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空间格局分析.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889196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空间格局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福建省空间格局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福建省空间格局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福建省空间格局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空间格局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空间格局分析.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格局分析(一) 我国目前城镇体系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1)城镇分布东密西疏 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

2、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2)城市偏集中纬地带 城市空间分布测度的另一形式是经纬网内分布状况。我国疆域辽阔,所囊括的经纬度跨度较大(自南而北跨纬度49度多,从东到西跨经度60多度)。从我国城镇体系的地域分布看,城市主要集中于北纬2040度及东经105125度的地区。 全国城镇空间结构将朝着“一带、七轴、多中心”的空间格局演变,其中一带是沿海城镇发展带,七轴是京广线等主要交通干线,多中心就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关中等全国范围内的重点城镇群。(二) 福建省城镇体系空间格局特点 我省城镇体系

3、空间发展布局,将以沿海城市带为脊梁,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城镇密集地区为支撑,六条城镇发展轴为网络,构筑“一带三区六轴”的城镇空间发展新格局。 “一带”将是沿海城市带,是覆盖福厦泉三大中心城市,漳州、莆田、宁德三大区域中心城市,及众多沿海经济发达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城镇密集地带。这条沿海城市带,包括了6个设区市、23个县(市)和413个镇,总人口2491万,总面积约5.55万平方公里。该带具有便捷的海陆空联合交通体系,将串联三大沿海城市圈、三大省域中心城市和三大区域中心城市以及一批经济较发达县市,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脊梁”。“三区”即三大城镇密集地区,是以福州为核心,包含了长乐、连江、

4、罗源、福清、闽侯的闽江口城镇密集地区,将依托福州港,形成“一城两翼双轴线”的空间形态。以厦门为核心的厦门湾城镇密集地区还包含了漳州、龙海、长泰,将依托厦门湾,形成以厦门本岛为中心的“众星拱月”空间形态。以泉州为核心,包含晋江、石狮、惠安、南安的泉州湾城镇密集地区,则以泉州湾为依托,形成“一心三翼、向心聚集、面海环湾”的空间形态。“六轴”即六条与高速道路并行的城镇发展轴,则将构成“二纵四横”发展形态。其中,“二纵”是指福鼎诏安(沈海高速)城镇发展轴沿线,串联了6个设区市和15个县(市);松溪武平(长深高速)城镇发展轴沿线,串联了6个设市城市和5个县城。“四横”包括了福州邵武(福银高速)城镇发展轴

5、,该轴东接福州港,西至江西,是三明、南平连接福州的主要通道。泉州宁化(泉南高速)城镇发展轴东接泉州港,西至江西,成为连接三明与泉州的主要通道。厦门长汀(厦成高速)城镇发展轴东接厦门港,西到江西,是闽西通往沿海地区的交通大动脉。福安武夷山(宁上高速)城镇发展轴东接三都澳,西到江西,成为连接闽东、闽北的主要通道。“四横”连接了港口和内地,可拓展我省各港口的腹地,强化了东进西出。 沿海城市带将重点构建产业功能带、快速交通带、滨海旅游带和基础设施走廊,逐渐形成一个空间结构合理,社会经济与环境资源协调发展,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城镇密集地区。闽江口城镇密集地区,要以福州中心城市沿江向海拓展为依托,在城市外围形

6、成新的工业集中地和产业基地,以产业聚集带动周边地区发展,提升城镇密集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厦门湾城镇密集地区,要从海湾型城市整体布局出发,立足海岛,跨出海岛,将不适宜岛内发展的产业移至岛外和周边地区,推动城市发展由海岛型向海湾型迈进。泉州湾城镇密集地区,要淡化行政区划界限,加快泉州市行政中心外迁。 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主要是从在规划末期(2010年)使福建省成为全国经济大省、海洋强省的目标出发,通过协调、整合、提升三方面进行。在规划中,重点强调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和资源、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主要着眼于空间的整合和小城镇和开发区的整合。 从空间、人口、经济、社会生活四方面选取17项指标构建了评价

7、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得出各县域城镇化水平的综合得分.以综合得分为变量对福建省县域城镇化水平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即城镇化水平高的县域之间相邻,城镇化水平低的县域在空间上也相邻:同时福建省区域中心城市对其周边县域城镇化的推动作用不强. 福建省县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局域自相关分析 由图1、图2可知: 1.福建省大部分县域的城镇化综合得分位于HH、LL象限,说明福建省县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在 空间上存在较强的自相关性或依赖性,与全局自相关分析的结论一致. 2.在福建省区域中心城市中,福州、漳州、三明、南平、莆田、

8、宁德六个区域中心城市位于HL象限,呈 强吸收、弱扩散的“A”字型,说明这些区域中心城市周边县域城镇化平均发展水平均较低;泉州、厦门、龙岩 三个区域中心城市虽位于HH象限,但总体上呈弱吸收、弱扩散的“凸”字型;这从本质上反应了福建省区域 中心城市对周围县域的经济辐射能力较弱,扩散能力不强,许多区域中心城市甚至还处于极化作用阶段, 从而导致了局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这种空间格局。 3.虽然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整体上表现较强的空间相关性,但真正能通过显著性检验的局域自相关系数则很少(图2),这说明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局域自相关性还比较弱。 4.福建省县域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形成了两个“凸”字型

9、(HH)集聚中心:闽东南的长乐市;闽东南的南安市、晋江市.一个“A”字型(HL)集聚中心:闽西北的邵武市。三个“凹”字型(LL)集聚中心:闽西北的长汀县和宁化县;闽西南诏安县和云霄县;闽东北的政和县,这些县域都位于福建省与其邻省的交 界处.一个“V ”字型(LH)集聚中心:长泰县. 福建省城镇体系规划主要是从在规划末期(2010年)使福建省成为全国经济大省、海洋强省的目标出发,通过协调、整合、提升三方面进行。在规划中,重点强调城镇与区域发展的协调和资源、基础设施与城镇发展的协调,主要着眼于空间的整合和小城镇和开发区的整合。(三) 海西城镇群与福建城镇体系的关系 海西城镇群规划建设,引来所有关注

10、海西发展的目光。 2006年初,建设部将海峡西岸城镇群列入了全国城镇体系规划,成为全国优先支持发展的八大城镇群之一。 因为,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北承长三角,东临台湾省,南接珠三角。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使福建可以承北接南,东拓西联,实现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两大增长极的对接,最终推动两个三角洲和环海峡经济圈的融合。福建城镇体系成为海西不可或缺城镇群支撑。 建设部和省委、省政府对编制海峡西岸城镇群发展协调规划寄予了厚望,省政府还把这项工作列为今年的工作重点,承办单位省建设厅、发改委,以及省直有关部门和福州、莆田、泉州、厦门、漳州等沿海城市热情高涨,积极响应,很抓落实。 海峡西岸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融入了

11、福建全省的交通、港口、环保、旅游、物流业等各类专项规划,建立社会、经济、人文、资源、环境相协调的指标体系,旨在加快发展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城市,加快漳州、莆田、宁德港口城市建设和三明、南平、龙岩等生态、旅游、交通型城市建设,促进福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持续协调发展。 伴随着海峡西岸发展蓝图的展开,海峡西岸城镇群将加快崛起,推动两岸经济的互动、文化的交流、人民的往来和感情的融合。海峡两岸的城镇群相互辉映,将进一步提升祖国东南环海峡区域竞争力,引来全球聚焦的目光,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景也将更加光明。 城镇体系规划要达到的目标:通过合理组织体系内各城镇之间、城镇与体系之间以及体系与其外部环境之间的各种经济、社会等方面的相互联系,运用现代系统理论与方法探究整个体系的整体效益。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