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干旱的宝地.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8892134 上传时间:2023-05-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2干旱的宝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82干旱的宝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82干旱的宝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82干旱的宝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82干旱的宝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2干旱的宝地.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干旱的宝地丝路明珠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案例的学习,初步学会分析以我们新疆为代表的干旱地区的自然环境的特点,了解新疆作为干旱地区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特点和绿洲的意义。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等资料分析干旱的自然条件是如何影响新疆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锻炼和提高学生利用地图、图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案例的学习,体会新疆人民是如何利用自己的智慧来适应环境、改造自然,与干旱环境和谐共存,并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认识到人类不应成为干旱自然环境的奴隶,而应成为适应和改造环境的主人,从而激发人的创造力,并初步树立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二、教

2、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新疆发展绿洲农业的措施。难点:坎儿井的构造和利用。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了解学生出勤情况,课前准备 (1分钟)【新课导入】“干旱”想到了什么?什么地方?“宝地”你会想到什么地方?当“干旱”+“宝地”,你知道是什么地方吗?在我们中国,就有这么一个地方新疆,他被称作是干旱的宝地,丝路上的一颗明珠。为什么会说它是“宝地”呢,究竟有什么“宝”呢,今天,就跟随老师来一次寻“宝”之旅,揭开明珠神秘的面纱。 (2分钟)【讲授新课】 (40分钟)教师:在旅行之前,我们通常做一些什么准备工作呢?学生:回答略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对,既然我们是探宝,那么,前提就要了解宝藏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让

3、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一)临行前准备了解新疆的自然环境【出示地图】中国地形图、新疆地形图教师:新疆为什么这么干旱呢?主要的地形有哪些呢?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脉,准葛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教师:回答很对,所以新疆的地形也被称为是“三山夹两盆”。知道新疆是什么气候类型吗?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略教师:不错,温带大陆性气候,同时,因为山地和盆地为主的地形以及离海远的地理位置导致新疆降水稀少,夏季气温高,蒸发量大,气候干旱,沙漠广布。这种气候的特点主要有两个全年干旱少雨,温差大。【过渡】沙漠连绵的干旱地区,曾被视为“最不适合人类生存的”的地方。然而,居住在这里的新疆各族人民没有

4、被干旱的自然环境所征服,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去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来改造生活,发展生产,并创造和延续了灿烂的文化。了解完自然环境,我们就要开始旅行了,你们知道这里有条著名的商路是什么嘛?学生:异口同声丝绸之路教师:很好,那么,有谁能够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丝绸之路?(二)走进新疆【出示地图】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全长约7000公里,中国境内约占4000公里,其中新疆约占2000公里,故新疆被称为“丝路明珠”。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互交流,促进了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简单介绍教师:的确,丝绸之路是一条在当时很重要的商路,沟通了东西方之间的联系。可是,老师现在有一个疑问了,

5、当这队商队穿过这茫茫的沙漠时,他们遇到的最大的困难回事什么呢?学生:水!教师:很好,我们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他们需要的水和物资是从何而来的呢?A.绿洲之源坎儿井教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坎儿井嘛?见过坎儿井嘛?让我们先来欣赏几张坎儿井的图片。【自主探究】请同学们根据坎儿井的图片,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提出问题,看谁提得多,问得好。(3分钟,以音乐计时)学生:热烈讨论,踊跃提问教师:同学们问题都提得很好,其中有些问题已经在同学共同努力下解决了,而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呢,就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一起探究。先请同学观看一段视频,看看当地的人是如何介绍坎儿井的。【播放视频】介绍新疆古老的灌溉系统-坎儿井。坎儿井

6、是与我国横亘东西的万里长城、纵贯南北的京杭大运河齐名的我国古代三大工程之一,是伟大的地下水利灌溉工程。坎儿井是一种特殊的水源,古称“井渠”。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吐鲁番是坎儿井的故乡。全长5000多千米,被誉为“地下长城“。【出示地图】讲解坎儿井的构造教师:坎儿井有四部分组成,简单描述坎儿井工作原理。【畅所欲言】坎儿井这样设计有哪些优点?(减少蒸发,节约水源; 避免污染,保证水质。没有暴晒,水温清凉; 自流灌溉,不需动力。)【小结】坎儿井是新疆人民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充分体现,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过渡】然而,同学们,那么好的生命之泉坎儿井现在却面临绝境。【补充材料】“生命之泉”坎儿

7、井面临绝境 坎儿井数量:1237个 446个年进流量:6.999亿立方米 1.7亿立方米仅有100多个能正常出水,其他仍在不断堵塞干涸。 人们有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以机井、水库等现代水利设施代之,坎儿井的维修费用太高,应让古老的坎儿井自生自灭。另一种观点:应加强对坎儿井的保护利用。你认为呢?【过渡】正是新疆人民发明和利用坎儿井,使沙漠边缘的片片绿洲,呈现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B.绿洲农业的丰硕成果棉花,啤酒花,枸杞,小麦(吐鲁番的葡萄哈密的瓜,库尔勒的香梨人人夸,叶城的石榴顶呱呱。)【各抒己见】新疆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 与气候有关(新疆夏季气温高,昼夜温差很大,有利于糖分的积累。)【过渡】

8、正是这片片的的绿洲,给当地老百姓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也为东西方的交往提供了充足的水源,给东西方文明带来了繁荣。教师:现在新疆人民又赶上了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新疆的这些“宝”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尤其是新疆丰富的矿产资源。【出示图片】塔里木盆地油田的开发,天然气,和田玉等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发现的矿产有138种,新疆石油资源量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资源量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新疆油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远景十分可观。【出示地图】西气东输示意图强调新疆在西部大开发中的重要性【小结】新疆正是凭借这些“宝”,成为西部一颗亮丽的明珠。【出示图片】楼兰、塔里木河【拓

9、展延伸】繁华的楼兰古城的销声匿迹、塔里木河的干涸说明了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开动脑筋,畅所欲言【小结】人类应该合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存,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总结】 坎儿井绿洲农业 水 丝绸之路矿产资源 干旱宝地 人类伟大的创造力(三)临别新疆,赠言新疆结束了短暂的寻宝之旅,请谈谈你的感受和体会。(你会如何向其他同学介绍这颗“明珠”?)学生:结合新课内容,畅所欲言四、结束新课 (2分钟)简单回顾本节课介绍的新疆之“宝”,并以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结束本课,升华主题,指出新疆最大的“宝”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新疆人民,是他们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五、教学反思本课的教学基本

10、上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在课堂中都能积极参与,学生活动的参与面较广。分析本课的学习,学生基本达到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要求,在课堂上基本完成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学生小组对新疆宝藏的探索,让学生感受到了新疆人民在如此干旱的环境下依然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体会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真谛。但是在本课教学中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在教学设计中和语言的设计中,教师的准备还略显生涩,在教学用语上没有很好地进行斟酌,使得在一些问题抛出之后,出现冷场的情况。今后在上任何课时都要对学生的学情进行充分的分析和了解,以便使得教学设计更加的完善和符合学生的实际。还有一点不足在于由于前面重点的部分花了大量的时间去讲解,以至于在后面的主观和拓展空间中,留给学生的时间少了,学生不能畅所欲言,这是本课应该改进的方面。学生思维拓展的时候,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所以下次课要在这部留够时间,并合理引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