决。张齐贤听说后,说:“是非台府所能决,臣请治之。”张齐贤坐相府,召讼者问曰:“你非以彼分财多,你所分少乎?“皆曰:然。她即把她们的诉讼请求记下,命手下人将她们带回家,两家交换住处,财产不动,甲家住进乙舍,乙家住进甲舍,甲家的财产归乙,乙家财产归甲。两家无词,就此息讼。真宗大悦,说:“朕固知非君莫能定者。7、额痕为断张泳,宋初名臣。一次,有个和尚行止不明,有犯罪嫌疑,被张泳下属拘留。张泳看了这个和尚一会,说:“对她刑讯,她可能是个杀人犯。”经过审讯,这个人果然是个假和尚,负案在逃。她杀死一个僧人后,把她的东西据为己有,自己剃发为僧。僚属问张泳何以知其有杀人嫌疑,张泳说:“我见其额上犹有系巾痕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