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设计张蕴.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8811293 上传时间:2022-09-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设计张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设计张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设计张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设计张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设计张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伊索寓言》设计张蕴.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伊索寓言教学设计张 蕴【设计理念】寓言是一种以教化为宗旨的文学体式。但因将其放在语文课本之中,自然要当做语文来学,而非以道德教化为单一取向;又因将其放置五年级课文,理应肩负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之任;编者将其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属小学高年级的起始阶段,故而要留意目标定位的中高段的衔接。编者在本文后安排了补充阅读阅读,从作者文体、内容特点、寓意的意义等角度进行了阅读提示,这似乎也在明示寓言如何教。顺其年段目标与编者之意图,我从文体、文本、文化三个视角进行了目标设计:1.讲讲故事,初步感受伊索寓言的生动有趣、“故事+道理”的结构等文体特点;2.读读文本,品味伊索寓言言语精炼的表达特点;3.悟悟寓

2、意,学习个性表达寓意的阅读方式。【教学流程】一、异中求同,生成矛盾课文中有三个小故事,谁来讲一讲? 这三个故事非常有趣。你们看,故事中的人物走出来了(呈现课文人物的语言)谁来读一读他们的话?葡萄架下的狐狸:“这些葡萄肯定是酸的,不好吃。”牧羊的孩子:“狼来了,狼来了!”大树下的狐狸:“您的歌声多么美妙,您真是个天才的歌唱家!”这三句话说话人不一样,表达的意思不一样,但有相同的地方,你发现了没有? 明确:(板书:说谎)说谎时心会发慌的,这个“慌”字怎么写呢?(区别“谎”与“慌”的写法。)(生成矛盾):那两只狐狸、还有那个放羊的孩子为什么要撒谎呢?自由地朗读课文,找出具体的词句支持自己的观点,选一

3、个故事讲讲自己的想法。二、同中求异,生成矛盾片段1.想一想,葡萄架下的狐狸、大树下的狐狸,还有那个牧羊的孩子,为什么撒谎呢?(板书:安慰)那些葡萄晶莹剔透、非常诱人,馋得狐狸的牙齿格格地响啊,可是他眼睛看得见,嘴巴够不到哇。想一想,这里的“酸”是什么意思呢?这个酸溜溜的话该怎么读呢?狐狸先生的这句话,已经成了世界性的俗语了。假如,葡萄架上的一只麻雀看见了,告诉他这葡萄是甜的,面对这尴尬的情景,狐狸又会怎么酸溜溜地说呢? (再次激疑):这个“酸”字读懂了!“酸葡萄心理”有趣的!同学们,假如有人告诉狐狸,伊索先生知道了这件事,并为此嘲笑它了,狐狸先生又会怎么对伊索说呢?片段2 换一个故事交流。(再

4、次激疑):假如狼一直没有来,孩子侥幸过关了,后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片段3.蝉河狐狸中的狐狸为什么撒谎呢?用同样的办法,狐狸曾经骗了谁?(生齐说“乌鸦”)(生成矛盾):想一想,假如乌鸦遇上了蝉,他们会说些什么呢? 三、异中求同,再生矛盾三篇课文都与这个“谎”字有关。葡萄架下狐狸的谎言,是为了安慰自己;牧羊孩子的谎言,是为了捉弄别人,排遣孤独、无聊;大树下狐狸谎言的背后,是设下的圈套,是可怕的阴谋,是美丽的陷阱。我们抓住了一个“谎”字,理解了这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默读课文,看看这三篇课文之间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比较出智慧,看谁发现得多。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却偏偏说时机还没有成熟。一贯说谎的人即使说了真话,也没有人会相信。一个聪明的人,总能从别人的灾难中吸取教训”。 想想这些故事为什么能流传下来呢?四、总结伊索寓言产生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它经受住了时间的检验,成为世界文学经典。如果你们感兴趣,课后把伊索寓言集找来读读,我们再来开一个读书报告会。五、作业布置阅读伊索寓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