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案).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811168 上传时间:2023-02-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教案).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设计(教案)模板基本信息学 科语文年 级八年级教学形式教 师何红燕单 位铜仁市第十中学课题名称湖心亭看雪学情分析分析要点:1.教师主观分析、师生访谈、学生作业或试题分析反馈、问卷调查等;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主要分析学生现在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要形成本节内容应该要走的认知发展线;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1、 在学习本篇课文以前,学生已经朗读过这篇文章,有接近三分之二的同学已经能够背诵。2、 同学们对拼音的把握还不够,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拼音不好,甚至极个别的同学不会拼音。3、 班上有三分之一的同学语文基础比较好,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4、 本篇

2、文章的朗读和背诵都比较容易解决,重点是要学会如何翻译,难点是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分析要点: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目标: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以及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了解白描的手法。、能力目标:学习作者写景和叙事的技巧,、情感目标: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评价作者的性情。寻求人生的启示。【教学重点】在深入理解写景特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我们刚刚领略了钱塘潮的雄奇壮丽,今天,让我们再到杭州,去领略西湖的秀丽风光。自古西湖就是文人墨客梦萦魂牵,在西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请同

3、学们回忆这些诗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今天让我们随着张岱的文笔,去欣赏雪中的西湖。二、学生诵读课文 诵读指导:首先要读清楚,一要句读分明,二要节奏合理;其次要抑扬顿挫,读出作者的感情。再其次要流畅自然,一语句要流利,二是音韵铿锵;第四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切忌“硬背。三、学生分组探究、语词破译组:负责解决文章中生字、文言词语以及文言翻译等方面的问题。、心灵探密组:走进作者心灵,体会他游西湖时与众不同的思想感情,以及产生这种感情的原因。、性情评价组:为作者在古代文人中找出知音,然后评价作者这样的人的性情到底可取还是不可取。、写法赏析组:对文中的写法以及表达方式的运用进行赏析。四、交流

4、探讨的结果、语词破译组可能出现的问题:词语:更(gng)定:更,古代夜间的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定,完了,结束。拿:撑,划。:围裹。毳(cu)衣:细毛皮衣。雾凇(sng)沆(hng)砀(dng):冰花一片弥漫。雾凇:水气凝成的冰花。沆砀:白气弥漫的样子。一白:全白。长堤一痕:形容西湖长堤在雪中只隐隐露出一道痕迹。痕:指斑迹,迹印。一芥(ji):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焉得:哪能。更(gng):还大白:酒杯名。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动词用。及:等到。舟子:船夫。者:的人。译文: 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当时连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声、鸟声都绝迹了。这一天,更声刚刚

5、完绝,天将凌晨,我划了一叶小船,穿着细毛皮衣,带着炉火,独自去西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雾夜里雾气浓重浩茫,天空与浓云与远山与湖水浑然连为一体,上下白茫茫一片。湖上的影子,只留下长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点,以及我的像一根细草似的小船和船中三个人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毛毡对坐饮酒,一个童子在煮酒,炉上的酒正冒着热气。他们见到我非常高兴,说:“湖上怎么还有你这个人?”硬拉着我一同饮酒。我勉强喝了三大杯才告别。问他们的姓名,说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语:“不要说您相公痴呆,还有像您一样痴呆的人呢。”、心灵探密组可能出现的问题:作者与众不同的表述:作者写作本文时,明朝已经灭亡

6、,可是他为什么要用明朝的年号?明确:对故国的留恋。天寒地冻他为什么要清晨看雪而且是独自一人。他很在乎雪景吗?明确:充分展示了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而一人独行于茫茫的雪夜。他脱俗喜欢宁静,遗世独立。不随流俗的性情。“独往湖心亭看雪”与“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明确:自命清高,洁身自好,不愿意与那些俗人为伍。在作者眼里这些人并不存在。一切景语皆情语,他笔下的景色可以看出他的内心是怎样的状况?明确:作者写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饰,简洁朴素自然,如一幅写意山水画卷。人物云天、高低远近、浓淡疏密,人与自然在精神世界达到了高度的统一和谐。然而,宁静之中,我们仍然感受到作者内

7、心深处的漂泊无依、茫然、无奈的伤感。金陵人请他喝酒的时候,他连姓氏都没有通报,只是离开的时候才问,也没有记下来,有什么深意?明确:君子之交淡于水,作者交朋友没有什么功利性,只看重精神的沟通,心灵的交融。能够总括作者形象特点的一个词是“痴”,怎么理解这个的深意?明确:作者借舟子的一个“痴”字点题,表现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钟情山水、淡浊孤独的独特个性。、写法赏析组可能出现的问题:本文写景的句子;写景的方法;景物的特点;折射出人物的情感。写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白描的方法:此时湖上冰花弥漫,天与云与山与水,一片混

8、沌。惟有雪光能带来亮色,映入作者眼帘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使用白描手法,宛如中国画中的写意山水,寥寥几笔,就包含了诸多变化,长与短,点与线,方与圆,多与少,大与小,动与静,简洁概括,人与自然共同构成富有意境的艺术画面,悠远脱俗是这幅画的精神,也是作者所推崇的人格品质,这就是人与自然在精神上的统一与和谐。预备资料:关于白描手法的解释。柳宗元的江雪描写的也是雪景,也写到人的活动,体会它和本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的异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在描写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

9、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在表达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江雪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孤独感。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 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 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

10、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 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五、总结本文 作者借看西湖雪景,表现了自己遗世独立的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方式。全文笔调淡雅流畅,看似自然无奇,而又耐人寻味,西湖的奇景是因了游湖人的存在而彰显了它的魅力,写景与写人相映成趣。板书设计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地点:西湖天气:三天大雪后人鸟声俱绝 湖 赏雪背景(叙事):大雪三日,人鸟声绝,独往赏雪。心亭=雪后奇景(描写):天云山水,上下一白,长提一痕,看 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人两三粒雪 亭中奇遇(抒情):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作业或预习1、 背诵并默写湖心亭看雪。2、 练习册湖心亭看雪自我评价本篇教学设计的内容丰富,结构清晰,但在45分钟的课堂上完成教学目标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注意调整教学时间。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