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式读书笔记+我们仨好句好段我们仨笔记心得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8821472 上传时间:2023-02-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0.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摘录式读书笔记+我们仨好句好段我们仨笔记心得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摘录式读书笔记+我们仨好句好段我们仨笔记心得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摘录式读书笔记+我们仨好句好段我们仨笔记心得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摘录式读书笔记+我们仨好句好段我们仨笔记心得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摘录式读书笔记+我们仨好句好段我们仨笔记心得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摘录式读书笔记+我们仨好句好段我们仨笔记心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摘录式读书笔记+我们仨好句好段我们仨笔记心得(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得体会精品文档我们仨是杨绛女士回忆先后离她而去的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所写,回忆一家三口那些快乐而艰难、爱与痛的日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我们仨摘录式读书笔记! 摘录式读书笔记+我们仨好句段精选 我喊他,没人应。只我一人,站在荒郊野地里。 杨绛我们仨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杨绛我们仨愿变成一块石头,守望着我已经看不见的小船。 杨绛我们仨 我一个人,怀念我们仨。杨绛我们仨 阿圆已经不在了,我变了梦也无从找到她;我也疲劳得无力变梦了。 杨绛我们仨摘录式读书笔记我们仨好句好段 1、两年不见,她好像已经不认识了。她看见爸爸带回的行李放在妈妈床边,很不放心,猜疑地监视着,晚饭后,圆圆对爸爸发话了。

2、“这是我的妈妈,你的妈妈在那边。”她要赶爸爸走。 钟书很窝囊地笑说:“我倒问问你,是我先认识你妈妈,还是你先认识” “自然我先认识,我一生出来就认识,你是长大了认识的。” 2、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的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碰到困难,钟书总和我一同承当,困难就不复困难;还有个阿瑗相伴相助,不

3、论什么苦涩艰辛的事,都能变得甜润。我们稍有一点快乐,也会变得非常快乐。所以我们仨是不寻常的遇合。 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聚聚。 4、“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友声可远在千里之外,可远在数十百年之后。钟书是坐冷板凳的,他的学问也是冷门。他曾和我说:“有名气就是多些不相知的人。”我们希望有几个知已,不求有名有声。 5、神仙煮白石,吃了久远不饿,多没趣呀,他不羡慕。但他作诗却说“忧卿烟火熏颜色,欲觅仙人辟方”。他在另一首诗里说:“鹅求四足鳖双裙”,我们却是从未吃过鹅和鳖。钟书笑我死心眼儿,作诗只是作诗而

4、已。 6、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杂着烦恼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 7、这是我生平第一次遭遇的伤心事,悲苦得不知怎么好,只会恸哭,哭个没完。钟书百计劝慰,我就狠命忍住。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悲苦。但是我没有意识到,悲苦能任情啼哭,还有钟书百般劝慰,我那时候是多么幸福。 8、我们如要逃跑,不是无路可走。可是一个人在紧要关头,决定他何去何从的,也许总是他最基本的感情。我们从来不唱爱国调。非但不唱,还不爱听。但我们不愿逃跑,只是不愿去父母之邦,撇不开自家人。 9、我和圆圆走在路上,一定搀着手;上了电车,总让她坐在我身上。圆圆已三四岁了,总说没坐过电车,我以为她不懂事。一次我抱她上了电车,坐下了,我

5、说:“这不是电车吗”她坐在我身上,勾着我脖子在我耳边悄悄地央求:“屁股坐。”她要自己贴身坐在车座上,那样才是坐电车。我这才明白她为什么从没坐过电车。 1、他已骨瘦如柴,我也老态龙钟。他没有力量说话,还强睁着眼睛招待我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11、钟书这段时期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墨水呀!”“墨水也能洗。” 他就放心回去

6、。然后他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此间省略若干)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我说的“不要紧”。我住产院时他做的种种“坏事”,我回寓后,真的全都修好。 钟书叫了汽车接妻女出院,回到寓所,他炖了鸡汤,还剥了碧绿的嫩蚕豆瓣,煮在汤里,盛在碗里,端给我吃。钱家的人若知道他们的“大阿官”能这般伺候产妇,不知该多么惊奇。 我们仨读书笔记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然而我们却不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但通过阅读我们仨这本书后,我对他们的认识更近一步了。 整本书分为两部分,低一部分中,杨女士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

7、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是写了钱氏夫妇赴英国留学,他们远离家乡,不复早父母庇荫之下,都有点战战兢兢,但他们两人作伴,相依为命,他们在那的生活可以说是又节居又欢乐的。印象比较深的是钱先生出到牛津,就吻了牛津的地,磕掉了大半个门牙。我都为他揪了吧心。幸好他没事。在牛津学习时,由于学费较一般学习昂贵,还要另交导师费,房租,伙食费也较高,于是为了节省点,杨女士不得已而求其次,只去做个旁听生,听几门课,到大学图书馆自习,并且钱氏夫妇还是去老金家做房客,可见他们还是很节居的。这本书告诉我们钱氏夫妇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政治风暴,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女士一家人生最安全的庇护所。 钱氏夫妇在学界德高望重,然而我们却不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但通过阅读我们仨这本书后,我对他们的认识更近一步了。摘录式读书笔记我们仨好句好段1心得体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