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地区的房屋形态及成因1、热带雨林气候区 如太平洋上的萨摩亚、瑙鲁共和国、基里巴斯共和国、汤加王国、斐济共和国等岛国 农村居民的住房是用一根根树干围起来的,成圆形或椭圆形,顶上覆盖着椰子叶,房屋四周 没有墙壁(图 1)此式房屋不仅四面通风,同时建筑材料易得且建造起来比较容易2、热带沙漠气候区如撒哈拉沙漠地区的居民,建筑物泥墙很厚,没有或只有很小窗户的房屋(图2)是为 了适应热带沙漠地区常年高温干燥的气候特点墙厚且窗户小或无,一方面白天可以尽量减少热空气进入,另一方面又可以使夜晚室内暖气不会迅速散失掉如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居民,用竹子建造出一种高脚楼(图 3)高脚楼下层作畜舍,上层住人,既凉爽又透风,不仅能使住房较干爽,而且还能避蛇兽侵害4、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生活在该地区的居民,建房时尽量坐北朝南,因该地区夏季多偏南风,且高温多雨;冬 季多偏北风,且寒冷干燥各地降水量大小不同,房屋坡度大小也有别,如我国江南多雨地 区,建房时屋顶坡度较大,这样有利于雨水排泄,且窗户也较大,便于通风(图 4)如我 国东南沿海广州、厦门、南宁等城市,街道两旁房屋屋顶从二楼延伸到人行道上,成为一道 行人廊,广州人称它为“骑楼”(图 5),这是为了适应夏季强阳光照射和阵阵对流雨的环境, 行人在骑楼下来来往往,既免日晒由可避雨。
LiJFl 3.0 1/2OC 2005/04/02Photo by IAMBS Canon DIGITAL IXUS5、温带草原气候区如我国内蒙古草原地区牧民建造出独特的蒙古包(图 6)蒙古包是用木杆作支架,用 厚实的白色羊毛毡和毛皮制成的帐篷,容易拆卸和捆扎成包,同时蒙古包封闭得也比较严密 蒙古包的建造是适应草原地区夜间气温低及游牧生活的需要6、干旱气候区如我国塔里木盆地和秘鲁利马等地居民,建造出平顶房(图 7)因为这些地区气候特 别干燥,因此建房时不需要考虑雨水排泄问题,所以屋顶是平坦的更甚的是利马地区房屋 不仅屋顶是平的而且没有屋檐,就连街道规划中,也没有排水设施7、极地气候区因纽特人常用雪砖垒成圆顶雪屋(图 8),房屋建成后,在室内烧一把火,雪砖就会融 化,将雪砖之间空隙密封,然后在雪下挖一个通道进入屋内这样,雪下通道使冷空气不易 进入室内,而且暖空气又可以聚集在房屋内8、西南喀斯特地区(1)依山傍水石板房布依族居住的显著特点是依山傍水聚族而居民居多为干栏式楼房或半边楼(前半部正 面是楼,后半部背面看是平房)式的石板房贵州的镇宁、安顺等布依族地区盛产优质石料, 而且还有可一层层揭开的薄厚基本均匀的平整的大石板,这种薄片石来源于水成页岩。
当地 布依族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民族特色的石板房石板房以石条或 石块砌墙,墙可垒至五六米高;以石板盖顶,铺成整齐的菱形或随料铺成鳞纹,石头民居不仅不透风雨,而且古朴美观,屋顶举重若轻,安居而不压抑总之,除檀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甚至家庭日常用的桌、凳、灶、钵、碓、磨、槽、缸、盆等,都是石头凿的一切都朴实淳厚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只是采光较差苗族村寨石板房9、黄土高原暖温带半旱地区黄土高原位于黄河中游、属黄土高原丘陵的沟壑区的中国西北部,拥有着面积广阔、土 层绵厚的黄土圣地上居住的人们,窑洞是当地最主要的居住形式窑洞是我国祖先开发地下空间的一大创造,在《隋书•东夷传》中就有记载,考古工作 者曾在宁夏发现一座四千多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窑洞遗址,时至今日,黄土高坡上的人们对窑 洞依然情有独钟,陕北地区每年新建的民居中,窑洞仍超过半数据建筑学家考证,窑洞冬 暖夏凉,有利于节约能源;窑洞避开了噪音和放射性物质,有利于人体健康;窑洞不破 坏 地形地貌,不占用耕地,造价低廉,经久耐用……长年住窑洞的人普遍长寿,原因是窑洞的温度和湿度最适合人居住,温度在1O°C至2 9 1之间,相对湿度在3 0%至75%范围内,夏季室温比室外低10C,冬季室温比 室外高15C。
此外,外界的噪音、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影响少,也使哮喘、风湿、皮肤 病等患者明显减少修一孔窑洞,得挑一个土质较好的山坡,先剖开崖面,然后开一个竖的 长方口子,挖进一二米深后,向四周扩展,修出一个鸡蛋形的洞来窑洞大体成形后,用宽 镢刮光崖面,然后抹上泥皮,再用细石灰浆抹白等到窑 洞自然风干后,才开窑口,安门 窗大多数窑洞深7〜8米,宽高均为3米左右窑洞分为前后两室,前室为堂屋和厨房, 后室为卧房,在陕北卧室的概念就是一个炕富裕一点的人家, 往往将几孔窑洞围成一个 院落,多了拴牛马驴羊的场地,多了晾晒玉米等谷粮的空地,石碾子等劳动工具也有地方堆 放陕北人对窑洞的感情常常倾注在窗花和墙体装饰上,如果你看到窑洞上挂着一串串红红 的辣椒、黄黄的玉米棒子, 看到红色的纸屑在翻飞的剪刀中落下,一幅幅形态各异的生肖 跃然于窗户之上,尤其是看到鸡的身上飞着鸟,猴的屁股长着花,你就明白陕北人对生活有 着多少浪漫的向往黄土高原是以黄土为名的,那里的黄土质地均一、层理不显、富含钙质、具有一定的胶 结力、不易崩塌你看,那些直立悬崖和土柱,即使经过风吹雨打,也能长期不倒、不塌 黄土的这些特点,正是建造窑洞的优势因为窑洞所需用的建筑材料少、工匠少、施工便利, 又不占用耕地、不破坏自然风貌与生态环境。
人住在窑洞里,冬暖夏凉,自得其所,并能与 自然融为一体因此成为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美好家园我国窑洞主要分布在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地,是解放前黄土高原上居民的主要住 宅形式时云龙摘自《地理教育》及自编200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