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强化试题题库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8817344 上传时间:2022-09-29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1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强化试题题库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强化试题题库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强化试题题库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强化试题题库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强化试题题库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强化试题题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强化试题题库(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1年教师资格中学教育心理学强化试题题库 2021年教师资格中学心理学强化试题系列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里1.在心理测验中,智力测验属于 。 A.认知测验 B.能力测验 C.人格测验 D.智商测验 .A 【解析】心理测验是为心理评估搜集数量化资料的常用工具。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认知测验可分为智力测验、特殊能力测验、创造力测验和成就测验。2.要求学生用文字论述的方式阐述相关观点的题目是 。 A.是非题 B.填空题 C.论文题 D.问题解决题2.C 【解析】论文题是要求学生用文字

2、论述的方式阐述相关观点的题目,答复字数不等。 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师养成良好的 。 A.职业道德信念 B.职业道德习惯 C.职业道德意志 D.职业道德理想 .A 【解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教师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信念。 4.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称之为 。 A.任务分析 B.目标表述 C.任务分类 D.任务执行 4.A 【解析】任务分析指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在进行任务分析时,教师要从最终目标出发,一级子目标、一级子目标地揭示其先决条件,力求使任务变得细化可行。 。 5.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开展理论,开展任务是获

3、得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的阶段是 。 A.学前期 B.婴儿期 C.学龄期 D.青年期、 5.D 【解析】埃里克森将个体的开展划分为八个阶段,青年期1218岁的开展任务是获得自我同一性克服角色混乱 6.廖世承在 年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是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口 A.1903 B.190B C.1913 D.1924 6.D 【解析】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教育心理学?。 7.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一般有两种,即按领域原那么和按 原那么。 A.功能 B.大小 C.用途 D.年龄7.A 【解析】一般来说,教师组织课堂空间的方法有两

4、种:第一种是按领域原那么安排课堂空间,即将课堂空间划分成一个个领域,某些领域只属于某个人;第二种是按功能安排课堂空间,即将课堂空间划分为各种兴趣范围或工作中心。 8.由于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发生的迁移称为 。 A.顺向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答案在后 9.以下不属于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 A.教师的指导 B.学习材料的特性 C.媒体 D.认知结构 10.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B0,属于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11.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 B.连续型与断续型

5、操作技能 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 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 12.在操作过程中动作的品质特征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精确性和灵活性,这属于操作技能形成的 阶段。 A.操作熟练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定向 13.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地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这属于 。 A.复述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 D.组织策略 14.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 C.

6、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 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 15.以下哪种成分不是品德的心理结构? A.道德认知 B.道德观念 C.道德情感 D.道德行为 16.皮亚杰认为形成儿童道德的他律道德在 。 A.05岁 B.6B岁 C.B10岁 D.1012岁 17.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 。A.与他人根本相同 B.与他人保持一致 C.被他人认可 D.与他人相接近 18.小王总是疑心手没有洗干净,因此常常要反复检查,他的这种行为属于 。 A.焦虑 B.强迫观念 C.强迫行为 D.强迫恐惧 19.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根本方法是 。 A.会谈 B

7、.倾听 C.鼓励 D.询问 20.形式训练说的代表人物是 。 A.沃尔夫 B.桑代克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0个小题,每题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的横线上 21.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_差异和性格的_一差异。 22.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_,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 23. 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_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 24.制约课堂教学效率上下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 _. 25.教师的_包括教学事项的顺序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环境的设置以及师生相互作用的设计等。 26.前苏联心理学家_于19

8、59年系统地提出了心智动作阶段形成理论。 27.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_和 28.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_或反响倾向性。 29._是以持久的心境低落为特征的神经症。 30.行为目标是指用_的行为陈述的教学目标。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题4分,共12分 31.学习准备 32.正强化 33.前摄抑制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34.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35. 简述最近开展区的概念及意义。 36.简述如何激发学习动机。 37. 简述迁移的种类。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8分 38. 试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根本观

9、点。 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1个小题。共10分 39.小林的父母很少照管他,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差,上课时总像是被霜打了的样子,从不主动答复以下问题,经常不交作业,对学习毫无兴趣,同学们对他的印象不好,教师也不喜欢他,在教育方式上也多以批评、训斥为主。 请分析小林现状的危害,并提出改良意见。一、单项选择题 8.C 【解析】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和概括水平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水平迁移也称横向迁移,是指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垂直迁移又称纵向迁移,是指处于不同抽象、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 9.D 【解析】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有很多,分为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

10、主观因素包括: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学习者的迁移心向,认知策略与元认知;客观因素包括:学习材料的相似性,学习情境的相似性,教师的指导。认知结构属于主观因素。 10.B 【解析】陈述性知识主要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事物变化开展的原因,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它主要用来描述一个事实或陈述一种观点。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属于陈述性知识。 11.D 【解析】操作技能按操作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徒手型操作技能和器械型操作技能。前者操纵的对象主要是机体自身,后者的完成主要是通过操纵一定的器械来进行的。 12.A 【解析】操作熟练阶段所形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

11、到达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操作熟练阶段是操作技能形成的高级阶段,是由于操作活动方式的概括化、系统化而实现的。 13.D 【解析】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对材料进行系统地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观点,是属于组织策略中列提纲的方法。 14.A 【解析】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密切相关。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 “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解决。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解决。 15.B 【解析】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成分,

12、道德观念 并不属于品德的心理结构。 16.B 【解析】在皮亚杰的理论中,儿童道德开展的权威阶段68岁又称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 17.D 【解析】认同是指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 18.C 【解析】强迫行为是情绪障碍的表现,主要是指产生一系列呆板、机械的重复行为,在受到他人干预时,就会感到焦虑不安,甚至发脾气。小王反复检查手是否 洗干净的行为就是强迫行为的表现。 19.A 【解析】教师通过会谈既可以了解学生的心理与行为,也可以对学生的认知、情绪、态度施加影响。会谈是

13、心理咨询与辅导的根本方法。 20.A 【解析】形式训练说认为各种心灵的官能,可由一种科目或一种题材上受到训练而整体开展起来,代表人物是l8世纪德国心理学家沃尔夫。 二、填空题 21.特征类型 22.情感体验 23.同化 24.课堂情境 25.教学策略 26.加里培林 27.析疑预测 28.内部准备状态 29.抑郁症 30.可观察和可测量 三、名词解释 3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开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阻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开展的水平和特点。 32.正强化是指通过施加满足刺激来提高反响发生概率的强化。 33.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

14、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四、简答题 34.【答案要点】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在实际应用中表现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和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35.【答案要点】前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开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到达的开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开展区。最近开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到达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单独解决问题所能到达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开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开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到达的水平,还应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 态,正在开展的过程。 36.【答案要点】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响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7.【答案要点】1根据迁移的性质不同,即迁移的影响效果不同,可将迁移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 2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抽象与概括水平,可将迁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