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8830988 上传时间:2023-10-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上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七上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七上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七上历史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七上历史试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上历史试卷.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卷(A)(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 (每小题2分,共40分)1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发现于( )A陕西省 B浙江省 C北京市 D云南省2清明节小明和家人想一起去拜祭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他们应去的地方是( )A黄帝陵 B大禹陵 C秦始皇陵 D中山陵3、河姆渡原始居民培植的世界上最早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玉米 C水稻 D粟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5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它是由谁总结出来的?( )A扁鹊 B华佗 C张仲景 D李时珍6

2、“王立群读史记”在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吸引了不少历史爱好者观看。下列有关史记表述错误的是( )A作者司马光生活在汉武帝时代 B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C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D肯定了陈胜吴广反抗暴秦的精神7世界上现存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C毛公鼎 D、青铜立人像8人们用“伐无道、诛暴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来赞扬右图中反映的革命首创精神。右图中的事件发生在A西周 B秦朝C西汉 D东汉9.如果在一部反映秦朝的电视剧中,有这样两个镜头: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折。从史实来看( )A都正确 B都错误C 正确错误 D错误正确10长城

3、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与独创性的象征。秦长城的范围是( )A西起陇西,东到大海 B西起长安,东到辽东C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D西起临洮,东到辽东11目前已知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出现于( )A秦朝时期 B西汉时期 C东汉时期 D、三国时期12三国时期,曾派船队到达夷州(今台湾)的政权是( )A 魏 B蜀 C吴 D西晋13小强想了解我国古代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情况。你可建议他阅读( )A水经注 B天工开物 C孙子兵法 D史记14下列历史人物与其发明创造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A杜诗-水排 B张衡-地动仪C诸葛亮-耧车 D华佗-麻沸散15世界三大宗教中起源于古印度的是(

4、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16.有一位老人生于公元前25年,死于公元55年,他活了多大岁数?( )A、80岁 B 、79岁 C 、78岁 D 、81岁17.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 、赤壁之战 C、城濮之战 D 、淝水之战18.小明说他的姓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名称是一样的,他姓( )A、秦 B、周 C 、夏 D、 唐19.“塞翁失马”的故事大家一定很熟悉,它最能体现下列哪一学派的主张(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20.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 、张仲景 D、 华佗二、连线题(请把左

5、边的成语与右边的战役连接起来,共8分)21. 成 语 战 役破釜沉舟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巨鹿之战纸上谈兵 淝水之战草木皆兵 长平之战三、列举题:(共16分)22.请写出下列名句对应的人物:(共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23. 请写出下列人物的代表作品(共分)贾思勰张仲景屈原 顾恺之四、材料解析(本大题2小题,第24题10分第25题10分,共20分)24.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10分):材料一 认真阅读下面两幅图材料二 初骞行时百余人,去十三年,唯二人得还。材料三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使西域(今新疆

6、天山南北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请回答问题:(1)左图所反映的是哪一历史时期的什么事件?图中跪着的人物是谁?(2)从材料一中的哪些内容可以看出这次出使的艰难?我们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品质?(3)此次出使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右图和材料二、三简要说明这一事件在历史上起到什么作用?25.阅读下列材料:(共10分)材料一: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材料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2分)(2)材料一中“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7、?(2分)这件事是谁做的?(2分)其目的是什么?(1分)(3)材料二反映的这一政策目的是什么呢?(1分)它是谁推行的?(2分)五、分析探究(16分)26.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秦朝时期修筑长城是为了抵御哪个少数名族的进攻?(2分)西汉时期为促进汉族与该民族的友好交往的汉族宫女是谁?(2分)东汉末年以来,除该民族与鲜卑、羯之外,还有哪两支少数民族陆续内迁?(2分)(2)建立北魏的是哪个少数民族?(2分)谁在位时期进行了改革?(2分)其主要措施有哪些?(至少写出4条)(4分)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一、单项

8、选择12345678910DACBAAABDD11121314151617181920BCACBBBCDB二、连线题21、破釜沉舟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巨鹿之战纸上谈兵 淝水之战草木皆兵 长平之战三、列举题:22. 孟子孔子班超司马迁23. 要术伤寒杂病论离骚女史箴图(或洛神赋图)四、材料解析24(1)汉,张骞出使西域;张骞;张骞出使西域临行前向汉武帝告别。(4分)(2)“去十三岁”说明时间长,由“初行时百余人”到“唯二人得还”说明行程艰难。(2分)品质:历尽艰辛,不怕困难;敢于牺牲,不辱使命,等等。(言之有理即可得1分)(3)目的是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1分)作用:使西汉了解到西域的有关情况,加强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为后来西汉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和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2分)25.(1)百家争鸣(2)“焚书坑儒”,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3) 为了大力推崇儒家学说(意思相近的亦可),汉武帝五、分析探究26(1)匈奴,王昭君,氐、羌(2)鲜卑族,孝文帝,措施: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官员及其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将鲜卑族的姓氏该为汉姓;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写出4条即可)作用:促进了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