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4节课后作业.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821432 上传时间:2023-12-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4节课后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4节课后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4节课后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4节课后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4节课后作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4节课后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2章第4节课后作业.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第四节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3题。120世纪60年代后()A全球大气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持续增加B全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体积分数增加了5倍C全球气温呈下降趋势D我国气温超越了历史最高水平答案A解析通过读图a,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后,二氧化碳体积分数是持续增加的,但增加值远未达到原数的5倍。由图b可知20世纪60年代以后气温呈现出了波动上升的趋势,但由图c可知我国目前气温尚未达到历史最高水平。2与三幅图示信息相吻合的结论是()A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寒冷期B我国目前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C近五千年来,我国气温波动值在2以内D近三十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

2、呈负相关答案B解析由图c可知我国正处于冷暖交替过程中的温暖期,近五千年来气温的波动值超过了3。由图a和图b可知:近三十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与气温变化趋势是一致的,所以D错。3近年来,与a、b图示信息有关的地理现象有()A华北地区春季旱情加重B黄河三角洲向海洋推进C大气层频发强磁暴D南极臭氧层空洞逐步扩大答案A解析由图a和图b可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在增加,全球气温呈整体上升趋势。由于气温升高,高纬度区域内冰雪融化,中纬度地区干旱加剧,而大气层发生磁暴、河流三角洲向海洋推移及臭氧层空洞的扩大皆与之无关。(2014山东临沂高一质检)据专家预测,因全球气候变暖世界海平面到2100年将升高4

3、050厘米。下图为我国某地区海陆过渡地带示意图。读图回答45题。4海平面上升对该地带的影响有()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滩涂面积减少淹没部分耕地有利于港口基础设施建设ABCD5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有()臭氧层破坏森林被大量砍伐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ABCD答案4.A5.B解析本题组考查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及造成的后果。海平面上升4050厘米,根据图上高程标示,能淹没滩涂,但不能淹没耕地,海水倒灌可加剧农田土壤盐碱化,不利于港口的建设。全球气候变暖主要与温室气体含量增加有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森林面积减少是导致这一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读“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表,回答68题。

4、时间含量工业化前(17501800)2801958年3151990年3531998年360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变化单位:体积分数1066在近40年时间里,CO2含量增加值和平均年增加速度分别为()A35106、10106B45106、10106C45106、1.1106D45106、21067二氧化碳被称为温室气体,是因为()A吸收太阳辐射,使人体增温B破坏臭氧,使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C强烈地吸收地面放出的红外线长波辐射D通过光化学反应向大气中释放热能8联系上表可知,近50年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的原因是()A自然原因造成B人为原因造成C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为原因起主要作用D自然

5、原因和人为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自然原因起主要作用答案6.C7.C8.C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计算CO2含量增加值和平均速度。CO2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近50年来,全球气温明显上升;人为原因起主要作用。读下图近年来大气中CO2的增长示意图,回答912题。9图中正确代表近年来CO2增长曲线的是()AABBCCDD答案C解析近50年来,大气中CO2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但速度较缓。10近年来CO2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小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增多热带雨林的破坏人口的增加ABCD答案C解析CO2增加的人为原因主要是化石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和毁林。11CO2增多,全球变暖引起的后果有(

6、)喜马拉雅山雪线高度降低温带地区粮食产量下降北温带耕作区向高纬方向延伸高纬度地区比原来降水更少ABCD答案B解析全球变暖,喜马拉雅山的雪线将上升,高纬度地区降水量将增多。12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排放的主要措施有()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采用新能源禁止燃烧矿物燃料禁止滥伐森林,坚持采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加强国际间合作ABCD答案C解析禁止燃烧矿物燃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13近些年探明,海底“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储量极为丰富,其开发技术亦日趋成熟,开发利用“可燃冰”将产生的环境效益有()可取代一些核电站,减少核废料的污染无CO2排放,减轻“温室效应”可取代水电站,改善大气质量部分替代煤

7、和石油,减轻对大气的污染ABCD答案D解析开发“可燃冰”仍有CO2排放。水电站的发展有利于大气质量的改善。2013年冬季,全球多个国家出现极端天气,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普降大到暴雪,英国以及其他欧洲地区也迎来罕见的洪水,而中国却长期不降雪出现暖冬。随着全球不断变暖,我们会在中纬度地区见到越来越多的极端冷事件,而在较高纬度的地区则会经历一些极端暖事件。据此回答1415题。14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将给我国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我国冬小麦的种植北界将南移B我国农牧交错地带将北移C土壤有机质的微生物分解将加快,造成肥力下降D该问题不会对中国乃至全球的粮食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答案C解析由材

8、料可知,全球气候变暖,极端天气事件多发。全球气候变暖,我国种植冬小麦的北界将向北移;农牧交错地带将南扩;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出现增多,已经影响到粮食安全;气温升高使微生物的分解加快,使土壤有机质减少,肥力下降。15材料中反映的环境问题的成因和对策分别是()A向大气中排放的SO2大量增多;加强对煤的除硫处理B化石燃料的燃烧和热带雨林遭砍伐;依靠科技提高化石燃料的使用效率,减少森林砍伐C工业化进程加快;减缓工业化进程D蒸发加剧,大气中水汽含量增加;减少水库修建答案B解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主要是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以及森林大量被砍伐;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和保护森林是缓解全球变暖的有效措施。选B。二、综

9、合题16有关专家通过模拟区域气候情景,对新疆、甘肃、青海等省区气温与降水变化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50年间,中国西北地区年均气温将升高2.7,年均降水量将增加25%,大部分地区可望逐年湿润起来。结合下列资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北疆和南疆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情况1967197619771986年19871996年北疆年平均降水量(毫米)187.8192229南疆年平均降水量(毫米)66.47395材料二阿克苏河(塔里木河的主源)年平均径流量的变化情况21世纪6080年代21世纪90年代阿克苏河的年平均径流量(亿立方米)71.173.384.42材料三塔里木盆地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变化情况

10、19862000年的水位变化19862000年的面积变化博斯腾湖的水位和面积的变化上升了4米多(越过1958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由880平方千米扩大到1 000多平方千米(1)根据上述资料,说明我国西北地区的气候发生了哪些明显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上述变化对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哪些影响?(3)简要回答这种变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及如何防治?答案(1)说明我国西北地区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气候变暖),水循环加快。(2)将使湖泊面积和蓄水量增加,也使部分地区空气水汽含量增加,部分地区植被覆盖率有所提高。(3)西北地区气候变暖后,山区降水增

11、加,冰川消融加剧,这可能导致洪涝(或雪灾、泥石流)等灾害发生频率增加。建议在山区多建水库,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言之有理即可)。17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完成要求。喜马拉雅地区共有15万条冰川,除两极地区的冰冠外,这些冰川是世界上冰体最大的组成部分。许多资料表明,近年来,喜马拉雅地区冰川后退的速度在逐渐加快。其中长约5千米的巴尔纳克冰川,自1990年以来后退了近800米。国际冰雪研究委员会指出,如果按目前的融化速度继续下去,这些冰川在2035年之前消失的可能性非常大。(1)你认为冰川快速融化的原因是什么?(2)冰川快速融化,对本地区造成的后果可能是_,在沿海地区可能导致_上升,危及沿海低地。(3)为此应采取哪些措施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4)试将下列选项按其因果关系,设计一个网络联系框图表现出来。(注意:框图内填字母代号)。A全球海平面上升B海洋表层出现膨胀C极地冰雪融化D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E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F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G全球平均气温上升H大量森林植被遭受破坏答案(1)一方面是由于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使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变暖;另一方面是因为森林(特别是热带雨林)的破坏。(2)滑坡、泥石流、洪涝等自然灾害海平面(3)减少矿物燃料使用量,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利用率,采用新能源;大力植树造林,停止对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的破坏。(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