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一章 田径运动导论.doc

hs****ma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9.50KB
约7页
文档ID:548839704
第一章 田径运动导论.doc_第1页
1/7

第一节 课程目标和任务一、课程目标 通过本专课程的学习,使能掌握学校体育教师必备的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学校田径运动教学、训练竞赛及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学校体育管理及社会体育指导等工作的复合型体育应用人才二、课程的具体任务1、领会和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基本原理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熟悉国家有关教育、体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2、掌握学校体育田径教学、田径锻炼和训练和竞赛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社会适应能力3、掌握田径运动既是一种竞技项目,又是一种健身的手段,熟练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4、了解学校田径课程改革与发展的动态以及田径科研的发展趋势;掌握田径运动基本的科研方法,并具有从事田径科学研究的能力5、具有健康的体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6、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情感与能力第二节 田径运动的概念、特点与分类一、田径运动的概念与功能 (一)田径运动的概念1、田径运动的概念田径运动是人类从走、跑、跳跃和投掷自然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健身和竞技的身体运动和竞技项目,田径运动包括田径健身运动和田径竞技运动。

田径运动的内容包括竞走、跑、跳跃、投掷等40多个单项以及由跑、跳、投部分项目组成的全能运动以时间计算成绩的竞走和跑的项目叫“径赛”,以高度和远度丈量成绩的跳跃和投掷项目叫“田赛”径赛和田赛称为田径运动2、田径运动的属性田径运动具有两种属性,即竞技属性和健身属性两种属性的田径运动,有很多相同之处例如,都是人体走、跑、跳跃和投掷的运动形式;对人的身心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等但是,它们却有着本质的区别(表1)只有认识和区别两种不同属性的田径运动,才能促使田径运动健康发展,才能使我们更好的发挥田径运动应有的功能和作用 表1 两种属性田径运动的区别健身属性 竞技属性①面向广大群众,以锻炼身体、增进健康、 ①面向运动员,以提高运动成绩,参加比赛 增强体质为目的; 获取优胜为目的;②掌握基本技术,追求锻炼身体的最佳效果; ②追求最佳化的技术和优异的运动成绩;③有专门的健身原理、原则和方法; ③有专门的训练原理、原则和方法;④根据年龄、性别、健康状况,确定不同内 ④有专门的比赛项目、形式和方法; 容、形式和方法;⑤要服从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和教育的要求; ⑤有严格的竞赛规则要求;⑥对运动场地、器材的规格没有严格的要求, ⑥要保证安全和讲究卫生。

(二)田径运动的功能 1、健身功能 田径运动是一项易于在群众中开展且健身价值较高的运动项目经常系统地参加田径运动锻炼,能提高人体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基本活动技能的水平;能促进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和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发展;能全面发展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由于田径运动多在户外进行,使人体更多地受到日光、空气等良然条件的锻炼,能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由此可见,田径运动是一项健身功能很强的运动项目,是人们增进健康、增强体质、推迟衰老、延年益寿的重要手段因此,田径运动不仅是我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中的主要内容,也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课教材的主要内容 2、竞技功能 竞技体育是社会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年在国内和国际举行的田径运动竞赛很多在大型综合性运动会上,田径项目奖牌数最多,影响最大,故有“得田径者得天下”之说田径竞技运动的功能在于推动田径运动的普及,加强国内和国际间交往,提高国家威望,振奋民族精神;对观众来说,则起到消遣、娱乐和教育的作用等另外,著名田径运动员所产生的明星效应,对提高田径运动的商业价值,激活田径竞赛表演市场,促进田径竞技运动按产业化方式运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基础功能 田径运动的基础功能表现在3个方面首先,当进入发达社会以后,生产力高度发展,人类已从原始社会时依靠走、跑、跳跃和投掷获取生活资料和延续生命中解脱出来,但是人类永远不会摆脱依靠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基本活动技能去提高人类的生活、生存和生命的质量;其次,很多运动项目都离不开走、跑、跳跃和投掷等动作,田径运动成为很多运动项目的基础;第三,由于田径运动能有效和全面地发展人的各种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全面发展的水平越高,对于各项运动的技术发展和运动成绩的提高也越能起积极和决定性作用因此,很多竞技项目都把田径运动作为体能训练的重要手段,使田径运动成为提高各种竞技项目运动水平的基础 4、教育功能由于参加田径运动练习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还要遵循一定的练习方法、要求和规则,接力跑项目还需集体协同作战,因此,能培养良好的思想、心理品质另外,在从事田径运动教学、锻炼、训练和竞赛过程中还能产生很多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心理品质的因素因此,田径运动就成为进行精神文明教育的一种有力手段通过田径运动教学、锻炼、训练和竞赛,能对学生和运动员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教育,并能培养竞争意识和勇敢顽强、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二、田径运动的特点1、田径运动是人体基本运动的主要技能走、跑、跳、投是人类生活和劳动的重要技能,是田径运动项目中最基本的活动形式通过田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人们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而这些自然动作和技能的培养对学习掌握田径运动各项技术也是十分有利的2、是奥运会金牌最多的项目田径运动项目广泛、众多,共有50多个单项,在奥运会比赛中被称为金牌大户近些年女子田径项目还在增加,有赶上男子田径运动项目数量的趋势3、是各项竞技运动的基础首先,从历史上看,田径运动的历史最长,田径运动的发展为其它运动项目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次,很多运动项目都离开不开跑、跳、投等动作的基本训练,都需要速度、力量、耐力、柔韧和灵敏等身体素质,而田径运动能有效和全面地发展人的各种身体素质,因此,很多竞技项目都把田径运动作为身体训练的重要手段,使田径运动成为提高各项目运动水平的基础4、田径运动属于室外运动各种体育运动项目中,有的属于室内运动项目,有的属于室外运动项目,尽管田径运动也有室内田径比赛,但是田径运动多是户外活动,因此可以使人体更多的受到日光、空气等自然条件的锻炼,从而提高人体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5、项目要求个体形态、素质差异较大田径运动为了出现好成绩,所要求的形态,主要素质和技术,在各专项之间区别较大。

例如:中长跑运动员要求体重轻、吸氧及缺氧耐受能力强;跨栏运动员要求个子高、腿部力量强、动作灵敏协调等等这在其它运动项目中是少见的,所以一定要精心做好选材工作6、有较好的体能和顽强的斗志短跑和田赛各项目,在转瞬之间完成动作,所以在平时训练中,需要在心理上、精神上高度集中的条件下练习技术;径赛项目的中长跑及马拉松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要培养坚韧不拔,顽强拼搏的意志力,才能成为优秀的运动员第三节 田径运动的发展与现状一、世界田径运动的发展与现状(见教材)二、中国田径运动的发展与现状(见教材)第四节 田径运动课程的教学目的与教学进度及内容一、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田径运动新的基本理论、基本技术与基本技能,通过教学使其达到本专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二、课时分配田径课程教学课时分配(60学时)内容学期理论技术理论分析总计60第一学期田径运动导学230短跑10跳远10铅球8第二学期跨栏1030跳高10标枪10三、教学内容(理论部分,自学)1、田径运动的基本理论2、田径运动概论3、田径运动教学4、中学田径教学与训练5、田径教学的组织与管理6、田径运动的规则与裁判法7、田径运动的竞赛组织与场地设备的管理8、田径运动的基本技术与技能四、教学内容(技术部分,面授)具体内容和学时分配见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

第五节 教学方式1、本课程的田径理论部分的教学,主要是以自学形式与教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2、本课程的田径基本技术的教学,主要是以面授实践课的教学方式进行3、教学方式建议(1)田径理论部分的教学应在自学的基础上与完成自学作业的同时,适当增加专题讨论,通过专题讨论的形式来增加学生学习田径理论知识的广度与深度这一形式教师可安排在面授时进行2)根据继续教育、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在面授课程的田径实践课教学时,是否可考虑,对已经能够达到田径教学大纲考试水平要求的学生,通过技术考试合格后,可以免修田径课程,以便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学习其他课程第六节 成绩考核1、考核成绩的构成 理论成绩占30% , 技术成绩占40% ,自学作业占20%, 平时成绩占10%,总计100%2、理论考核 2.1理论考核要点 田径理论的基础知识2.2理论考核时数:2学时2.3理论考核内容:在自学与面授过程中所学的田径理论知识为主要考核内容3、技术考核3.1技术考核要点,田径基本技术能力与应用3.2技术考核时数:面授教学时教师自定3.3技术考核内容:见各项目考核标准第七节 参考书目及教学指导性建议一、参考书目1、孙庆祝主编.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1月第1版。

2、高校教材编写组.田径.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9月第1版3、张英波著.现代田径运动训练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4、西北主编.田径中级教程运动技术教学理论与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二、课程学习的指导性建议 本课程在实际教学中,除利用常规的技术教学课教学手段外,还应以挂图、录像等直观手段来辅助教学,并且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多媒体及课件辅助教学,使之技术教学突现出直观性的特点,以便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