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课堂控制策略.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8894148 上传时间:2022-11-1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的课堂控制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有效的课堂控制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有效的课堂控制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有效的课堂控制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有效的课堂控制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的课堂控制策略.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的课堂控制策略 课堂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心理环境。课堂教学就是发生在这种环境中的师生交往、互动的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不仅取决于课堂教学本身,而且还有赖于课堂控制。因此,协调和控制构成课堂环境的基本要素,保持其动态平衡,构建合理的课堂生态,显得尤为必要,这也正是课堂控制的主旨所在。 一、课堂控制的涵义 课堂控制是由课堂和控制组成的,因而首先把“课堂控制”分解成“课堂”和“控制”进行分别的阐释,以更好地分析课堂控制的具体涵义。 (一)“课堂”概念的多学科分析 1.就心理学角度而言,课堂原本是指集体指导学生读、写、算等各种学习的一种组织体。但现在,人们不再把学习视为一种机械性的劳动,而是一种具

2、有挑战性的活动,是一种丰富多样的团体生活,因而,课堂日益成为培养人类心智的互动环境。 2.就社会学而言,课堂是一个微型社会,是社会大体系中具有特殊功能的一个小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教师、学生和环境之间不断发生作用,常常也会产生不可回避的矛盾和冲突。他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促进着课堂的不断变化。学生正是在这种作用、影响和变化中不断发展。因此,课堂是学生个体自行建构生活意义的环境。 (二)“控制”的语词分析及其概念的延伸 我们今天使用的科学的“控制”概念就由此衍生。控制是为了改善某个或某些受控对象的功能或发展,需要获得并使用信息,以这种信息为基础选出的加于该对象上的作用,就叫控制。控制论是一门哲学性

3、、边缘性、基础性很强的科学,它一经形成,便被很多学科吸引,管理学是其中之一。管理中的控制是一种保证管理目标与计划实现的职能活动,它和计划、组织、评价等相并列。教育管理是管理科学的分支,研究课堂上教师对教学的控制职能,应是控制论在教育管理论上的发展与具体化。 在课堂教学中,所谓“控制”,并非意指恢复旧式的纪律或把学生当成钟表机械地加以调整,而是意指富有组织和成效地管理一个课堂的过程。 (三)课堂控制的含义 通过课堂和控制的多方面的阐释,笔者认为,课堂控制过程包括两层含义。 第一,课堂控制是对行为的调整和组织,它既包括教师对学生行为的理解和控制,也包括学生自己对课堂行为控制的身体力行。 第二,课堂

4、控制的同时是教师认真检查师生关系中发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问题行为性质的分析理解,调整教师自己对学生问题行为的反应方式。这里,第二层含义的控制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第一层含义的控制服务的。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教师课堂控制实践的双向机制。 二、小学生课堂行为分析 课堂控制的对象不是虚拟的、抽象的,而是活生生的,具有全部个性心理特征,表现为认知结构、学习风格、交往能力等的差异。而对于小学生这一特殊的群体来说,喜爱争议、活泼好动是他们的天性。 (一)行为的年龄差异 1.小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的性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幼儿园孩子倾向于喜爱富有同情心和能支持自己的教师。小学生的这种倾向仍较为明显,但开始逐

5、渐强调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和智力刺激,并出现了对教师解决问题的公正判断的要求。 2.小学生对在同学面前的地位和威信的需要随着年龄增长而提高。他们总希望得到师生的赞扬。于是,课堂成了他们自我表现的场所,在课堂上,他们处处表现自己,希望能得到同学和老师的承认。如果教师企图在班级同学面前羞辱他们,就无疑降低了他们的威信,从而使他们感到极力痛恨,并可能极力做出敌视教师的行为。 (二)行为的能力差异 课堂控制中问题行为的性质不仅与年龄变量有关,而且也与小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关,与年龄差异一样,对导致不同能力学生课堂问题行为性质进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1.不同能力学生的学习动机常有显著差异。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在学

6、习动机方面对学校常常具有一种积极的态度。相比之下,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则常常消极地看待学校,他们常把注意力集中于与固有兴趣相一致的内容上,而无视课堂教学内容。 2.不同能力水平学生对教师的个性如忍耐和同情心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有学生在富有忍耐和同情的教师的帮助下都能学得更好。然而,学习迟缓者惟有与这样的教师在一起时才能达到掌握学习的水平。 三、课堂控制和行为分析的关系 (一)课堂控制的关键在于对各种课堂行为采取相应的控制策略 从以上对小学生的课堂行为进行分析的结果来看,小学生的课堂行为可以分为三类:正当课堂行为、不正当课堂行为和违规课堂行为。正当课堂行为是指遵守课堂秩序、合乎课堂规范的行为;不当课

7、堂行为是指不宜在课堂上表现的行为;违规课堂行为是指对课堂秩序和课堂规范有破坏作用的行为。(二)行为分析是制定科学的课堂控制策略的依据 在课堂控制实践中,不明确课堂行为发生的具体原因往往会造成课堂控制不当,或过于简单,甚至粗暴。从表面上看,这种简单甚至粗暴的课堂控制虽然使课堂环境暂时恢复了“平静”和“秩序”。 总之,作为一种课堂控制策略,人际沟通的关键在于:积极地倾听,了解行为发生的真实原因;信任学生改进自己行为的能力,并让其承担起行为改进的真实责任。 (二)操纵强化策略 作为一种课堂控制策略,操纵强化的基本假设是:课堂行为是强化的产物。课堂行为的维持或矫正,可以通过对强化的操纵实现。强化是任何

8、能够提高特定反应出现概率的刺激。行为发生的概率因强化的出现而提高,这类强化是正强化。行为发生的概率因强化的消失或移开而提高,则为负强化。课堂控制的操纵强化策略,主要是指强化形式在正强化和负强化之间的相互转化。 学生某些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的重复出现,恰恰是因为教师或其他学生不适当的正强化所致。如小学生在课堂中发现以不正当行为也能吸引他人注意,因此,对于一些渴望引起他人注意的学生来说,做出不当或违规行为的目的在于引起教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关注。如果学生表现出这类行为之后,教师或其他学生给予强化,如批评或表示惊讶等,学生便成功地满足了引起他人关注的心理需要。因而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自然会重复发生,如果教师或同学对此加以有意的忽视,并告诉学生获得他人关注的正当行为方式,同时为学生创造机会,使其获得因自己的正当行为而受人关注的积极体验。学生的不当或违规课堂行为会因为达不到目的而趋于消退,并逐渐习得正当的课堂行为,这实际上实现了正强化和负强化之间的相互转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