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之发展与展望.doc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48806134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之发展与展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之发展与展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之发展与展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之发展与展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之发展与展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之发展与展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业之发展与展望.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後配額時代我國紡織業之發展與展望文許文賢我國紡織工業經過50年之發展,目前已成為以人造纖維為主體之產業,並且以上游產量充裕、品質穩定之人纖原料支援中游紡紗、織布、染整等產業之發展與茁壯,進而協助中、下游紡織業者構建跨國性產銷網路。近年國內投資環境丕變,尤以勞力短缺且人工成本增加,製程自動化困難之下游成衣及服飾品業早已外移至大陸、東南亞及中南美等地,復以近年大陸挾世界工廠之優勢,使紡織中游之紗、布業亦追隨市場而前往投資,國內紡織工業上、中、下游之均衡發展架構及競爭力情勢已逐漸改變。依WTO之紡織品及成衣協定(Agreement of Textiles & Clothing, ATC)規範,全球自

2、1995年開始到2005年逐步取消紡織品配額,自2005年1月1日起,全球紡織產業均將面臨弱肉強食的全球自由競爭。以我國紡織業而言,上、中游產業目前保有相當的競爭力,此前因囿於配額限制,對歐、美市場一直未能大力拓展,配額取消,對紗、布產品而言,出口空間擴大;但對於因勞動成本高漲而競爭力漸失,而配額仍存在之成衣產品(約95%輸往設限國家)反是一種保護,配額取消將使其失去保護傘而面臨更嚴酷之市場競爭。紡織品配額制度緣起1950年代後期,工業化國家與主要棉紡織品出口國訂立雙邊協定,管制締約國間紡織品貿易,其中最主要者為美日雙邊協定,其目的原是著眼於將紡織品與成衣的生產以比較利益為誘移轉至開發中國家,

3、而想以過渡性的數量管制手段(進口配額),來協助工業國家紡織工業能夠進行生產結構調整。在短期協定實施一年後,變本加厲的由棉紡織品長期協定(19621973)取而代之,反而成為長期性的設限。1974年起更擴大範圍,增加羊毛及人纖產品,即所謂多種纖維協定,MFA,其所依據的是市場擾亂這種模糊不清的概念,所用的手段也是不為GATT條款所允許的個別國家個別限額的設限方式。多種纖維協定的宗旨為為使紡織品國際貿易得以擴張,貿易障礙得以減低,並加速貿易自由化,且在同時確保紡織品貿易的有秩序及平等的發展,以及避免對進出口國個別市場及個別產品的干擾。更進一步的目的則是加速開發中國家經濟社會的發展,以確保其能從紡織

4、品出口取得並增加其外匯收益,並使其能在紡織品國際貿易中占有更大的份量。但在實際的運作上,卻以配額管制為主體,形成存在三十餘年的紡織品配額制度。世界貿易組織(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及其紡織品與成衣協定(ATC)於1995年元月1日成立及生效後,MFA於1994年12月31日宣告結束。MFA配額制度對全球紡織品貿易的影響一、 改變全球生產的型態紡織品生產設備從出口受限國家逐漸轉移至設限程度較低,或是不設限的地區,這項轉移,使全球的產能增加。二、 已開發國家大量投資在紡織業為了對抗進口貨,已開發國家大量投資在紡織業的自動設備,結果使得紡織業成為已開發國家中資本密

5、集度極高的產業。三、品質提升由於配額僅管制數量,因此開發中國家極力提高其產品品質,以便能增加較高的售價。四、培植既得利益階層由於配額的存在,在出口國與進口國間都培植了既得利益階層,因而發生的成本,則以較高的售價由消費者承擔。五、配額的逃避在某些地區,經常以透過第三國轉運,或以不實的產地證明申報進口方式,逃避配額管制。六、歧視性待遇不管是MFA或是其前身的棉製品協議,它們都是以選擇性的作法對某些國家的某些產品進行歧視性的數量管制,但這是有違GATT的規範。七、透明性與可預測性在正面的意義上,MFA對紡織品貿易提供了透明性與可預測性。雖然工業化國家一再採取對應措施以對抗進口貨的競爭,但是開發中國家

6、仍然可以在世界紡織品與成衣市場,特別是成衣市場取得較高的市場占有率。紡織品配額取消一、 烏拉圭回合談判將配額取消列為議題1986年GATT首度將紡織品回歸自由貿易之議題納入烏拉圭回合談判之目標。由於紡織品與成衣在進、出口國之間,都是政治敏感度極高的行業,因此歷經八年冗長而困難的談判,各方終於妥協,而訂定出紡織品與成衣協定(ATC)。二、配額管制回歸GATT規範依ATC規定,紡織品貿易以漸進方式於十年內回歸GATT規範,於19952004年之過渡期間,分三階段(1995、1998、2002)將51%的產品取消設限,即所謂三階段回歸,剩餘的49%產品自2005年起解除設限,全球紡織品貿易正式邁入自

7、由化。 我國紡織業概況一、整體面依據行政院主計處之統計,我國紡織產業2003年工廠家數為6,954家,從業人數約23萬人,佔總體製造業235.4萬人之9.77%,產值新台幣4,738億元。目前我國紡織業以人造纖維及其產品為主力,2003年總體人造纖維產量307萬公噸,僅次於大陸之1,161萬噸,居全球第二位,在此一規模龐大、結構完整之人纖製造及加工體系為基礎下,我國紡織業於2003年出口金額118.8億美元,其中紡織品(纖維、紗、布)98.4億美元,成衣(含其他製成品)20.4億美元,依據WTO的統計,分別居全球第五位及第十八位。二、紡織品對外貿易我國紡織業為出口型產業,其出口值品由60年代逐

8、步快速成長,自1989年起突破百億美元,1997年更創下162.2億美元之佳績,至2003年止,年平均出口值超過130億美元。近十年紡織品產值、出進口及創匯狀況如附表一,出口產品結構如附表二。附表一我國紡織業近十年產值、出進口值及創匯統計(單位:億美元)附表二我國紡織品近十年出口產品結構單位:百萬美元年度纖維紗/布成衣/服飾品總計金額比重金額比重金額比重19947985.7%9,92070.8%3,28723.5%14,00519951,0026.5%11,39773.4%3,13320.2%15,53219969696.3%11,46273.9%3,07119.8%15,50219971,0

9、366.2%12,29874.0%3,28219.8%16,61619987705.3%10,71673.6%3,07421.1%14,56019997475.3%10,60874.8%2,83020.0%14,18520009476.2%11,31574.5%2,93319.3%15,19520017986.3%9,38774.3%2,44919.4%12,63420029347.7%9,06174.6%2,14917.7%12,14320031,0318.7%8,81474.2%2,04017.2%11,884資料來源:紡拓會三、 我國紡織業優劣勢分析(SWOT)我國紡織工業係以人造纖維為

10、原料主力的產業,上游規模龐大、自動化程度高,下游則以中小企業為主,營運具彈性,惟對人工仰賴度高。各企業之規模大小,可為缺點亦可為優勢,茲就整體紡織產業之優劣勢分述如表三。我國紡織產業之優劣(SWOT)分析優勢(一) 台灣聚酯纖維、尼龍纖維產量居世界前三名,有助於產業用紡織品的發展。(二) 政府、學界及法人等機構態度積極,支援紡織產業升級與轉型。(三) 衣著及家飾用纖維級紡織品,差異化能力強,且有完整的設計、製造及行銷體系。(四) 複合機能性紡織品的研發能力強。(五) 特殊長纖織布之配額取消,有利出口拓銷。(六) 業界快速反應市場的能力甚強。劣勢(一) 產業用紡織品國內市場較小,而國外市場又不易

11、切入,影響廠商在台投資意願。(二) 中小企業研發能力不足,發展創新紡織品的能力仍不足。(三) 產業用紡織品之研發平台嚴重不足。(四) 消費通路需求資訊未能完全掌握。(五) 國內加工成本偏高,配額取消後,經營純代工之加工業較不易生存。機會(一) 跨領域整合型產業用紡織品之市場成長率高,具有無限發展空間。(二) 奈米、生物技術等新科技發展,加速紡織產業的高科技化。(三) 國際環保相關議題深受重視,綠色織物為未來的發展重點。(四) 國際市場對高科技產業用紡織品需求量大。(五) 業者積極提昇產銷能力及拓展國際市場。(六) 業界商企及設計能力較強,較易自創或自有品牌。威脅(一) 大陸具有低廉勞工及市場規

12、模的優勢,可快速投入紡織業。(二) 南韓及大陸均列為國家發展重點產業,積極投入大量研發經費,並設立各種紡織品展示中心。(三) 歐美日國家,已具有高科技素材及纖維的優勢。(四) 美國及西歐等國訂定新標準,提高進入障礙。(五) 國外買主投資大陸市場,使其在資訊的取得與設計能量較直接且快速。(六) 印度、巴基斯坦、中南美諸國在低價過剩紡織品異軍突起,造成全球產能過剩。(七) 加入WTO後,開放大陸成奎i口,衝擊國內產業。2005年配額取消後發展趨勢一、全球環境面(一) 美國市場競爭激烈扮演重要關鍵美國市場仍是全球成衣業競爭最激烈的地區,因為雖然競爭激烈,但是量、價俱佳是主要原因,拿美國市場和其他市場

13、相比,美國雖然沒有中東、南美那樣的天量,但單價卻比中東、南美高許多;美國雖然沒有歐洲、日本那樣的高價,但數量卻比歐洲、日本來得多,訂單接起來也較有利潤。(二) 訂單流入低工資、近市場國家及免進口關稅國家,其價格並因其間之競爭呈下降趨勢。雖然大家都在談高單價創造高利潤,但是,中價位、天量的市場仍然是成衣製造商的最愛,憑著低工資的本錢,2005年後美國紡織品及成衣市場必將由大陸、越南、印度孟加拉及巴基斯坦等國掌控,一些可享有美國貿易優惠措施的供應國,如中美洲、非洲國家則扮演二線角色。這些國家間之競爭將導致價格下降。(三) 中國大陸單方設限,以減低美國傾銷控訴。2005年起,即便紡織品及成衣的兩個最

14、大進口國,美國及歐盟對大陸紡織品及成衣設限,大陸仍已發展成全球最大的紡織品及成衣生產國及出口國。原因充足的勞動力及低廉的工資,再加上幾乎什麼原料都有,造就了生產面的優勢。此外,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低估,使大陸在美國市場上更享有價格優勢,在紡織品出口市場無往不利,出口數量及金額屢創新高,2003年出口成衣達521億美元,加上紡織品的269億美元,合計達790億美元,2004年10月份此一數字已達584億美元,接近2003年全年出口數,預計全年突破800億美元是必然的事,甚至上看850億美元。此一優勢表現,必然不會讓歐美國家坐視,大陸當局如果有自知,應該自我設限,以減低傾銷控訴的可能。(四) 社會責任

15、、海關規定及安全性等三項因素愈來愈重要根據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進行紡織品及成衣供應國產業調查,過去幾年來,美國成衣進口商的採購,愈來愈重視社會責任、海關規定及安全性等三項因素。許多的美國成衣進口商不願下單給工作環境及人權紀錄不佳之工廠,以免危及企業形象。歐美國家對低度開發國家存在人權不張及工作環境不良的印象,此一點對大陸及其他低度開發國家勢將造成相當程度之衝擊,我台商無論在大陸或其他地區設廠,均需加以特別注意。為符合美國海關規定,許多的成衣進口商在確認每一批產品之生產及文件保留等作業上,花費人力及成本。若工廠無法配合提供正確資料,將會使進口商減少下單。此外,在911恐怖攻擊事件後,對於安全性也愈加重視,若工廠不願配合或無法配合美國海關之安檢措施,亦將會減低進口商的下單意願。此外,近期已有報導指出,美國進口商預計於2010年前透過供貨能力、人權、工安等指標之考核及評估,將供應商(國)縮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